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智能手机寒冬中的回春信号
#手机市场为何还在下滑?#、#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换手机了?#
近日,两则热搜关键词持续攀升,进入大众视野。让大家再一次将目光移向智能手机消费市场,大家纷纷开始怀疑:智能手机,快要凉了吗?

据IDC中国季度手机市场跟踪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2.86亿台,同比下降13.2%,创下了有史以来最差成绩。
而为什么会导致这种局面发生呢?
消费者换机周期的延长是原因之一。据媒体调查,年轻人换手机的平均周期,已经被拉长至两年半。
譬如,去年双11,即使各家手机厂商都给出了几百上千的优惠价格,也有不少消费者心如磐石。
另外,XR(包括AR、VR、MR)一类新形态产品,及各种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出现,也是原因之一。
不得不说,它们对智能手机市场形成了一定冲击。但是,这种冲击力,真的就能拍死智能手机了吗?
黑马认为,未必。

“VO荣米”的格局,
浪潮叠加下的增长锚点!
纵观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起起伏伏15年,从蓝海到红海,从动荡到稳定,从青涩到成熟。
在国外手机势力的裹挟之下,在华强北山寨机的锤炼之下,中国本土手机品牌历经百团大战、大浪淘沙之后,在近年来,从“华米OV”的旧格局,又走向了初定的“VO荣米”(vivo、OPPO、荣耀、小米)新格局。

据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手机销量月度报告服务显示,截至2022年,vivo、OPPO、荣耀、小米,四家目前所占的中国手机市场份额分别为19.2%、17.5%、16.7%、13.9%。
值得一提的是,vivo已经蝉联两年榜首。

图为2021VS2022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图片源自Counterpoint Research
总的来说,中国手机市场中,“VO荣米”的生产势力和实力都已初具规模,相当扎实。生产端上,四大厂商形成了四足鼎立。消费端上,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率提升,也从增量竞争转化为存量竞争。
能用则用,成了大家普遍延长换机周期的原因之一。但是,总的来看,消费者的内需仍存,销量增长的锚点仍在。
大众对智能手机的需求空间及体量依然很大,只不过需求标准更多元,需求质量更高端,对厂商要求也更多、更高。

“人机交互”的核心,
未来仍然落子智能手机!
其实,人类每一次技术革新,生产力或者生产工具的革新,背后的推动力一直是人类的内需提升。大到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小到PC端、移动端等领域的人机交互方式变革,皆遵循此理。
近段时间,ChatGPT可以说火遍全球,ChatGPT的深度学习能力和拟人化的思维逻辑着实颠覆了大众认知。
而上一次,能够让大家集体陷入这种科技狂欢潮的产品,还是搭载着开创性触摸屏技术的智能手机iPhone。

图片源自CNMO手机中国
ChatGPT的出现,AI技术的翻红,也让大家再次思考起:人机交互的下一代革新方向是什么?
AI技术和XR技术在风口上起起落落多年,无法否认的是,它们将在人机交互变革中承担重要角色。比如,苹果也被曝将在6月的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推出首款MR头显产品。
但是由AI技术和XR技术衍生出的产品,真的能取代智能手机吗?
黑马认为,短时间内不会。
因为这两项技术发展了这么多年,还没有进入健康的产业阶段,应用场景非常单一。说到VR,大家的第一反应还是沉浸式打游戏、看电影。
AR和VR产业链上的终端硬件上,芯片方面,高通一家独大,屏幕、存储、处理器方面,也尚未形成成熟的设备链。
不过,AI技术和XR技术,倒是能让智能手机更具“三维能力”,实现沉浸式信息交互。

此外,不仅AI技术和XR技术的衍生设备无法在短时间内取代智能手机,而且,智能手机实现的下沉普及度、使用便捷度、以及功能整合程度,其他设备也暂时无法企及。
具体而言,初代iPhone对于“iPod+手机+Internet网页”的整合,也开启了智能手机终结MP3、BB机、小灵通、功能机,甚至部分功能替代PC的时代。
目前来看,市面上流行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比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以及小米最新推出的AR眼镜等,虽然有部分功能与手机功能相同,但也无法全颠覆。
值得一提的是,在智能可穿戴设备、VR/AR设备,以及整个IoT物联网设备的联动中,智能手机依然是核心智能终端设备,是人机交互棋局下的关键性落子。
vivo、小米、华为的IoT圈子的搭建,都是以手机OS为切入口,用智能手机终端进行一体化控制。
当然,智能手机和大众生活的深度捆绑尚且不止于此。即时通信、游戏影音、在线购物、在线阅读、在线办公……掌心方寸之间,已经容纳进了我们的生活。

图片源自《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据GSMA智库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数为54亿。另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手机上网的网民规模已达10.65亿,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6.7个小时。
差不多每个人每天四分之一醒着的时间,都花在了手机上。我们已经很难想象——没有智能手机的日子,该怎么过?
未来,不论应用场景如何变换,在当前的人机交互中,智能手机仍站在中心。

“穿越周期”的尽头,
品牌如何实现韧性成长?
当然,一方面智能手机作为核心智能终端设备,固然具有不可替代性。另一方面,智能手机自身的产品属性、应用形态,甚至是轻生产力价值,也在不断地迭代升级。
所以,这就触及到了为什么现在的手机厂商,都在拼命上探,追求高端化手机产品的本质——内需推动,压力倒逼。大家蜂拥,卷技术,如影像,卷形态,如折叠屏……
虽然现在的中国手机市场“VO荣米”格局初定,vivo现在暂时领先一位。但是,这四家之间的身位差距并不明显,市场份额的领先也只是阶段性的追赶。
所以,想要拉开差距,差异化、高端化、矩阵化,这三张牌必须得打出去。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VO荣米”如何才能把这三张牌打出去?
产品和营销是大家切入的关键。
以“VO荣米”中居于首位的vivo为例,它在润物无声中,把差异化明牌了。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一个经典广告画面——韩国明星宋慧乔拿着一部手机在海边翩翩起舞,伴随着轻盈的音乐说出“步步高音乐手机”,堪称童年回忆。
而这里提到的步步高音乐手机,实质上就是vivo手机的前身。vivo手机很早就把音质,这一差异点打响了。
比如vivo首款智能手机vivo X1 通过内置Hi-Fi芯片,达到专业CD 级音质。而到了后面,大家都开始卷音质的时候,vivo不一样了,开始卷摄影去了。
2014年,vivo推出的 vivo Xshot主打摄影,随着vivo手机每一代影像的迭代突破,那句植入人心的广告词——“vivo照亮你的美”,再次打响了差异。
2020年,vivo和光学巨头蔡司合作开始,最近销量极佳的vivo X90系列,更是把蔡司光学高端影像的名头立住了。不过,这时候,摄影也卷上了1亿像素。
vivo一看,这不行,还得求变,于是继续加速高端化、矩阵化。
vivo旗下子品牌iQOO加入基本盘,vivo在X系列站稳高端化之际,又在差异点上,接入了折叠屏的概念。
但是,vivo进入折叠屏的速度还是慢了一点。最早入局的华为和三星,抓住了窗口期,市场占比很可观。
但是,vivo还是很沉得住气,花了4年时间,2022年才推出vivo X Flod。这款手机比较争气,成为了不少用户的主力机型,又带着vivo突破折叠屏防线。

图片来源于:微博博主Vetrax嚣张卫视
而最近,vivo乘胜追击,即将在4月20日19:00召开新品发布会,推出两款折叠屏新机——vivo X Flod2和vivo X Flip,继续加码冲刺折叠屏赛道。
vivo X Flod2,延续了上一代的设计语言,配色设计上很有中式现代化特色。
作为一款全能旗舰折叠机,搭载了蔡司T*镜头和V2影响芯片,继承了vivo的“无线Hi-Fi”,在影像,设计,系统,性能上,多面开花。
而值得一提的是,vivo X Flip是vivo首款小折叠屏手机,创新了折叠屏形态。而且从它考虑到了女性用户的差异化需求,好看且好玩。
用小折叠屏,打开手机赛道新大门,打出差异化,完善矩阵化的同时,冲击高端化。不得不说,vivo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心态保持的不错,难得的不激进,埋头种因,静待花开。

图片源自微博博主爱机人士
总而言之,就单纯手机产品而言,用户需求提升倒逼产品性能、形态变化,AI技术、XR技术赋予手机产品更多定义。所以,“VO荣米”等大厂能够通过性能技术、外观研发,从内部灌入产品力。作为智能终端的核心所在,智能手机的未来,依然值得期待。
就智能手机消费行业来看,目前,中国消费者的购机需求依旧庞大,中国目前的智能手机出货量还是高于印度,居于全球第一。而以“VO荣米”为代表的手机大厂依然势头强劲,以立讯精密类的代工厂链条完善。所以中国的手机消费市场崩盘,不太可能。
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大家不妨给中国智能手机一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