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互联网+”大赛全国总决赛落幕,华为助力高校团队获3金9银12铜
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简称“互联网+“大赛)自今年4月启动,共吸引来自100多个个国家和地区的1450多万人次报名,共有340多万个项目参赛。
本届大赛产业命题赛道共有300支队伍进入全国总决赛,其中华为命题队伍24支。近日,官网正式公布大赛获奖情况,24支华为命题队伍中,12支队伍获得铜奖,其他12支队伍在全国总决赛金奖争夺赛中,摘取3个金奖、9个银奖。
三个金奖项目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紫东.太初-全球首个图文音多模态破壁者”项目、北京理工大学的“基于昇腾算力及CANN的创新应用”项目和浙江大学的“赋形科技-国产智能制造高速排样软件开创者”项目。
其中,“紫东.太初-全球首个图文音多模态破壁者”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大学陈志扬带队。在胡毅、宁芮可2位老师的指导下,基于昇腾AI基础软硬件打造,“紫东.太初”提出多任务多层次的跨模态自监督学习方法。通过使用昇思MindSpore+昇腾算力+CANN异构计算架构,开拓性地实现了图像、文字、语音与视频等不同模态数据之间的统一表示和互相生成,形成了完整的智能表示、推理和生成能力。“紫东.太初”可支撑全场景AI应用,提升泛化能力、突破精度限制、覆盖多行业多场景、降低研发成本,对于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研发规则和产业应用模式有着重要变革意义。
北京理工大学“基于昇腾算力及CANN的创新应用”项目,由韩煜祺带队,在邓宸伟、唐林波、王文正、王彦华4位老师的指导下,基于昇腾AI基础软硬件,构建了智能实时无人机载安防系统,对可疑车辆、行人等实现自主检测追踪定位,赋能边境巡检、疫情防控、交通执法等多场景应用。
浙江大学李坰其带队,揭榜了“鲲鹏BoostKit数学库高性能算法优化开发”命题。在傅建中、周伟华、林志伟、胡祥培、吴晓波、吴维东、张林初、钱俊、金娟霞、林鑫、胡松钰、郭敬书等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赋形科技-国产智能制造高速排样软件开创者”项目。该项目在人工智能快速排样、快速干涉检测、快速桥接等技术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将带动制造行业实现降本增效。
今年,华为共发布了47道产业命题,涉及鲲鹏、昇腾AI、华为云、HMS、联接等五大领域,共吸引了来自200多所高校的近3000支团队报名,覆盖1万多名学生。
华为高度重视“互联网+“大赛,全程深度参与。华为特邀各领域专家进行“线上直播培训”, 并为参赛队伍提供全赛程所需的算力、处理器等资源。通过鲲鹏、昇腾AI等华为技术的行业应用与计算领域理论基础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从而孵化出具有技术和商业双重价值的优质项目。针对出线团队,华为专家进行一对一辅导和精准培训,帮助团队不断优化升级项目质量,为团队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华为一直积极支持并深度参与“互联网+”大赛,旨在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培养创新创业生力军、搭建产教融合新平台。近年来,华为积极参与新工科人才培养,在教育部的指导下,联合72所高校持续深化“智能基座”项目,让鲲鹏、昇腾成为理工科学生的必备技能。自2020年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项目启动至今,已累计赋能5000多名教师,开设了1500多门课程,累计50万名学生参与了学习和实践。通过在“互联网+”大赛发布产业命题等方式,引导学生“真题真做”,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计算产业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高质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