首页 > 技术 > 5G

1年为企业带来近2亿元销售收入!他工作15年获39项专利,44岁仍在攻读博士

人阅读 2023-05-05 13:32:02

一束半导体激光在焊接面上投射出直径0.8~1毫米的圆形光斑。另一束光纤激光投射出一个直径0.5毫米的圆,在半导体激光形成的光斑中“摆动”。就像筷子在水杯中搅动一样,两束激光在直径不超过1毫米的面积上进行焊接加工。

这一“双波长复合摆动焊接技术”,是武汉市劳动模范、华工激光3C电子事业部副总经理杨立昆的最新研发成果。目前,在此技术上打造出的新型激光焊接设备,已收到200多台订单,预计今年将为企业带来近2亿元销售收入。

“在激光行业,哪怕再微小的一个变化,都可能是一种技术创新。关键是要去变!”工作15年,杨立昆获得了39项专利。近五年来,他每年都要带领团队完成一两个重大项目创新。

武汉市劳动模范、华工激光3C电子事业部副总经理杨立昆。 长江日报记者 史伟 摄

跑客户“跑”出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想出来的,而是跑客户‘跑出来’的。”去年底,杨立昆在对接客户时,偶然得知对方有用激光焊接铝合金中框的需求。

杨立昆意识到,如果能够研发出一种技术,高效完成铝合金高反材料的焊接,这会为焊接产品线在数码产品制造领域奠定良好基础。于是,他立刻带头组建焊接产品线,着手研发新技术。

此前激光领域就有双波长复合焊接技术,将半导体激光和光纤激光合并,让两束激光投射的光斑形成同心圆来提高焊接效率,但这种方式无法有效改善焊接过程中的气孔、裂纹等缺陷。

于是他带领团队提出摆动焊接的方式,要在此基础上,让光纤激光“摆动”起来。“这样可有效去除气泡,避免虚焊,提升焊接质量。”杨立昆介绍。为了验证技术的可行性,他足足花了半年时间。最终成功研发出双波长复合摆动焊接技术,并由此打造出了3C行业铝合金高功率焊接设备。

接下别人不愿接的烫手山芋

去年初,为寻求突破,华工激光承接了某半导体显示面板客户的大型自动化线体项目,这个项目引进了全新的机器设备,设计难度高、交付周期短,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烫手山芋。

“就是因为没人做过,才更需要有人去做。”杨立昆二话没说,带领团队争取了这个项目。杨立昆的专长是3C消费电子领域,半导体显示面板行业对他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杨立昆(左)在车间指导员工进行设备生产。 长江日报记者 史伟 摄

新行业对设备的要求与以往熟悉的3C行业完全不同,不仅结构复杂而且自动化程度高,有的时候一台设备运动控制就有30多根轴,PLC程序代码多达10万行。如何在短时间内做出符合新行业标准的产品,是杨立昆面临的第一个难题。

为了快速完成项目设计投产,杨立昆组织调动了事业部几乎全部的工程师投入项目的设计任务,高峰期有40多人同时加班加点。

一连几个月,他每天都带着团队往客户那里跑,不断推翻设计方案,经常调试设备到凌晨,再继续开会总结经验。最终项目按时交付并顺利投产,达到了半导体面板行业全程自动化运作的要求。

从去年5月到11月,历经7个月杨立昆攻下了这个高难度项目,实现销售收入2400万元。“我觉得做激光要敢想,但更要敢做,哪能总是走老路呢。”杨立昆说。

44岁的他仍在攻读博士学位

本科毕业后,杨立昆进入了一家国企的设计所,担任工程师。这份工作在旁人看来稳定体面,但杨立昆却觉得自己不能止步于此。

此后他边工作边学习,考取了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读研期间,杨立昆因为导师研究的一个激光课题,对彼时还处于新兴行业的激光产生了兴趣。研究生毕业,他没有选择继续从事原行业,而是毅然加入华工激光,成为一名“追光人”。

杨立昆在察看设备生产情况。长江日报记者史伟 摄

15年过去了,当年的那个新兴行业拔节生长。得益于激光行业的飞速发展,华工激光的员工从杨立昆入职时的200多人,增长至2000余人,产值从每年7000万元增长至十几个亿。

杨立昆至今仍记得入职培训上一位前辈说:“做咱们这行的,最难的就是突破新行业、新客户、新产品、新应用。”而这些年,杨立昆把前辈口中的“四新”破了个遍。

如今,44岁的杨立昆正在攻读博士学位。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就是喜欢不断追新和求变,而且还很享受这种过程。”

(长江日报记者余睿 通讯员彭紫薇)

【编辑:王戎飞】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LOT物联网

iot产品 iot技术 iot应用 iot工程

Powered By LOT物联网  闽ICP备2024036174号-1

联系邮箱:support101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