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断电,缅甸能源危机再起,新能源是解药吗?
自2013年以来,中国企业在缅甸的电力领域,尤其是在光伏能源领域的投资持续增加,逐步成为该国最大的外资投资来源国之一,占比接近26%。
图源/DALL·E
文/徐丽黎编辑/杨倩
来源/储能严究院
在这里读懂储能
近日,中国演员王星经泰国落入缅甸诈骗窝点被营救的新闻引起舆论强烈关注,使得妙瓦底缅甸电诈园区“黑社会 高科技 产业化 跨国境”的特征曝光。
2025年2月4日,泰国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普坦宣布,即日起对泰缅边境的缅甸地区实施断电、断油、断网,矛头直指克伦邦妙瓦底等5个长期依赖泰国电力供应的区域。
据联合国统计统计,2022年6月-2024年6月,超过50万泰国人成为电信诈骗受害者,经济损失高达600亿泰铢(约合人民币128亿元)。今年春节,泰国旅游退订率约为10%-30%。
此次断电行动在泰国总理佩通坦2月5日至8日访华前夕正式启动,恰逢中泰建交50周年之际。泰国政府试图通过此举向中国展示其打击跨境犯罪的决心,同时意在重建中国游客对泰国旅游业的信心。
在此之前,泰国地方电力局(PEA)曾为缅甸的五个地区提供电力,其中包括妙瓦底地区。PEA是泰国最大的电力公司之一,成立于1960年。依据该国1960年法案和1996年内阁决议,PEA具备向邻国出售电力的权限,但需在国家安全受威胁时终止合作。
对缅甸而言,泰国断电后,其边境地区的电力供应将面临突然中断,由于缺乏替代电源,交通、供水和商业活动或陷入瘫痪。不过,电诈园区通常自备柴油发电机,短期断电对其运营影响有限,但无疑会加剧周边居民的用电困难。
事实上,这并非泰国首次采取此类措施。早在2023年6月,泰国就曾因电力供应合同到期等原因切断了妙瓦底地区的部分电力供应,导致当地电诈园区一度停摆,但之后再度死灰复燃。
但蹊跷的点在于,春节前舆论发酵之时,泰国国防部在2025年1月24日对外作出了陈述,早在2024年6月就已经对水谷沟和KK园区断电。后续将进一步拆除信号基站,对相关地区进行断网。
泰国内阁决议也显示,其早在2024年5月就通过一项决议,要求暂停可能被用于跨境犯罪的跨境公用事业服务,包括贩毒、洗钱、电信诈骗等非法活动。
可见,一声令下表态容易,真正落实却会受到各种利益网络羁绊。2024年6月这一次到底是真断网、还是假断网,就有待商榷了。而最新的这一次禁电令,又能否真正断绝黑产的后门?
正如一些网友所担心的那样,紧邻边境线的“毒瘤”电诈园区产业链该转移的早转移了(菲律宾、柬埔寨、迪拜等……),断电其实也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手段。
据悉,缅甸5个边境点供电的收入仅8亿泰铢(约1.6亿元),占泰国PEA总收入的0.2%,虽然整体比重小,但长期来看也是一笔不小收入。
此次泰国与缅甸勾连之深,也将缅甸能源短缺的深层矛盾进一步暴露于公众面前。缅甸是全球电力发展水平最落后的国家之一,全国电力供应严重不足,仅50%家庭实现通电,农村地区电力普及率仅为25%。
缅甸电力结构以水电为主,但旱季水资源匮乏导致频繁停电。雪上加霜的是,2024年洪灾破坏水电设施,进一步加剧供电紧张,仰光等大城市每日仅部分时段供电。电力短缺与基础设施老化、天然气出口政策限制等因素叠加,也使缅甸短期内难以摆脱对外依赖。
尤其是边境地区,因地理条件复杂、电网建设滞后,对跨境供电依赖性高。缅甸边境城镇如妙瓦底与大其力等地,长期以来依赖泰国清莱府和达府的电力输入。
此次断电后,公众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是:缅甸是否会转向新能源来解决电力需求?
相关数据显示,缅甸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据估算,太阳能潜力达到51.973太瓦时/年。中部地区光伏发电年均总发电量高达1150-1600kWh/kWp。
据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统计,2020年5月缅甸曾发起了30个光伏电站项目的招标,单个项目的规模在3万千瓦-5万千瓦,装机容量共计106万千瓦,并在2020年9月开标,我国企业中标29个,中标价格在3.48美分-5.1美分/KWh。但在2021年2月军方政权接管后,缅甸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原本计划中的项目被推迟,仅剩3个项目继续开发。
自2013年以来,中国企业在缅甸的电力领域,尤其是在光伏能源领域的投资持续增加,逐步成为该国最大的外资投资来源国之一,占比接近26%。
中国企业在缅甸电力和能源领域的投资涵盖了水电、光伏发电、燃气发电等多个领域,涉及的企业包括中国南方电网、中国能建、中国电建、三峡集团、葛洲坝集团、国家电投云南国际、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中国华能集团、中国大唐集团以及多家光伏企业。
中国电建是较早进入缅甸市场的中国电力央企,自上世纪90年代进入缅甸市场以来,该公司投资主要集中在光伏电站、水电站以及燃气发电等领域,业务涵盖电力、通信基础设施等领域。其中,光伏项目是重点发展领域。
2023年,中国电建在缅甸中部的光伏群京达子项目成功并网发电,总装机160MW,项目总投资约1.49亿美元,这也是缅甸首个百兆级光伏发电项目。
另一大在缅甸投资的中国巨头——葛洲坝集团,自2004年起就在缅甸开展业务,成功建设了缅甸最大的耶崖水电站,并深耕该市场,实施了多个水电站建设项目。截至2022年,该公司在缅甸已签约实施20个项目,总金额达7.7亿美元,涉及水电站、输变电、公路、水厂和水泥等多个领域。
比如,2021年,中国能建葛洲坝国际公司对外宣布,与阳光电源合作开发了布达崆40MW、昌古40MW和敏建30MW三个光伏电站项目。
2022年12月10日,该公司总承包的缅甸帕巴瑟瑞100MW光伏项目签约。
然而,由于缅甸国内局势的不稳定,葛洲坝集团的一些项目曾受到冲击。例如,该公司承接的中电投云南国际电力投资有限公司密松水电站因缅甸国内局势变化而停工,导致葛洲坝在该项目上的人员撤离,并面临结算和索赔问题。2015年度,该项目被迫中止,计提资产减值准备878.79万元。
与此同时,作为光伏下游配套与消纳的“压舱石”,缅甸的储能产业发展十分滞后。
目前外国投资者对缅甸的主流投资仍然集中在电力、能源、矿产等行业。总体来看,虽然缅甸能源市场潜力巨大,但由于政局动荡、军阀割据,缅甸的营商环境仍然存在较大风险。
截至2023年,缅甸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仅为2.5GW,储能配套项目更少。缅甸计划到203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和风能)装机容量占比11%。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外资对投资持观望态度,缅甸储能产业的发展仍面临巨大障碍。
据世界银行《2019营商环境报告》,缅甸的营商便利度在全球190个国家和地区中排第171位,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外汇管制僵化等问题,可谓全球营商环境最为恶劣的国家之一,至今未有较大改善。
当前缅甸民族矛盾与武装冲突不断,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交织,通货膨胀严重,且受到西方经济制裁,经济一蹶不振,陷入一团乱麻。由此看来,缅甸此前想要靠新能源翻身的期望,目前仍然是镜花水月。
原文标题 : 泰国断电,缅甸能源危机再起,新能源是解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