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不会颠覆人,但会替代工具人
人阅读 2023-05-04 18:27:19
最近社交网络上人们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就是:我的工作会不会被AI取代?
从最初的聊天机器人,到秒出图的AI绘画应用,再到各类AI专业小模型产品的研发,大批内容生产从业者都在面临人工智能带来的“替代”挑战。
ChatGPT-4发布刚过半月,金融圈就推出了第一款行业AI应用BloombergGPT。“传统权威领域正在AI技术基础上自我革新。”基金经理、自媒体人李刚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尽管对ChatGPT赋能行业早有预料,他仍感叹于专业小模型的开发速度,随之而来的感慨是,“有了AI辅助,那些只会做资料整理的数据助理怕是要失业了。”
“如果用人工智能来管理银行,说不定硅谷银行就不会倒闭了。”3月25日下午,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人工智能引领新产业革命”主题会上,主持人的这句玩笑话,或许不用多久便可成真。
“未来全球平均18%的工作岗位或可由AI自动化完成,约有3亿个全职岗位或将受AI影响。”高盛研究部最新报告预测,现有的劳动力市场或许会重新洗牌。
但人类的自信也从来不会轻易消失。“AI可以工作,但没有我会舔老板”⋯⋯在社交媒体的段子之外,不少受访者普遍认为,AI替代的不是简单的某个行业,而是不会使用AI的从业者,“从来不是AI替代人,而是会使用AI的人替代不会使用AI的人。”
图/视觉中国
“AI可以替代所有60分以下的新手”
AI技术迭代和商业化的速度都让刘骏感到惊讶。
去年年底,聊天机器人模型ChatGPT和AI绘画软件陆续上线,“那时GPT生成的文字还是东拼西凑的,毫无逻辑。”从事动画执行导演和编剧工作的刘骏是“AI代入党”,向来对前沿科技产品保持好奇与欢迎,“现在GPT-4已经深入结合到我的写作过程中,它可以和我一起头脑风暴,帮我润色文本,GPT比我想象中好用,甚至比我本人写的初稿还要好。”
从胡说八道“进化”到逻辑自洽,ChatGPT只用了三个半月。学习速度惊人的还有各类AI绘画软件,两个月前它们还无法准确地生成“目标”图片,比如“画出”的猫可能有五个爪子、两条尾巴,而现在不但能高水平文字转图像(Text2Image),还能按照样图模仿(image2image)。
恰好与前东家合约期满,刘骏打算创业“做点有趣的事儿”。一开始随大流“炼丹”,用AI创作出不同风格的人物角色,“既然可以炼人脸,能不能炼家具?炼衣服?让AI模特换装?”3月15日凌晨,刘骏将一段AI换装的视频上传到B站,播放量很快突破30万,当天夜里就有淘宝商家和服装厂商留言谈合作。
刘骏自我剖析,他的无意之举恰好解决了服装商的痛点。此前拍宣传照,需要花大量沟通成本预约模特,花几周、几个月拍片,结果还不一定符合甲方诉求,AI模特将整体成本降到原来的1/4,平面模特不再是稀缺资源。
同样面临失业风险的还有游戏公司的原画师们。入行三年的周克正在考虑转行,他用过AI绘画后的感受是,如果给美术顶级大佬打99分,那么AI可以替代掉所有60分以下未达到入行标准的新手。
3月2日,日本东京漫画出版商Shinchosha的办公室里,工作人员在检查日本第一部完全由AI绘制的漫画《赛博朋克桃太郎》。图/视觉中国
“AI已经实际开始影响到很多人的工作岗位了。”心动网络创始人黄一孟3月2日在社交媒体上爆料,当时他和两个游戏团队聊天,团队一把原画外包公司给砍了,团队二把翻译外包公司给砍了。
“内容价格正在急剧下降,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能降至零。”硅谷知名风投机构Andreessen Horowitz(a16z)的合伙人James Gwertzman等人则针对生成式AI在游戏行业的影响发表了《The Generative AI Revolution in Games》(游戏中的生成式AI革命)一文。文章指出,艺术家现在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创建高质量的图像,而手动绘制这些图像则需要数周时间。
这篇深度文章举例称,《荒野大镖客2》,作为有史以来制作成本最高的游戏之一,几乎耗费了5亿美元。它拥有领先市场任何游戏的最美丽、最完整的虚拟世界,花费近8年的时间构建,囊括超过1000名NPC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个性、概念艺术和配音演员),一个近30平方英里的世界,分布在6个章节中超过100个的任务数量,以及由100多名音乐家创作的近60小时的音乐集。游戏在所有方面的投入都是巨大的。
“将生成式AI整合到游戏开发管线时,时间和成本将急剧降低。有开发者说,他们为单张图像生成概念艺术的时间,已经从三周降至一个小时:降幅达到120比1。我们相信,在整个生产流程中都可以实现类似的节省。”
新一代人工智能还会颠覆哪些行业?3月25日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就“人工智能引领新产业革命”话题,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分享,“搜索行业,游戏、小说、剧本等内容生成行业,教育行业等都将发生根本性改变。”
技术正在加速落地,让这些改变更容易发生。北京时间3月17日凌晨,微软发布了基于ChatGPT及语言大模型GPT-4的新一代Office办公套件Copilot,就像它的名字一样,这套“智能副驾”系统可以帮用户秒做PPT、记录和梳理在线会议内容、制定工作计划、写邮件、分析数据、制作图表等多项工作。
高盛最新的报告认为,当生成式人工智能大范围普及后,美国和欧洲约三分之二的工作将在某种程度上受到AI影响,多达四分之一的就业岗位可能被取代,而发展中市场受此影响相对较小。从行业来看,以美国为例,行政(46%)和法律(44%)类职业受影响的程度较高,而建筑(6%)和维修(4%)等劳动密集型职业受影响的程度则比较低。
美国商业新闻网站Business Insider总结:“使用编程和写作技能的角色最符合GPT的能力,受到冲击的职业包括区块链工程师等技术工作;数据密集型角色,如数学家、财务定量分析师、会计师和报税员,以及传播职业,如作家、公共关系专家、口译员和笔译员、诗人和作词家。”
应用AI技术冲击下,泥水匠比律师“活得更久”?半个多月前,ChatGPT开发主体OpenAI联合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布了一篇研究报告,预测约80%的美国劳动力至少有10%的工作会受到GPT的影响。研究人员认为,拥有高收入工作或者具有高等教育和专业学位的人,更容易“暴露”在GPT技术之下。这篇引发争议的论文发表在预印本平台arXiv上,并未经过同行评审。
“相比于具体数字多少,更值得关注的是AI替代人力的大趋势。”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周广肃分析说,从前讨论AI替代作用,更多是替代一些重复性、有规律、低人力资本的劳动,而ChatGPT诞生后,人们惊讶地发现,AI还能替代非重复性、具有一定程度创造性的脑力劳动,高人力资本从业者似乎也难逃被替代的命运,因而引发了较为广泛的担忧。
不过,周广肃也指出,“实际工作中,AI的应用速率还取决于人工智能技术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之间的对比关系。”换句话说,“AI广泛替代”不会那么快发生,就像自动化、数字化生产技术诞生多年,依旧能在很多工厂看到人力劳工。
“AI让每个使用者成为全能战士”
4月初,国家地理中文网发布了一组“樱花季”大片。有读者“看着红烧排骨的图片”评论说“都能感觉到焦糊糊的甜酱了”,但没想到图片全是AI画的,自然光影和人物表情就像现场抓拍的一样逼真。实际上,这19张“照片”的制作只用了一个晚上,是刘骏和AI绘画应用共同完成的。
“就像钢铁侠胸前的方舟反应炉,让每个使用者都像全能战士一样,身兼多职,极大地解放个人生产力,提高工作效率。”刘骏的一个终极畅想是,在AI的辅助下,未来可以一个人完成一部独立电影,没有其他人员参与,不必混杂过多商业因素,从而最大程度地保留创作者意图。
2月6日,日本东京设计学院内参加漫画艺术设计课程的学生们。图/视觉中国
他的设想中,AI甚至还可能改变电影盈利结构,因为降低了成本,或许未来能达到“即使很少人观影也能盈利”的状态,从而刺激更多人去尝试更有趣的创作。
“AI还将通过优化流程来帮助使用者提高效率。”私募基金经理李刚说,以查找金融资料为例,由于金融信息摆放逻辑异于寻常,使用者要么熟悉操作系统,知道目标数据属于哪个板块,要么就只能每个板块都搜一遍,最后通常还要抻出两条数据线进行交叉对比,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以后有了金融专业GPT模型,用户输入自然语言,AI直接出结果,省去上述复杂过程,原来半小时才完成的工作,AI几分钟就能搞定。
“生成式AI的出现给小型游戏工作室发展创造了更多生存机会。”一位独立游戏制作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尽管AI无法替代艺术家,但AI绘画在节省时间、金钱的基础上,质量也在不断提升。
“降低门槛将导致更多冒险性和创造性的探索行为。”《游戏中的生成式AI革命》一文分析,我们可能很快就要进入一个游戏开发的新“黄金时代”,低门槛将导致更多创新和创意游戏的爆发。“不仅因为较低的生产成本会大大降低风险,还因为这些工具将解锁创造高质量内容以吸引更广泛受众的能力(制作主流类型游戏的能力)。”
刘骏将AI助手的强大功能总结为“内容创意者实现脑中所想的捷径”。在AI的协助下,内容生产行业可能会进入“生产爆发期”,不论游戏、剧本还是不谋求文学奖的小说,每年发布的新作品数量快速增加,甚至创造出以前没有的类型。受众也不必过分担忧作品质量,经过时间沉淀,好的作品总会留下,就像当年网文给出版业带来的变化。
类似的颠覆性创新已经在游戏领域出现了。全AI绘图游戏Arrowmancer的最大卖点就是所有角色均由AI生成,玩家可以生成自己喜欢的二次元形象,导入游戏使用,也可以在游戏中融合不同角色,产生新的游戏形象,而玩家们还在研发更多玩法。
“理论上,成本降低将刺激规模扩张,提供更多岗位,眼下游戏公司裁员并不完全是技术原因,行业正处在出清的特殊时期,AI只是背了锅。”李刚分析说,游戏行业在发展巅峰期推高了用人成本,随后因版号等原因进入行业寒冬,公司原本就在缩小规模,AI技术的出现最多是加速了裁员进度。
游戏也并不是第一个经历AI替代的行业。早年从事广告工作的李刚从2014年起见证了AI对广告行业的改造,当年阿里巴巴推出了针对淘宝卖家的“鲁班AI”,使用者只需定义几个关键元素,系统便会自动生成一系列的广告横幅(Banner),最先干掉了“设计师和文案”的工作。同时,这套系统还能提供流量测试环境,用户可以选择点击率高的或转化率好的方案,来实现不同的广告传播意图,这基本就能取代“创意总监”的职位。
这套系统让一部分人失业的同时,又创造了新的岗位需求,比如训练AI定义更精准的关键词,或是AI设计后端的测试评估工作,都需要专人操作。尽管这些“新职位”可能很快因为AI的自学能力而被取代。“总的来看,AI每攻陷一个工作环节,都会在这环节的上下游产生一些新的职位,以便让‘自己’的工作更有效率。”李刚说。
“劳动力市场无需过多担忧AI的冲击,技术替代人工的同时,将创造新的就业机会。”高盛最新的研究报告认为。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达龙·阿西莫格鲁在2018年与人合著的一篇文章《人与机器之间的竞争:技术对增长、生产要素分配和就业的影响》中曾统计,1980年到2007年间,美国的总就业人数增长了17.5%,其中的一半是由新职业带来的。
“短期来看,教人如何使用AI或许会成为一个热门工作。”李刚半开玩笑地预测。另一方面,任何一个行业的资深人士都是从助理一类工作开始做起的,当AI替代了大量基础工作后,未来人力培养机制一定也会面临改变,只是技术发展太快,谁也无法准确描绘出行业未来的样子。可以确定的是,AI时代已经到来,新的人机交互方式正在出现,使用AI将成为个人必备技能,就像互联网诞生后人们要学习办公软件一样。
由日本奈飞(Netflix JP)和日本WIT工作室、微软小冰公司日本分部(rinna)共同制作的的动画《犬与少年》,是历史上第一部用AI技术生成背景的商业动画片。
新技术将带来极化效应?
“人工智能对劳动力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替代、互补和创造。”周广肃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说,替代作用最先出现,影响范围大,社会关注度高。
而随着技术发展,AI在一定程度上与劳动力结合,会带来新的就业增长,技术普及推高了社会整体生产力,社会总需求增加,消费水平和层次随之提高,同样会刺激就业,技术的互补作用逐渐显现。
与此同时,新技术带来的一系列创造性作用也将带来更多就业机会,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人工智能产业自身的岗位,另一类是产业智能化,新技术不一定给每个行业都带来颠覆性变化,但一定会有所改造,使传统行业以一种新面目出现在经济体中。“AI与传统产业的结合会带来更广阔的就业空间。”周广肃说。
事实上,多家传统企业已经开始快速拥抱新技术。可口可乐正加速推动基于人工智能的营销新策略,这家百年老店发起了一项名为“创造真正的魔力”(Create Real Magic)的比赛,参赛者可以在GPT-4和DALL-E驱动的定制沙盒中进行创作。如教程视频中提示,用户输入“宇航员在太空中拿着可口可乐、电影般的灯光、渲染、红色、镜头闪耀”等多个关键词,几秒钟后,Dall-E 2生成了一系列图片,随后,用户用GPT-4创作“一首在太空中享受可口可乐的诗”。最后,上传选定的诗句和图片,提交作品。
“这是一次实验,看看共创能把我们带到哪里。”可口可乐全球创意战略和整合内容主管普拉提克·塔卡尔在3月20日发表的一篇博客中说。
据路透社报道,通用汽车副总裁斯科特米勒(Scott Miller)表示,目前,通用汽车正在探索如何在未来的车辆中使用这项技术。通用汽车几乎是国外第一家正式宣布引入ChatGPT的车企。
“ChatGPT将无处不在”,通用汽车副总裁斯科特米勒在接受采访时说,聊天机器人ChatGPT可用于如何使用通常在用户手册中找到的车辆功能信息、车库门代码等程序功能,或集成日历中的时间表。
“目前各家品牌结合ChatGTP的尝试更多体现在营销上,而付费是有门槛的,未来真正产生经济效益的方式很可能会突破想象,创造出现在没有的使用场景,创造消费需求。”李刚举例说,比如与电影《流浪地球》中数字生命相似的产品,伴随新产品、新使用场景和新的人机交互方式出现,很可能会出现新的与产品适配的付费方式。
有分析指出,在AI时代,巨头把通用智能做到像自来水和煤气,会有无数的AI武器诞生。“更好地使用AI的能力,将成为大量中小传统企业领先竞争对手的核心竞争力。”
问题是,技术进步带来的利好并不均衡,大部分收益流向了技术拥有者“资本方”,对比大部分人面临失业,技术的使用如果不加限制,很可能造成极度贫富分化。
“要想使新技术发挥出普遍性的、共享性的效用,还需要设计新的体制机制。”周广肃举例说,大数据正在创造价值,但数据创造的价值却没有反馈给每个提供者,而是集中在数据销售者手中。因此,有人提出设计一种新的“数据税”,以某种方式向资本方征收,最终反馈给社会,比如被AI替代而失业者可以领取相关补助。在动荡的产业革命浪潮中,每个失业个体都可能背负着一个家庭的生存重担。
技术在资本的作用下对劳动力因素有着复杂的影响,但达龙·阿西莫格鲁在2018年发表的研究中仍表达了一种“乐观的”预期。阿西莫格鲁建立的分析模型中,AI导致的失业率上升只是劳动力市场动态平衡过程中的阵痛,因劳动效率提高,AI取代的职位可能多于AI创造的新职位,但由于资本回报率升高,企业盈利将通过税收等方式惠及大众,全社会总的劳动时间减少,平均收入却上升了。
“具体到现实中,很多人可能是被平均的那一个。”周广肃介绍,学术界有一种讨论观点是“新技术将带来极化效应”,金字塔尖的资本方和技术大佬一定不会被替代,塔底的体力劳动者不会被AI替代,但可能被其他自动化技术取代。占比最多的中产阶级最惨,投入了大量教育成本,还将面临被人工智能取代的风险。
不得不承认,新技术解放了双手,也加剧了内卷。“相比于经验积累,未来的公司更需要有持续学习能力的员工。”周广肃说。
催生世界级企业,改变国家竞争力
“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微处理器、个人电脑、互联网和手机的发明一样重要。它将改变人们工作、学习、旅行、获得医疗保健以及相互交流的方式。整个行业将围绕它重新定位。企业将通过使用它的程度来区分自己。”比尔·盖茨在最新发布的长文中表示,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开启。
很多人将AI技术引领的产业变革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ChatGPT出来以后,可以当之无愧地说人工智能是新产业革命的引领技术。”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此前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分享说。
人工智能是未来科技创新的主航道,也是将催生世界级企业的沃土,这是当前大部分科技人士的共识。OpenAI CEO山姆·阿尔特曼曾预测,AI大模型技术,将成为继移动互联网之后,未来最大的技术平台;而以聊天机器人为界面,加上图像、音乐、文本等多模态模型的发展,将诞生世界级大型企业。
“不管你愿不愿意,GPT都将引领一场新的工业革命,意义超越互联网和iPhone的发明。它将带来生产力的大幅提升,进而提升国家竞争力。中国一定要迎头赶上。”360集团董事长周鸿祎表示。
在他看来,中国大语言模型技术水平和GPT-4的差距在2到3年时间。“GPT的技术方向已经明确,不存在难以逾越的技术障碍,中国应当坚持长期主义精神,迎头赶上。”
目标已经很明确。“(中国)赶上GPT3、GPT3.5是极大概率的事情。”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提出,因为中国的人才、市场应用、大量投资,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具备一定优势,出现了“AI四小龙”等一批企业。
但一些分析认为,ChatGPT的到来已经打破了中美在AI领域势均力敌的幻想。
近年来,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不少进步,如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移动支付、游戏技术集群等垂直领域,在实际应用方面也已经逐步成熟,以华为、腾讯、阿里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逐步具备和美国巨头竞争的能力。但ChatGPT等的出现,一夜之间,让中美数字经济的差距又引发讨论。
以科技资本领域融资为例,根据投融界研究院统计,2022年我国创投市场公开披露融资事件4591起,融资总额8785.43亿元人民币(折算美元也就1000亿美元出头)。OpenAI单次融资规模就接近我国一年的融资总额的十分之一。
“从ChatGPT的‘爆红’看,我们要处理好科技创新的几大关系,即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硬科技与软技术的关系、大企业与科创企业的关系、创新资本与企业资金的关系。”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数字战略与经济研究所所长曹钟雄在近期发表的《ChatGPT的冷思考:中美企业创新与科技未来》中分析,“通常我们一提到卡脖子,就是芯片、光刻机等硬科技、强制造的领域。但从ChatGPT的发展看,操作系统、算法模型、全真互联技术等,或者说软技术、底层技术、平台技术,同样也是科技创新的关键,甚至是处于一个统领状态。”
他认为,硬科技都是为“软技术”发展提供关键零部件和硬件接口,围绕“软技术”供应链的需求进行创新。“软技术”才是科技创新的弯道超车、换道超车的“黄金赛道”。
“人工智能的研发路径不止一条,跟随别人的脚步很难实现超越,完全可以探索出一条比GPT更好的路。”北京邮电大学教授、人机交互与认知工程实验室主任刘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ChatGPT的诞生确实证明了大语言模型的路径可行,但这一模型也有先天缺陷,其机理是一个数学模型,而数学模型天然不完备,模型越大,应用的透明性、可解释性和可信任性越小。
“人类社会经历这么多年的发展,技术进步是重要的推动力,人类社会从中受益无穷,我想人工智能也是一样。”薛澜说,在以乐观态度拥抱ChatGPT的同时,更要坚持两个轮子同步推进,一个是发展的轮子,一个是规制的轮子,争取在发展中不断引导、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
(文中周克为化名)
从最初的聊天机器人,到秒出图的AI绘画应用,再到各类AI专业小模型产品的研发,大批内容生产从业者都在面临人工智能带来的“替代”挑战。
ChatGPT-4发布刚过半月,金融圈就推出了第一款行业AI应用BloombergGPT。“传统权威领域正在AI技术基础上自我革新。”基金经理、自媒体人李刚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尽管对ChatGPT赋能行业早有预料,他仍感叹于专业小模型的开发速度,随之而来的感慨是,“有了AI辅助,那些只会做资料整理的数据助理怕是要失业了。”
“如果用人工智能来管理银行,说不定硅谷银行就不会倒闭了。”3月25日下午,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人工智能引领新产业革命”主题会上,主持人的这句玩笑话,或许不用多久便可成真。
“未来全球平均18%的工作岗位或可由AI自动化完成,约有3亿个全职岗位或将受AI影响。”高盛研究部最新报告预测,现有的劳动力市场或许会重新洗牌。
但人类的自信也从来不会轻易消失。“AI可以工作,但没有我会舔老板”⋯⋯在社交媒体的段子之外,不少受访者普遍认为,AI替代的不是简单的某个行业,而是不会使用AI的从业者,“从来不是AI替代人,而是会使用AI的人替代不会使用AI的人。”
图/视觉中国
“AI可以替代所有60分以下的新手”
AI技术迭代和商业化的速度都让刘骏感到惊讶。
去年年底,聊天机器人模型ChatGPT和AI绘画软件陆续上线,“那时GPT生成的文字还是东拼西凑的,毫无逻辑。”从事动画执行导演和编剧工作的刘骏是“AI代入党”,向来对前沿科技产品保持好奇与欢迎,“现在GPT-4已经深入结合到我的写作过程中,它可以和我一起头脑风暴,帮我润色文本,GPT比我想象中好用,甚至比我本人写的初稿还要好。”
从胡说八道“进化”到逻辑自洽,ChatGPT只用了三个半月。学习速度惊人的还有各类AI绘画软件,两个月前它们还无法准确地生成“目标”图片,比如“画出”的猫可能有五个爪子、两条尾巴,而现在不但能高水平文字转图像(Text2Image),还能按照样图模仿(image2image)。
恰好与前东家合约期满,刘骏打算创业“做点有趣的事儿”。一开始随大流“炼丹”,用AI创作出不同风格的人物角色,“既然可以炼人脸,能不能炼家具?炼衣服?让AI模特换装?”3月15日凌晨,刘骏将一段AI换装的视频上传到B站,播放量很快突破30万,当天夜里就有淘宝商家和服装厂商留言谈合作。
刘骏自我剖析,他的无意之举恰好解决了服装商的痛点。此前拍宣传照,需要花大量沟通成本预约模特,花几周、几个月拍片,结果还不一定符合甲方诉求,AI模特将整体成本降到原来的1/4,平面模特不再是稀缺资源。
同样面临失业风险的还有游戏公司的原画师们。入行三年的周克正在考虑转行,他用过AI绘画后的感受是,如果给美术顶级大佬打99分,那么AI可以替代掉所有60分以下未达到入行标准的新手。
3月2日,日本东京漫画出版商Shinchosha的办公室里,工作人员在检查日本第一部完全由AI绘制的漫画《赛博朋克桃太郎》。图/视觉中国
“AI已经实际开始影响到很多人的工作岗位了。”心动网络创始人黄一孟3月2日在社交媒体上爆料,当时他和两个游戏团队聊天,团队一把原画外包公司给砍了,团队二把翻译外包公司给砍了。
“内容价格正在急剧下降,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能降至零。”硅谷知名风投机构Andreessen Horowitz(a16z)的合伙人James Gwertzman等人则针对生成式AI在游戏行业的影响发表了《The Generative AI Revolution in Games》(游戏中的生成式AI革命)一文。文章指出,艺术家现在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创建高质量的图像,而手动绘制这些图像则需要数周时间。
这篇深度文章举例称,《荒野大镖客2》,作为有史以来制作成本最高的游戏之一,几乎耗费了5亿美元。它拥有领先市场任何游戏的最美丽、最完整的虚拟世界,花费近8年的时间构建,囊括超过1000名NPC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个性、概念艺术和配音演员),一个近30平方英里的世界,分布在6个章节中超过100个的任务数量,以及由100多名音乐家创作的近60小时的音乐集。游戏在所有方面的投入都是巨大的。
“将生成式AI整合到游戏开发管线时,时间和成本将急剧降低。有开发者说,他们为单张图像生成概念艺术的时间,已经从三周降至一个小时:降幅达到120比1。我们相信,在整个生产流程中都可以实现类似的节省。”
新一代人工智能还会颠覆哪些行业?3月25日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就“人工智能引领新产业革命”话题,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分享,“搜索行业,游戏、小说、剧本等内容生成行业,教育行业等都将发生根本性改变。”
技术正在加速落地,让这些改变更容易发生。北京时间3月17日凌晨,微软发布了基于ChatGPT及语言大模型GPT-4的新一代Office办公套件Copilot,就像它的名字一样,这套“智能副驾”系统可以帮用户秒做PPT、记录和梳理在线会议内容、制定工作计划、写邮件、分析数据、制作图表等多项工作。
高盛最新的报告认为,当生成式人工智能大范围普及后,美国和欧洲约三分之二的工作将在某种程度上受到AI影响,多达四分之一的就业岗位可能被取代,而发展中市场受此影响相对较小。从行业来看,以美国为例,行政(46%)和法律(44%)类职业受影响的程度较高,而建筑(6%)和维修(4%)等劳动密集型职业受影响的程度则比较低。
美国商业新闻网站Business Insider总结:“使用编程和写作技能的角色最符合GPT的能力,受到冲击的职业包括区块链工程师等技术工作;数据密集型角色,如数学家、财务定量分析师、会计师和报税员,以及传播职业,如作家、公共关系专家、口译员和笔译员、诗人和作词家。”
应用AI技术冲击下,泥水匠比律师“活得更久”?半个多月前,ChatGPT开发主体OpenAI联合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布了一篇研究报告,预测约80%的美国劳动力至少有10%的工作会受到GPT的影响。研究人员认为,拥有高收入工作或者具有高等教育和专业学位的人,更容易“暴露”在GPT技术之下。这篇引发争议的论文发表在预印本平台arXiv上,并未经过同行评审。
“相比于具体数字多少,更值得关注的是AI替代人力的大趋势。”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周广肃分析说,从前讨论AI替代作用,更多是替代一些重复性、有规律、低人力资本的劳动,而ChatGPT诞生后,人们惊讶地发现,AI还能替代非重复性、具有一定程度创造性的脑力劳动,高人力资本从业者似乎也难逃被替代的命运,因而引发了较为广泛的担忧。
不过,周广肃也指出,“实际工作中,AI的应用速率还取决于人工智能技术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之间的对比关系。”换句话说,“AI广泛替代”不会那么快发生,就像自动化、数字化生产技术诞生多年,依旧能在很多工厂看到人力劳工。
“AI让每个使用者成为全能战士”
4月初,国家地理中文网发布了一组“樱花季”大片。有读者“看着红烧排骨的图片”评论说“都能感觉到焦糊糊的甜酱了”,但没想到图片全是AI画的,自然光影和人物表情就像现场抓拍的一样逼真。实际上,这19张“照片”的制作只用了一个晚上,是刘骏和AI绘画应用共同完成的。
“就像钢铁侠胸前的方舟反应炉,让每个使用者都像全能战士一样,身兼多职,极大地解放个人生产力,提高工作效率。”刘骏的一个终极畅想是,在AI的辅助下,未来可以一个人完成一部独立电影,没有其他人员参与,不必混杂过多商业因素,从而最大程度地保留创作者意图。
2月6日,日本东京设计学院内参加漫画艺术设计课程的学生们。图/视觉中国
他的设想中,AI甚至还可能改变电影盈利结构,因为降低了成本,或许未来能达到“即使很少人观影也能盈利”的状态,从而刺激更多人去尝试更有趣的创作。
“AI还将通过优化流程来帮助使用者提高效率。”私募基金经理李刚说,以查找金融资料为例,由于金融信息摆放逻辑异于寻常,使用者要么熟悉操作系统,知道目标数据属于哪个板块,要么就只能每个板块都搜一遍,最后通常还要抻出两条数据线进行交叉对比,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以后有了金融专业GPT模型,用户输入自然语言,AI直接出结果,省去上述复杂过程,原来半小时才完成的工作,AI几分钟就能搞定。
“生成式AI的出现给小型游戏工作室发展创造了更多生存机会。”一位独立游戏制作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尽管AI无法替代艺术家,但AI绘画在节省时间、金钱的基础上,质量也在不断提升。
“降低门槛将导致更多冒险性和创造性的探索行为。”《游戏中的生成式AI革命》一文分析,我们可能很快就要进入一个游戏开发的新“黄金时代”,低门槛将导致更多创新和创意游戏的爆发。“不仅因为较低的生产成本会大大降低风险,还因为这些工具将解锁创造高质量内容以吸引更广泛受众的能力(制作主流类型游戏的能力)。”
刘骏将AI助手的强大功能总结为“内容创意者实现脑中所想的捷径”。在AI的协助下,内容生产行业可能会进入“生产爆发期”,不论游戏、剧本还是不谋求文学奖的小说,每年发布的新作品数量快速增加,甚至创造出以前没有的类型。受众也不必过分担忧作品质量,经过时间沉淀,好的作品总会留下,就像当年网文给出版业带来的变化。
类似的颠覆性创新已经在游戏领域出现了。全AI绘图游戏Arrowmancer的最大卖点就是所有角色均由AI生成,玩家可以生成自己喜欢的二次元形象,导入游戏使用,也可以在游戏中融合不同角色,产生新的游戏形象,而玩家们还在研发更多玩法。
“理论上,成本降低将刺激规模扩张,提供更多岗位,眼下游戏公司裁员并不完全是技术原因,行业正处在出清的特殊时期,AI只是背了锅。”李刚分析说,游戏行业在发展巅峰期推高了用人成本,随后因版号等原因进入行业寒冬,公司原本就在缩小规模,AI技术的出现最多是加速了裁员进度。
游戏也并不是第一个经历AI替代的行业。早年从事广告工作的李刚从2014年起见证了AI对广告行业的改造,当年阿里巴巴推出了针对淘宝卖家的“鲁班AI”,使用者只需定义几个关键元素,系统便会自动生成一系列的广告横幅(Banner),最先干掉了“设计师和文案”的工作。同时,这套系统还能提供流量测试环境,用户可以选择点击率高的或转化率好的方案,来实现不同的广告传播意图,这基本就能取代“创意总监”的职位。
这套系统让一部分人失业的同时,又创造了新的岗位需求,比如训练AI定义更精准的关键词,或是AI设计后端的测试评估工作,都需要专人操作。尽管这些“新职位”可能很快因为AI的自学能力而被取代。“总的来看,AI每攻陷一个工作环节,都会在这环节的上下游产生一些新的职位,以便让‘自己’的工作更有效率。”李刚说。
“劳动力市场无需过多担忧AI的冲击,技术替代人工的同时,将创造新的就业机会。”高盛最新的研究报告认为。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达龙·阿西莫格鲁在2018年与人合著的一篇文章《人与机器之间的竞争:技术对增长、生产要素分配和就业的影响》中曾统计,1980年到2007年间,美国的总就业人数增长了17.5%,其中的一半是由新职业带来的。
“短期来看,教人如何使用AI或许会成为一个热门工作。”李刚半开玩笑地预测。另一方面,任何一个行业的资深人士都是从助理一类工作开始做起的,当AI替代了大量基础工作后,未来人力培养机制一定也会面临改变,只是技术发展太快,谁也无法准确描绘出行业未来的样子。可以确定的是,AI时代已经到来,新的人机交互方式正在出现,使用AI将成为个人必备技能,就像互联网诞生后人们要学习办公软件一样。
由日本奈飞(Netflix JP)和日本WIT工作室、微软小冰公司日本分部(rinna)共同制作的的动画《犬与少年》,是历史上第一部用AI技术生成背景的商业动画片。
新技术将带来极化效应?
“人工智能对劳动力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替代、互补和创造。”周广肃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说,替代作用最先出现,影响范围大,社会关注度高。
而随着技术发展,AI在一定程度上与劳动力结合,会带来新的就业增长,技术普及推高了社会整体生产力,社会总需求增加,消费水平和层次随之提高,同样会刺激就业,技术的互补作用逐渐显现。
与此同时,新技术带来的一系列创造性作用也将带来更多就业机会,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人工智能产业自身的岗位,另一类是产业智能化,新技术不一定给每个行业都带来颠覆性变化,但一定会有所改造,使传统行业以一种新面目出现在经济体中。“AI与传统产业的结合会带来更广阔的就业空间。”周广肃说。
事实上,多家传统企业已经开始快速拥抱新技术。可口可乐正加速推动基于人工智能的营销新策略,这家百年老店发起了一项名为“创造真正的魔力”(Create Real Magic)的比赛,参赛者可以在GPT-4和DALL-E驱动的定制沙盒中进行创作。如教程视频中提示,用户输入“宇航员在太空中拿着可口可乐、电影般的灯光、渲染、红色、镜头闪耀”等多个关键词,几秒钟后,Dall-E 2生成了一系列图片,随后,用户用GPT-4创作“一首在太空中享受可口可乐的诗”。最后,上传选定的诗句和图片,提交作品。
“这是一次实验,看看共创能把我们带到哪里。”可口可乐全球创意战略和整合内容主管普拉提克·塔卡尔在3月20日发表的一篇博客中说。
据路透社报道,通用汽车副总裁斯科特米勒(Scott Miller)表示,目前,通用汽车正在探索如何在未来的车辆中使用这项技术。通用汽车几乎是国外第一家正式宣布引入ChatGPT的车企。
“ChatGPT将无处不在”,通用汽车副总裁斯科特米勒在接受采访时说,聊天机器人ChatGPT可用于如何使用通常在用户手册中找到的车辆功能信息、车库门代码等程序功能,或集成日历中的时间表。
“目前各家品牌结合ChatGTP的尝试更多体现在营销上,而付费是有门槛的,未来真正产生经济效益的方式很可能会突破想象,创造出现在没有的使用场景,创造消费需求。”李刚举例说,比如与电影《流浪地球》中数字生命相似的产品,伴随新产品、新使用场景和新的人机交互方式出现,很可能会出现新的与产品适配的付费方式。
有分析指出,在AI时代,巨头把通用智能做到像自来水和煤气,会有无数的AI武器诞生。“更好地使用AI的能力,将成为大量中小传统企业领先竞争对手的核心竞争力。”
问题是,技术进步带来的利好并不均衡,大部分收益流向了技术拥有者“资本方”,对比大部分人面临失业,技术的使用如果不加限制,很可能造成极度贫富分化。
“要想使新技术发挥出普遍性的、共享性的效用,还需要设计新的体制机制。”周广肃举例说,大数据正在创造价值,但数据创造的价值却没有反馈给每个提供者,而是集中在数据销售者手中。因此,有人提出设计一种新的“数据税”,以某种方式向资本方征收,最终反馈给社会,比如被AI替代而失业者可以领取相关补助。在动荡的产业革命浪潮中,每个失业个体都可能背负着一个家庭的生存重担。
技术在资本的作用下对劳动力因素有着复杂的影响,但达龙·阿西莫格鲁在2018年发表的研究中仍表达了一种“乐观的”预期。阿西莫格鲁建立的分析模型中,AI导致的失业率上升只是劳动力市场动态平衡过程中的阵痛,因劳动效率提高,AI取代的职位可能多于AI创造的新职位,但由于资本回报率升高,企业盈利将通过税收等方式惠及大众,全社会总的劳动时间减少,平均收入却上升了。
“具体到现实中,很多人可能是被平均的那一个。”周广肃介绍,学术界有一种讨论观点是“新技术将带来极化效应”,金字塔尖的资本方和技术大佬一定不会被替代,塔底的体力劳动者不会被AI替代,但可能被其他自动化技术取代。占比最多的中产阶级最惨,投入了大量教育成本,还将面临被人工智能取代的风险。
不得不承认,新技术解放了双手,也加剧了内卷。“相比于经验积累,未来的公司更需要有持续学习能力的员工。”周广肃说。
催生世界级企业,改变国家竞争力
“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微处理器、个人电脑、互联网和手机的发明一样重要。它将改变人们工作、学习、旅行、获得医疗保健以及相互交流的方式。整个行业将围绕它重新定位。企业将通过使用它的程度来区分自己。”比尔·盖茨在最新发布的长文中表示,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开启。
很多人将AI技术引领的产业变革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ChatGPT出来以后,可以当之无愧地说人工智能是新产业革命的引领技术。”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此前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分享说。
人工智能是未来科技创新的主航道,也是将催生世界级企业的沃土,这是当前大部分科技人士的共识。OpenAI CEO山姆·阿尔特曼曾预测,AI大模型技术,将成为继移动互联网之后,未来最大的技术平台;而以聊天机器人为界面,加上图像、音乐、文本等多模态模型的发展,将诞生世界级大型企业。
“不管你愿不愿意,GPT都将引领一场新的工业革命,意义超越互联网和iPhone的发明。它将带来生产力的大幅提升,进而提升国家竞争力。中国一定要迎头赶上。”360集团董事长周鸿祎表示。
在他看来,中国大语言模型技术水平和GPT-4的差距在2到3年时间。“GPT的技术方向已经明确,不存在难以逾越的技术障碍,中国应当坚持长期主义精神,迎头赶上。”
目标已经很明确。“(中国)赶上GPT3、GPT3.5是极大概率的事情。”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提出,因为中国的人才、市场应用、大量投资,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具备一定优势,出现了“AI四小龙”等一批企业。
但一些分析认为,ChatGPT的到来已经打破了中美在AI领域势均力敌的幻想。
近年来,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不少进步,如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移动支付、游戏技术集群等垂直领域,在实际应用方面也已经逐步成熟,以华为、腾讯、阿里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逐步具备和美国巨头竞争的能力。但ChatGPT等的出现,一夜之间,让中美数字经济的差距又引发讨论。
以科技资本领域融资为例,根据投融界研究院统计,2022年我国创投市场公开披露融资事件4591起,融资总额8785.43亿元人民币(折算美元也就1000亿美元出头)。OpenAI单次融资规模就接近我国一年的融资总额的十分之一。
“从ChatGPT的‘爆红’看,我们要处理好科技创新的几大关系,即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硬科技与软技术的关系、大企业与科创企业的关系、创新资本与企业资金的关系。”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数字战略与经济研究所所长曹钟雄在近期发表的《ChatGPT的冷思考:中美企业创新与科技未来》中分析,“通常我们一提到卡脖子,就是芯片、光刻机等硬科技、强制造的领域。但从ChatGPT的发展看,操作系统、算法模型、全真互联技术等,或者说软技术、底层技术、平台技术,同样也是科技创新的关键,甚至是处于一个统领状态。”
他认为,硬科技都是为“软技术”发展提供关键零部件和硬件接口,围绕“软技术”供应链的需求进行创新。“软技术”才是科技创新的弯道超车、换道超车的“黄金赛道”。
“人工智能的研发路径不止一条,跟随别人的脚步很难实现超越,完全可以探索出一条比GPT更好的路。”北京邮电大学教授、人机交互与认知工程实验室主任刘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ChatGPT的诞生确实证明了大语言模型的路径可行,但这一模型也有先天缺陷,其机理是一个数学模型,而数学模型天然不完备,模型越大,应用的透明性、可解释性和可信任性越小。
“人类社会经历这么多年的发展,技术进步是重要的推动力,人类社会从中受益无穷,我想人工智能也是一样。”薛澜说,在以乐观态度拥抱ChatGPT的同时,更要坚持两个轮子同步推进,一个是发展的轮子,一个是规制的轮子,争取在发展中不断引导、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
(文中周克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