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大规模“上车” 是跟风营销 还是借势起飞
【科技】如果说当下影视圈内最火的当属哪吒,那么DeepSeek就是科技圈内的“哪吒”。伴随着“服务器繁忙,请稍后再试”的热搜刷屏。各大车企也都纷纷发出了已经或者即将接入DeepSeek的消息。截至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20家车企宣布接入DeepSeek,不论合资、国产、还是造车新势力和车机服务商,都纷纷搭上了这次国产AI的东风。
事实上,AI大模型上车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自从Open AI推出的Chat GPT一夜之间火爆全球后,伴随着各种AI大模型的问世,一些车企也都将AI模型这个概念赋能在了车上。但最终的结果就是加入了,然后没有然后,甚至有的已经破产。那么这次DeepSeek上车呢?是跟风营销,重蹈覆辙?还是赋能提效,大有可为?
“上车”后作用几何?
想要了解DeepSeek上车后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首先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AI大模型是如何对车进行赋能的。
众所周知,电池、电机和电控是如今新能源汽车的“三大件”。而在智能汽车的概念上,则是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智能底盘这三点。因此AI上车能够体现作用的也是在“三智”上。而就当下来说,AI对于智能座舱的提升尤为明显,特别是在车载语音助手上。
通过AI大模型的赋能,车载语音助手基本可以告别单纯的命令式交互,车机单纯的执行用户的指令,而是能够变成可以推测用户意图或者进行闲聊的对话式交互,这样的体验感受,很明显能够降低不少以往命令式对话的“羞耻感”。
之所以能够拥有这样的变化,是因为AI大模型让车载语音助手产生了更多的“思考”,而不是简单直接的单向接收命令与执行,通过AI赋能,它能够更加精准地了解用户的意图,判断用户指令背后可能存在的含义,从而输出更加高效的回答与操作执行。
而DeepSeek的“上车”,则是将此前的车载AI提升了更多的Level。如果用学历来形容的话,就相当于从小学升到了初中、高中,甚至是大学。因为DeepSeek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和多模态感知能力,能够使汽车更加精准地了解、思考与解读用户的意图,提供更智能、更贴心的服务。
比如首家宣传应用DeepSeek的吉利汽车,其表示融合后 AI 系统能精准理解用户的模糊意图,调用约 2000 个车载接口,提供车辆控制等服务。东风旗下的岚图汽车同样表示,在完成DeepSeek全系列大语言模型的接入后,智能座舱的语音交互更加自然流畅,用户与车机之间是朋友式的对话,并且对于场景的理解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AI赋能的完全体
虽然通过DeepSeek的“上车”,确实让智能汽车的概念离我们更近了一步,但仅仅是一小步,因为从目前车企接入DeepSeek的情况来看,对于AI所带来的作用,大多数车企都只是停在“有了”这个阶段,这种直接接入的方式虽然能够带来一定的提升,但是想要进化成智能汽车的完全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至于AI赋能的完全体这个概念,在笔者看来,就是让AI赋能于底层,将“三电”、“三智”这样新能源汽车核心的构成,在底层上相互融合、统一,而不是像手机中的各色各样的App,使用时单独打开,彼此之间没有太多的关联 。如果要从现实中找个参照物的话,就像上世纪80年代的美剧《霹雳游侠》中以第三代庞蒂亚克火鸟跑车为原型的Kitt,亦或是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动漫《高智能方程式》中的阿斯拉达那样。
从具体表现上来看,AI赋能的完全体在驾驶能力上能够达到L5级别的完全自动驾驶,车辆能够在任何地理区域和路况下完全自主行驶,无需驾驶员的任何介入;在智能交互方面实现自然流畅的人机交互和车与外界智能互联;动力方面则是实现智能的能源管理以及具备多重安全冗余设计和主动安全防护等等,甚至于和智慧城市系统深度融合,实现车路云一体化协同智能交通。
但就目前而言,在一众宣布接入了DeepSeek的各个车企中,他们的主攻方向大多聚焦于智能座舱领域,其描述与宣传也大多着墨于智能交互方面,至于智驾等其他方面的应用与实践,目前基本属于“画大饼”范畴的未来OTA。
虽然得益于DeepSeek的横空出世,使得车载AI大模型的能力确实提升了很多,但这只是个开始,DeepSeek相当于提供了一个更好、更高的起点与下限,至于能否激发出它的潜能,无限接近上限,甚至是突破上限,这就要看车企自身怎么去做,怎么去落地执行。
写在最后
从ChatGPT掀起的生成式AI大模型热潮以来,车企们就一直争先恐后地与AI“绑定”在一起。诚然,这确实是一个有效接近智能汽车完全体过程与道路,然而始终未见明显成效的背后,或许是有跟风营销的嫌疑在,但不可否认的是,借助AI发力的道路并没有错。
对于车企来说,DeepSeek的确是一个好的辅助工具,但企图凭借它来实现质的飞跃,却不太现实。对DeepSeek进行初步“驯服”,并在底层方面,将AI与“三电”和“三智”相融合,进而在用户体验方面做到明显的感知提升,才是车企当下的重点。
综上所述,DeepSeek的上车潮确实是车企走向智能化道路上的催化剂,但其中也伴随着跟风营销的成分在,如果消费者寄希望于Deepseek为智能驾驶带来颠覆性的改变,是不现实的。起码在还停留于“纸面接入”的现在,DeepSeek的“上车”可以说只是一场跟风的营销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