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OLED 怕烧屏,华为新专利“妙手回春”
近年来,OLED 屏幕凭借其自发光、对比度高、色彩艳丽等优势,逐渐成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乃至汽车车机屏幕的“标配”。
OLED 独有的柔性优势,也让折叠屏产品成为了可能。
从智能手环到旗舰手机,再到高端电视,OLED 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甚至成为评判一款电子产品是否“高端”的关键。
然而,再优秀的技术也有它的短板,“烧屏”正是 OLED 技术绕不过去的痛点 —— 那些长时间停留的导航栏、状态栏,时间久了总会在屏幕上留下“顽固的影子”,让人心疼不已。
就在消费者对烧屏问题“无可奈何”之际,华为带来了一项全新的专利技术,试图为 OLED 用户提供一剂“修复良方”,这就带来大家了解一下。
01. OLED 屏幕,已走进千家万户
OLED 屏幕,已经在手机领域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根据研究机构 Omdia 的报告,去年柔性 AMOLED 显示面板预计将占据 42% 的市场份额,再加上刚性 AMOLED 12% 的市场份额,OLED 屏幕在手机市场的出货量已经超越了 LCD。
此外,在平板、电视、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等领域,OLED 屏幕也正在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 搭载柔性 OLED 屏幕的华为 MateBook X Pro ▲ 搭载屏下摄像头的联想 YOGA Air X在上月结束的 CES 2025 消费品电子展上,我们看到在笔记本领域,OLED 屏幕正在由高端轻薄本和创意设计 PC,逐步向游戏本及入门级家用本普及。
▲ 海外版拯救者 Y7000P 搭载一块 15.1 英寸 OLED 屏幕在 PC 领域更加广泛的应用,也令不少家友提出了新的担忧,那就是对于长期显示固定画面元素的 PC 来说,烧屏问题该如何避免呢?
02. 烧屏,到底是为什么
这里,我们先来详细聊一聊,到底什么是烧屏?
“烧屏”这一现象,其实最早起源于 CRT 屏幕。
由于长时间显示静止的文字或图像,屏幕表面的磷质材料留下长久的烙印。
随着技术的发展,后续的等离子屏幕、LCD 液晶屏幕以及现在的 OLED 屏幕层出不穷,但他们也都或多或少存在着烙印现象。
我们就以 OLED 屏幕为例,由有机材料制成,通过电流驱动这些材料自发光。每个像素都由红、绿、蓝(RGB)子像素组成,这些子像素独立控制亮度,从而显示出不同的颜色和图像。
由于某些像素长时间处于高亮度或静止状态(例如状态栏、导航栏等),这些像素的发光效率会逐渐下降,导致亮度不均或颜色失真。
最后形成永久性图像残留的效果,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烧屏”了。
▲ OLED 电视烧屏,图源 rtings而且,OLED 屏幕的 RGB 三色子像素所使用的有机材料的寿命并不一致,蓝色子像素的寿命较短,容易先出现亮度下降的现象。
我们在二手平台搜索几年前的 OLED 手机,会发现除了状态栏图标之外,还有很多机器已经“烧”上了抖音的 号。
为了避免烧屏现象,厂商们也可以算是用尽浑身解数,除了像素偏移等功能之外,华硕今年的新款 OLED 显示器甚至直接内置了距离感应器。
一旦用户离开屏幕,显示器就会切换到黑屏,以避免“烧屏”发生。
03. 华为的新解法
关于烧屏问题,华为的新专利给了我们一个新解法。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 1 月 7 日公示的专利,华为获得了名为“烧屏修复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的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烧屏修复方法。
该专利主要适用于 OLED 等屏幕设备,其核心在于通过调整烧屏区域内外发光元件的激发电流,达到修复烧屏的目的。
用户在调节屏幕亮度后,系统会检测用户操作并确定目标亮度,系统会根据目标亮度,分别为烧屏区域内外的发光元件设置不同的激发电流值,通过这种差异化的电流控制,最终让整个屏幕的亮度达到一致,从而修复烧屏。
有些家友可能已经知道,苹果在切换至 OLED 屏幕后,是有一套特殊的烧屏补偿机制,可以监视单个像素的使用情况,生成显示屏校准数据的。
在理想的情况下,应用这套算法之后,我们不太会观察到明显的烧屏现象,而且屏幕亮度随着使用市场的推移而逐渐降低。
不过,在 iPhone 15 系列上,这个烧屏补偿功能出现过 bug,吓到了不少用户。
华为这次的专利,并没有介绍记录像素发光数据的信息,而是提供一个控件,让用户自己在烧屏位置进行调节,直到整个显示屏的显示亮度相同。
当自动的“黑箱”算法并不能覆盖全部应用场景时,这样的“手动”补偿调节看起来有点笨,但可能很有效。
04. 关于烧屏,还有什么好办法
归根结底,OLED 屏幕烧屏问题的根源,还是发光材料的寿命问题。
在 OLED 面板中,磷光材料理论上可实现近 100% 的激子能量转化率,荧光材料则仅有 25%;目前的 OLED 屏幕上,红色和绿色上已经采用了磷光发光,寿命的瓶颈主要在于蓝色像素。
OLED 屏幕各种千奇百怪的像素排列方式,本质也都是为了补偿蓝色像素寿命不足的问题。
材料供应商 UDC 计划在 2024 年将蓝色磷光材料推向市场,实现商业化。
根据韩媒的消息,LG Display 去年已成功开发出利用蓝色磷光的 OLED 面板。不过最后落地到产品上,可能还要等到 2026 年了。
采用磷光材料还可以大幅提升 OLED 能效,进而降低功耗、提升亮度、延长续航时间。
另一个思路,便是 Tandem 叠层 OLED 技术。
以最简单的方式形容,Tandem OLED 就是通过电荷产生层(CGL)将多个发光单元串联起来的一种器件结构,以图实现 1 1>2 的效果。
Tandem OLED 不止于“双层”,甚至可以叠加更多层的 RGB 发光单元。
比如和辉光电去年 5 月就展示了用于穿戴产品的三层 Tandem OLED 面板,其峰值亮度高达 6000 尼特。
而目前,双层 Tandem OLED 屏幕也已经落地了不少产品。
大家最为熟悉的,应该是去年 5 月发布、搭载 M4 芯片的苹果 iPad Pro 平板电脑了。
新款 iPad Pro 克服了此前传统 OLED 屏幕的亮度问题,在平板电脑的尺寸下做到了 1000 尼特的全屏亮度与 1600 尼特的 HDR 峰值亮度。
与前代 Mini LED 屏幕的型号相比,新款 iPad Pro 厚度大幅度降低,续航也得到了提升。
华为最新的旗舰手机 Mate 70 RS 非凡大师,也用上了双层 OLED 屏幕。
除了消费电子产业,汽车领域在尝鲜双层 OLED 技术上也不甘示弱。
比如理想 MEGA 与 2024 款理想 L9,其前后排三台“彩电”均为三星供应的双层 Tandem OLED 屏幕,峰值亮度达 1100 尼特。
双层 OLED 通过分散电流负载到多个层,会减少单个发光层的老化速度,这恰恰就延长了使用寿命,自然也就减轻了烧屏的问题。
不过现阶段,Tandem OLED 技术在生产制造难度及成本、屏幕具体的控制方面,还有诸多挑战等待突破,距离大规模普及还有时间。
虽然 OLED 烧屏问题短期内难以彻底根治,但从在软硬件两个方面“双管齐下”,我们已经看到了技术创新带来的曙光。
未来,当蓝色磷光材料与多层 Tandem 技术成熟落地,或许烧屏将不再是困扰用户的问题。而 OLED,依然会是点亮我们生活的核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