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 | 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
【浅谈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 | 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lot物联网小编为你整理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为你解答。
注:全文共2431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随着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工业机器人在中国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已广泛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工业机器人应用覆盖60个行业大类、168个行业中类;下游对工业机器人的认知亦得到逐年的提升,其中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功不可没。
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经过多年的发展,行业属性与工艺属性特征明显,同时也在不断的交叉渗透,因为这个群体呈较为明显的“长尾”特性,故真正能够做大的厂商属于稀有物种,更多的厂商是“来无影去无踪”,2020年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市场呈增长态势,细分领域的市场集中度在持续提升,越来越多的厂商被迫退出该领域,并且退出的方式是默默的。
机器人工业化模式
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处于机器人产业链的下游应用端,为终端客户提供应用解决方案,其负责工业机器人应用二次开发和周边自动化配套设备的集成,是工业机器人自动化应用的重要组成。只有机器人本体是不能完成任何工作的,需要通过系统集成之后才能为终端客户所用。
相较于机器人本体供应商,机器人系统集成供应商还要具有产品设计能力、对终端客户应用需求的工艺理解、相关项目经验等,提供可适应各种不同应用领域的标准化、个性化成套装备。
从产业链的角度看,机器人本体(单元)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基础,而下游系统集成则是机器人商业化、大规模普及的关键。本体产品由于技术壁垒较高,有一定垄断性,议价能力比较强,毛利较高。而系统集成的壁垒相对较低,与上下游议价能力较弱,毛利水平不高,但其市场规模要远远大于本体市场。
工业机器人产业化过程中,可以归纳为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即日本模式、欧洲模式和美国模式。
日本模式
各司其职,分层面完成交钥匙工程。即机器人制造厂商以开发新型机器人和批量生产优质产品为主要目标,并由其子公司或社会上的工程公司来设计制造各行业所需要的机器人成套系统,并完成交钥匙工程。
欧洲模式
一揽子交钥匙工程。即机器人的生产和用户所需要的系统设计制造,全部由机器人制造厂商自己完成。
美国模式
采购与成套设计相结合。美国国内基本上不生产普通的工业机器人,企业需要时机器人通常由工程公司进口,再自行设计、制造配套的外围设备,完成交钥匙工程中国与美国类似,机器人公司集中在机器人系统集成领域。
目前,国内的机器人企业多为系统集成商。根据国际经验来看,国内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更接近于美国模式,即以系统集成为主,单元产品外购或贴牌,为客户提供交钥匙工程。
与单元产品的供应商相比,系统集成商还要具有产品设计能力、项目经验,并在对用户行业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提供可适应各种不同应用领域的标准化、个性化成套装备。
中国机器人市场基础低、市场大。中国机器人产业化模式较可行的是从集成起步至成熟阶段采用分工模式。即美国模式(集成)-日本模式(核心技术)-德国模式(分工合作)。
行业情况
作为能够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智能机器,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可谓是极其广泛,只要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小到如今的扫地机器人、智能门锁,大到工业机械臂、物流车等,其实都属于这一范畴。在市场需求的拉动,技术突破的带动,以及政府的扶持下,机器人产业发展迅猛,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快速增长,2021年机器人全行业营业收入超过1300亿元。其中,工业机器人产量达36.6万台,比2015年增长了10倍,连续九年稳居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其中,工业机器人应用覆盖国民经济60个行业大类、168个行业中类。据有关机构统计,2021年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人超300台,比2012年增长约13倍。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使用工业机器人,一同拉动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使其摆脱了过度依赖单一产业的局面。
新能源的爆发成为工业机器人发展的重要动力;
电子行业投资旺盛,将为工业机器人的增长提供持续动力;
受疫情的影响,还有不少行业在加快机器换人的速度,比如金属加工、医疗用品、食品饮料、家用电器等。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占全球销量的比重为52.88%,预计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占全球销量的比重将提升至56.19%。
汽车产业集成国内企业难以进入,3C行业系统集成是机会。约80%的国内机器人企业集中在系统集成领域。汽车产业格局稳定。但在其他行业,尤其是3C行业,国内系统集成企业具有优势:中国是世界最大的3C制造基地,自动化升级需求强劲,有望超过汽车行业成为第一大机器人市场。
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企业多为系统集成商,低端应用的竞争尤其激烈。大部分系统集成商的净利润在10%左右,甚至不足10%,竞相降价造成的恶性竞争日益激烈。相比于国外工业机器人巨头,国内系统集成商拥有本土的许多比较优势,国内智能制造公司大多集中在机器人系统集成领域。根据2019年MIRDATABANK统计的4000家集成商样本数据,本土民营集成商占比95%以上。从上市公司来看,绝大部分的系统集成企业营业收入都在10亿元以下,和国内近千亿的系统集成市场相比,单个公司市场份额较小,行业竞争格局较为分散。
机器人系统集成商作为中国机器人市场上的主力军,普遍规模较小,年产值不高,面临强大的竞争压力。从相关市场数据来看,现阶段国内集成商规模都不大,销售收入1个亿以下的企业占大部分,能做到5个亿的就是行业的佼佼者,10个亿以上的全国范围屈指可数,目前大多数国内机器人厂商业务集中于此。从产业链的角度看,机器人本体(单元)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基础,而下游系统集成则是机器人商业化、大规模普及的关键,需要通过系统集成之后才能为终端客户所用。系统集成方案解决商处于机器人产业链的下游应用端,为终端客户提供应用解决方案,其负责工业机器人软件系统开发和集成,是工业机器人自动作业的重要构成。在我国,系统集成商多是从国外购臵机器人整机,根据不同行业或客户的需求,制定符合生产需求的解决方案。
以上内容为【浅谈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 | 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的相关内容,更多相关内容关注lot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