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业界新闻

展望|2025年,电网投资大时代

人阅读 2025-02-05 11:09:31特高压

 作者 | 杨锐‍‍‍

排版校对 | 甘惠淇

2024年底,新华社披露了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我国政府正式核准了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

西藏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干流。其中,雅鲁藏布江流域干流水能资源最丰富,理论蕴藏量近8000万千瓦,其下游的大拐弯地区更是“世界水能富集之最”,在50公里直线距离内,形成了2000米的落差,汇集了近7000万千瓦的技术可开发资源,规模相当于3个多的三峡电站

据中国能源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装机规模约6000万千瓦,按1.72万元单位千瓦投资额测算,总投资额可达10295亿元。

不过,这一史诗级的电力开发,现在的着力点在万里之外的广东。

“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藏粤直流开工建设在即,西部的清洁能源将以更大规模持续输送到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等负荷中心。”中国南方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孟振平在同样在2024年末举行的第五届新型电力系统国际论坛暨第二十届中国南方电网国际技术论坛上如此说道。

藏东南至粤港澳大湾区±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的跨省区重大输电工程。该工程由南方电网和国家电网联合投资经营,是中国首条四端特高压柔直工程,对于西藏水电大开发、清洁能源外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几天后的2025年1月9日,注册资本高达110亿元人民币的广东藏粤直流电力运营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南方电网持股51%,国家电网持股49%。

随后,在南方电网公司2025年工作会议上,藏粤直流被列入了南网年度重点工程。而这次会议还透露了一个更重磅的消息:今年南方电网公司安排的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75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而在几乎同期召开的国网2025年工作会议上,国网做出重大决定:2025年电网工程投资6500亿元以上。

这也就意味着,2025年两网的电网投资将达到历史性的8250亿元。要知道,2024年全部电网投资就有6083亿元,而新的一年电网投资将迎历史新高。

一场规模空前的电网投资大幕正在拉开帷幕

01

8250亿元的数字虽然庞大,但符合近两年来国家电网投资的大致规模。

早在2021年,在能源电力转型国际论坛上,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党组书记辛保安曾透露,国家电网公司未来五年计划投入3500亿美元,推进电网转型升级。同年,南方电网公司印发《南方电网“十四五”电网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南方电网公司总体电网建设将规划投资约6700亿元,以加快数字电网建设和现代化电网进程,推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次年,国家电网的电网投资额5094亿元,首次突破5000亿元。2023年电网投资再度高增,全年超5200亿元。其中,据2024年年初《人民日报》的报道披露,2023年国家电网全年完成电网投资为5381亿元。以此计算,国家电网2024年的电网投资额将达到6092亿元,续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幅高达13.2%,为近年最高。

2024年年初,国网公布了2024年的电网建设规模。根据国家电网的表述,2024年预计电网建设投资总规模将超5000亿元。

不过,到了7月,国家电网的年度投资额进一步攀升。

据国家电网公司披露,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全年电网投资将首次超过6000亿元,比2023年新增711亿元。其中,浙江电网建设投资 327.4 亿元,创“十四五”新高。

此后,南方电网也发布消息称,正全面推进电网设备大规模更新,预计2024年至2027年相关投资规模将达1953亿元。具体来看,南方电网公司在2024年年中增加投资40亿元,2024年全年投资规模达404亿元,力争到2027年实现电网设备更新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52%。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2024年11月,电网工程累计投资额达5290亿元,同比增长18.66%,增速较过去两年有明显提升。

而至年末,实际的投资规模超过了年初预期。

事实上,过去数年,中国新能源的高速发展是刺激电网投资增加的直接原因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曾对媒体表示,加快电网投资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应对能源转型挑战、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举措,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能源结构的不断优化,新型电力系统需具备更强的适应性、灵活性和智能性,以满足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和消纳的需求,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实际上,自“十四五”开启能源结构转型,从2020年起,在双碳战略推动下,以风光为代表的电源端投资大幅超过电网端。截至2024年6月底,风电、光伏发电合计装机(11.8亿千瓦)已超过煤电装机(11.7亿千瓦)。

另一组数据显示,近几年电源工程投资占主要地位,2023年电源工程投资占比达64.7%。2012-2023 年电源基本建设投资额CAGR 9%、电网基本建设投资额 CAGR 3.4%

从统计数据不难看出,过去数年,国内风电、光伏装机不断增长,在总装机的比例中快速攀升。但与此同时,电网投资规模增速却始终小于电源投资。

新能源的快速装机,导致亟需弥补配套的电网适配能力。随着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加速建设,电网投资规模从2023年以来得到了稳步提升,电网工程投资增速也开始超过电源投资。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4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3.5亿千瓦,同比增长14.6%。同时,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11687亿元,同比增长12.1%;电网工程完成投资6083亿元,同比增长15.3%

02

近两年,我国电网投资重心有所变化,正在向特高压特别是柔性直流输电方面着重投资。

据国网官方统计,2024年国家电网加快推进电网重大工程建设,1000千伏阿坝—成都东特高压交流和±800千伏甘肃—浙江、陕北—安徽特高压直流等工程相继开工;1000千伏川渝、武汉—黄石—南昌、张北—胜利等一批特高压交流工程顺利投产;世界装机容量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国家电网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实现全面投产发电。

目前,国家电网累计建成“22交16直”38项特高压工程

事实上,作为推动跨省间电网通道互联的核心力量,通过依托特高压骨干网架,将有力确保省间各级电网间的协调发展,解决新能源消纳送出、保障新增直流接入、巩固负荷中心用电安全等问题。

根据有关规划,“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加强电力跨省跨区输送通道建设,存量通道输电能力提升4000万千瓦以上,新增开工建设跨省跨区输电通道6000万千瓦以上,跨省跨区直流输电通道平均利用小时数力争达到4500小时以上。

跨省跨区输电能力的提高,为开展大范围电力市场化交易打下坚实基础。但2022年全国直流特高压的平均输电小时数约为3555小时,同比降低2.09个百分点。

当前,源网端配套电源缺位现象突出。尽管2022年直流特高压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56.2%,满足“新建通道可再生能源电量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的要求,但主要贡献来自于水电基地外送的直流特高压。风光项目缺乏兜底支撑,自然难以满足直流大功率稳定输电要求。直流特高压输送功率与新能源送电功率还存在反向制约关系,种种现实制约因素仍待解决。

送受端方面,受端接受能力也在悄然变化。河南新能源装机不断加速增长,2023年10月已成为全国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第二大省。在该省多个区域,光伏容量承载力等级被评估为红色,在青海-河南、哈密-郑州多条西北电力外送下,自身消纳压力难上加难。

当前,金沙江上游至湖北正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进入全面架线阶段,整体工程预计于今年6月建成;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藏粤直流开工建设在即,西部的清洁能源将以更大规模持续输送到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等负荷中心;甘电入浙特高压工程将在今年进入施工高峰,安吉、金华、舟山三大燃机送出工程同步推进,超高压输变电、抽水蓄能送出和新能源接入等一批重要工程密集开工。

此外,特高压将促进我国构建跨境电力互联合作机制,开展面向东北亚、东南亚、南亚等重点地区的电力联网远景规划和项目。机构预测,至2025年,我国将建成跨国直流工程9回、输电容量约2775万千瓦,其中中蒙、中巴线路为特高压通道。

事实上,我国目前的特高压项目储备丰富。2023年底中期调整新纳入规划和研究储备的项目,“十四五”规划共计“19直8交”,截至2024年底仅投运张北-胜利1项交流工程,在建“6直2交”。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期的收官之年,特高压项目前期工作有望加速推进,并迎来核准开工高峰。中金公司的研报预计,2025年有望核准“四直四交”,届时我国特高压投资金额有望达到1120亿元,同比增速约34%。据国金证券预测,2025年将开工5条特高压直流线路,“十五五”期间有望保持高投资强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特高压建设热潮中,柔直将成未来主体

2024年6月,广州市发改委批复220千伏天河棠下柔直背靠背工程项目,是国内首个在超大中心城市建设、应用于220千伏城市电网的多端柔直项目

该项目建成后将实现从东部增城片区、南部广南片区送电至中部木棉片区,为木棉片区电网提供90万千瓦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有效解决超大城市电网片区间发展不均衡、供需平衡脆弱问题,极大提升广州核心区域供电安全保障。

自应用以来,我国柔性直流技术不断进步,乌东德-广东广西工程已于2020年末投入使用,“蒙西-京津冀”“藏东南-粤港澳”蓄势待发,“甘肃-浙江”特高压柔直工程处于建设阶段。受端常直建设量过大会导致电网短路比降低,有概率发生连锁换相失败,导致整个电网瘫痪,展望后续,广东、江苏、浙江等已建成常直项目较多的地区,后续规划将以柔直为主。

03

除了特高压,配电网则是另一个电网投资的重点

2024年2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曾联合发布了《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中国提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后,国家部委层面首次以正式文件形式指导配电网建设。

《指导意见》指出,到2025年,配电网网架结构要更加坚强清晰,供配电能力合理充裕;配电网承载力和灵活性显著提升,具备5亿千瓦左右分布式新能源、1200万台左右充电桩接入能力。

此后的8月,国家能源局针对配电网发展再度发文,印发了《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7年)》。

一直以来,相比于主干坚强电网,配电网长期都是我国电网系统的主要薄弱环节之一。这具体表现在:地区发展不平衡、智能化较弱、对分布式电源承载有限、灵活性差、市场封闭等等。

目前,中国的配电网总长度占比较低,配网线路长度及里程占比将持续提高。根据IEA测算,中国2021年电网线路总长度分别为0.09亿公里,其中配电网长度为0.08亿公里,配电网线路长度占总线路占比达83%,而美国、欧盟、日本、印度、东南亚2021年配电网线路占比分别为95.7%、95.4%、92.9%、95.8%、95.9%。

显然,中国配电网线路占比低于大部分国家及地区且低于93%的全球占比水平。

国家电网公司规划,“十四五”期间的配电网建设投资超1.2万亿元,占电网建设总投资的60%以上。配电网可靠性提升工程在南方电网本轮设备更新改造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投资比重达14.66%。南方电网公司预计,到2025年,配电网将达500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250万台充电桩接入水平,2027年基本实现柔性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据IEA预计,2030年及2050年中国电网线路总长度将分别增长至0.15/0.31亿公里,其中配电网线路长度分别为0.12/0.28亿公里,配电网占比将分别提升至83.1%/87.9%,配电网建设重要程度将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过去一段时间,配电网投资增速远低于低于输电网。

从比例来看,配电网投资占比由2019年的67%逐步下降至2023年的55%,主要系近年来特高压及主网投资挤占配网投资金额,伴随配电网线路长度及占比提升,同时数字化等改造需求旺盛,配电网投资增速提升确定性较高,配电网投资占比有望增加。而在短期来看,配网投资增长或将率先体现在数字化方面,数字配网投资高增确定性较强

除了配电网项目建设,新一轮增量配电改革也在酝酿

2015年新电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增量配电改革。

新电改的指导思想是“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管住中间是要厘清输配电价,放开两头是要放活市场。为了更好“管住中间,放开两头”,需要一个新的载体,这便是增量配电改革

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增量配电网,与大电网手中攥着的存量配电网形成竞争格局。竞争的好处是,既有助于厘清输配电价以便更好管住中间,还有助于放开两头,真正放活、搞活市场。

随着新能源装机大幅增长,新能源逐步发展为主体能源,增量配电改革在保持原有政策初衷的同时,又增添了全新的时代内涵。但可惜的是,增量配电改革不如人意,推进起来极其艰难。其中一大主要原因,是与地方电网存在着事实上的竞争关系,地方电网在电源接入等环节对增量配电网设置了障碍。

不过,种种迹象表明,2025年增量配电改革将有“大动作”了。

2025年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国网官网发布了《全面深化改革 着力推动国家电网高质量发展》一文。紧随其后,1月17日,国网董事长张智刚署名文章《牢记“国之大者” 扛牢使命责任 把国企党建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发表在了《学习时报》头版。

对于电改“硬骨头”的增量配电改革,张智刚在文章中表示,“公司建立增量配电改革常态长效机制,全力支持增量配电改革试点各项工作。”

在电改这盘大棋中,增量配电改革意义重大。在8.9亿千瓦光伏装机中占“半壁江山”的分布式光伏,能否成功化解消纳难题,十分倚重增量配电改革的有效破局

可以说,增量配电改革关系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成败。新电改的进一步走向深入,有待2025年的增量配电改革取得新突破。

       原文标题 : 展望|2025年,电网投资大时代

LOT物联网

iot产品 iot技术 iot应用 iot工程

Powered By LOT物联网  闽ICP备2024036174号-1

联系邮箱:support101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