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小米机器人发布会丨雷军机器人是有意识的吗
【雷军小米机器人发布会丨雷军机器人是有意识的吗】lot物联网小编为你整理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为你解答。
谁能想到,今年的雷军年度演讲,竟然带了条狗出来。
上周刷爆朋友圈的小米发布会上,小米第一代仿生四足机器人“铁蛋”压轴亮相,让米粉们直呼过年。
看这炫酷的黑色机身配着矫健的步伐:
轻轻松松就来个后空翻:
“铁蛋”原名CyberDog,是由几位工程师打造出来的创新项目。小米目前共制造出了1000台铁蛋,由于是工程探索期,所以仅售700台用于开放共创。每个售价9999元。
当然,“铁蛋”的横空出世也引发了广大网友们对仿生机器人的关注热情。
蜘蛛、袋鼠、飞鸟... 万物皆可“仿生”
事实上,仿生机器人并不是一个新鲜概念。像今年出现在春晚上的“机器牛”,还有此前火出圈的波士顿动力狗都是这种四足仿生机器人。
仿生机器人是一种高级阶段的机器人形态,是将仿生学与机器人领域应用需求相结合的产品。
按照使用环境划分,可以分为空中仿生机器人、地面仿生机器人以及水下仿生机器人。
像这种,六爪蜘蛛型仿生机器人:
这种,鲨鱼型仿生机器人:
袋鼠型仿生机器人能实现高效稳定的连续跳跃:
鸟型仿生机器人可实现类似海鸥飞行的翅膀折叠扑动:
仿的“生”,大多数是模拟自然界中的动物,像鸟、狗、鱼之类,当然在仿生机器人研究领域中,也有模仿人类部分行为能力的机器人。除了常见的四足式之外,也有六足蜘蛛式、双足人形机器人等。
说回“铁蛋”,在发布会上雷军表示,这款四足仿生机器狗凝结了小米11年来技术沉淀的结晶,内置了小米自研高性能伺服电机,可提供最大32N/米的输出扭矩,可以让机械狗以近10km/h的速度行动。
数据处理终端则搭载了英伟达JETSON XAVIER NX平台,可以处理周身多维度传感器所感知到的图像、光线、距离、速度、声音等环境信息数据。
得益于此,“铁蛋”能够实现多种高难度的动作以及仿“狗”动作,小米表示未来机械狗将会以“人类身边的科技伙伴”为目标发展。
当然,小米选择在这个时候加入机器人领域,一方面有开拓新业务的想法,另一方面想必也有展示自身机械工程能力的心思。
有类似想法的企业不止小米。今年3月,腾讯发布了一款名叫Max的四足机器人。除了四足行走的功能,腾讯的研究人员还在其足部、关节连接处都加上了轮子,不仅能提升行动速度,还可以让机器人以多种形态进行活动。
运输、体操、爬楼梯... 更广泛的应用功能
除了科技发展必然带来的高新技术下沉之外,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也让机器人市场再度热了起来。
减少接触和一定程度上的社交隔离,让机器人有了更多“用武之地”。
在商场、餐馆、医院甚至是物流配送仓储等场所,有越来越多的机器人来代替人工作业。
而仿生机器人相较于一般固定应用场景下的工业机器人或服务型机器人来说更加灵活,而且有更为丰富的应用场景。
目前在仿生机器人领域中,波士顿动力是这几年频频登上热搜的一家“网红”机器人工程技术开发公司。它成立27年,打造近10款机器人,包括用于军事的机器人。
早在2005年,波士顿就制作了大狗机器人Bigdog,负重40多公斤,能跨越障碍物,可以去到车辆到不了的复杂地形,能为士兵运送弹药、食物等补给。2008年,仿大狗研制的“Bigdog”机器人具有环境感知和良好的适应能力,平衡性良好,能更好的的为军方运输。
波士顿动力最近一次引起机器人界的轰动是在2019年9月。
波士顿动力公司在网上公布了双足机器人Atlas最新进展视频。Atlas是波士顿动力2013年研制的一款仿人机器人,具备人类简单的识别、判断及决策功能,被认为是当时一款具有较高智能化的类人机器人。
经过几年的完善,目前重达330磅(约148.5公斤)的Atlas“运动能力”了得,不仅有跑酷、后空翻等绝技,还掌握了一项新技能:体操。
相比美国,日本的仿生机器人领域更深耕于服务类领域。
2000年,本田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他们的明星产品:仿人形机器人“ASMIO2000”。
这款产品,不仅具有人的外观,还可以事先预测下一个动作并提前改变重心,这一技术使其步行动作连续流畅,被视为第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仿人形机器人。
最新十年,本田发布的“ASIMO”系列机器人,不仅综合了视觉和触觉的物体识别技术,可进行细致作业,如拿起瓶子拧开瓶盖,还具备基本的记忆与辨识能力。
更有意思的是,最新版本的ASIMO机器人还完成手部活动的突破,每只手都拥有13个自由运动轴,已经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手语表演者。
除了手,本田还对ASIMO的下肢进行了改进,使其拥有更好平衡性,能够更快、更平稳的攀爬楼梯。
本田曾表示,其最终目标是让ASMIO进入民众家庭并承担诸如帮忙照顾婴儿、老人以及残疾病人这样日常工作,真正变成家里人的好帮手。
国内仿生机器人的春天来了吗?
在国内,每当一个新产品发布的时候,仿生机器人的话题度似乎也在逐渐升温。
事实上,中国近现代的仿生研究起步较晚,经历了跟踪国外研究、模仿国外成果到局部领域齐头并进的漫长阶段,并且仍处在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推动为主的研究机构实验室测试阶段。
国内企业也在积极追赶,纷纷入局仿生机器人领域并推出了自己的代表产品。
目前做的比较好的有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的“中国大狗”仿生四足机器人,宇树科技的莱卡狗,优必选的四足机器人,Vincross人工智能科技公司的HEXA(仿蜘蛛型智能机器人),柯马Rebel-S水平四轴多关节机器人,钢铁侠科技的双足大仿人机器人等。
截至2019年,中国的仿生机器人市场规模为42.5亿美元,未来确实有巨大发展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仿生机器人在高校的发展也初有成效。浙江大学的“绝影”机器狗和“赤兔”机器人、山东大学四足机器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仿壁虎机器人都在圈内崭露头角。
特别是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仿蛇机器人,在这次河南省供水疫情中很好地执行了水下检查、搜索和救援等多项任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是的,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仿生机器人产业取得了一系列的进步,但是面临的困境依然不小。
比如摆在仿生机器人面前的第一座大山就是生物仿生技术不够先进,另外仿生材料、仿生控制和仿生能量等领域也和世界先进技术存在差距,这些都限制了国内仿生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仿生机器人应用性不强,价格不菲,这也导致了市场接受度的疲软。之前全球已经有大批企业试水仿生机器人日用化而折戟沉沙,比如软银集团投资的颇负盛名的人形机器人Pepper,在经过多年努力后因销量问题,终于在2020年8月迎来停产。
资本永远是逐利的。尤其是国内,在商业变现探索困难重重的背景下,仿生机器人作为“新兴事物”虽然有着无限的想象力,但还没真正走到商业化道路上。
写在最后
从小众走向大众,从概念走向应用,仿生机器人的发展还有很多未知。
但想要从情绪高涨网友们口中的“黑科技”升级到资本市场上的“香饽饽”,这个行业还需要添上几把火。
仅仅靠一两个“铁蛋”的闪亮登场,可能远远不够。
以上内容为【雷军小米机器人发布会丨雷军机器人是有意识的吗】的相关内容,更多相关内容关注lot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