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火”两重天,冷链“不掉链”
室外,40℃以上的高温;仓内,零下18℃的环境。有这么一批人,在“冰”与“火”的考验下,他们长期封闭作业、坚守岗位,只为筑牢进口冷链食品“外防输入”坚实防线;他们每天二级防护、“检”“消”并举,只为全力保障南京冻品市场的供给需求;他们始终默默奉献、没有怨言,只为守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他们就是南京市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的“守仓人”。
自2020年11月南京市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制度建立以来,凡进入南京市并在南京市储存、加工、销售的进口冷链食品,必须在集中监管仓实施“批批检、件件消”,确保经过规范的外包装消毒和采样核酸检测合格后才能进入市场。
高强度作业 全封闭管理,长期奋战抗疫前沿
炎炎夏日,南京的天气只能用一个字形容:热,热,热,热,热!不少人对出门都望而却步,但是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的“守仓人”却一直在“冰”与“火”的双重考验中,默默坚守在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最前沿。
向胜帅是南京六合中福集中监管仓的一名一线作业人员。他表示“自己已经在监管仓内封闭轮班作业100多天,小半年没有回家。在监管仓工作虽然辛苦,更顾不上家,但这个工作总要有人去做,作为一名监管仓的工作人员,不后悔自己的选择,能在这个岗位上发光发热,能为防疫做贡献,感到非常自豪”。
张召是南京江宁天环集中监管仓的现场管理员,他告诉我们,监管仓的一线工作人员每天面对的是艰苦的工作环境、巨大的工作强度和潜在的疫情风险,他们每天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戴好防毒面罩和面屏、外加两层一次性手套和一次性鞋套……“全副武装”从早上八点开始,有时要工作到深夜。有的每天要搬运多达30—40吨的货物;有的长时间面对散发着刺鼻气味的高浓度消毒水的环境,胳膊和肚皮上起了满满的红疹;还有一批从事采样工作的90后姑娘,每天的采样数量达到2000件以上。就是这样一群“守仓人”,在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条件下,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劳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他们每个人都始终兢兢业业,无怨无悔。
全过程驻场 最严格监管,牢牢守住冷链防线
像向胜帅、张召这样的“守仓人”还有很多很多。与他们并肩作战的还有另一批人,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夙夜在公,坚守“哨位”,为集中监管仓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他们就是市场监管、卫健等部门派驻集中监管仓专班的同志们。他们每日负责入仓车辆预约、出库证明办理、群众诉求回应、突发事件处置等工作,对入仓车辆和进口冻品预防性消毒、核酸采样检测、作业全程规范防护、一线人员闭环管理、医废收集转运等进行全环节监管。
阮吉林,来自六合区市场监管局经济开发区分局,2021年底进入六合中福集中监管仓驻场专班工作。面对“外防输入”的严峻形势和长时间高强度的防控工作,阮吉林表示“我的遗憾就是父母的年纪越来越大,身体也不怎么好,自己却没有太多时间回家陪伴父母,有时候也会被村里人嘲笑是‘大疫灭亲’,一年到头只知道上班,也不见回家看看。但我深知肩负的责任,无怨无悔为南京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工作筑起‘铜墙铁壁’。”
在监管仓一线作业人员和驻场专班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下,自建仓以来,我市江宁、六合两地集中监管仓已累计入仓消毒进口冷链食品47.4万吨、18.4万批,采样核酸检测54.9万份,多次主动拦截涉疫进口冻品,把安全无忧的进口冷链食品送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
送去关爱 鼓足干劲,织密进口冷链源头防控网
组织不会忘记,关爱始终在怀。7月15日上午,南京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时新峰,党组成员、副局长姚传伟分别赴市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六合仓和江宁仓慰问一线作业人员和驻场监管人员。时新峰局长和姚传伟副局长充分肯定了两个监管仓为守护南京“外防输入”关口、稳定全市民生物资保供和维护南京市民的饮食安全作出的重要贡献,感谢一线人员长期以来的辛勤付出和坚守奉献,并为他们送上防暑降温用品和清凉饮品。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外防输入”压力依然很大。时新峰局长从“四个维度”就进一步做好我市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工作提出要求:一是源头防控要有精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案(第九版)》的最新要求,科学、精准落实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源头防控措施,持续完善“人、车、货、库”一体化防控体系;二是驻场监管要有力度,监管仓相关运营单位和驻场监管专班要持续用力,加强每日现场监管和视频回放检查,聚焦一线从业人员闭环管理、穿戴防护、规范作业等重点,开展常态自查自纠,确保问题每天归零;三是应急处置要有速度,严格按照“1-2-4”(第一时间上报、2小时内查清追溯信息、4小时内采取果断措施)的应急处置要求,高效规范处置突发事件,快速彻底阻断疫情传播风险;四是人文关怀要有温度,高度重视员工防暑降温和劳动保护工作,采取轮班调休、错时作业、调优伙食、心理疏导等方式,切实保护一线防疫人员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