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业界新闻

电价市场化改革来了,新能源的春天来了?

人阅读 2025-02-12 11:09:55新能源

2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新能源上网电价将全面由市场形成。

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新能源行业将迎来新的里程碑,同时也意味着中国新能源发电从保障性收购、有序入市进入到全面入市阶段。这是继2021年进一步深化燃煤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发改价格〔2021〕1439号)之后,中国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向前迈出的最重要一步。

居民电价无影响:政策的民生底色

新政的核心要点之一是明确新能源上网电价由市场形成,这意味着新能源发电企业的收益将更加依赖于市场竞争。然而,这一改革对居民电价的影响微乎其微,甚至可以说是“零影响”。国家能源局在政策解读中明确指出,此次改革的重点在于优化新能源企业的市场环境,而非直接调整居民用电价格。换句话说,普通家庭的电费账单不会因此次改革而产生任何波动。

这一政策设计充分体现了政府在推动能源转型的同时,始终将民生放在首位的态度。近年来,新能源发电成本持续下降,部分地区的新能源电价已经具备与传统化石能源竞争的能力。通过市场化改革,政府希望进一步提升新能源行业的造血能力,而非通过民生用电价格的调整来补贴行业发展。这种“让市场说话”的方式,既符合经济规律,也体现了对民众生活成本的保护和对行业平稳健康发展的促进。

取消强制配储:储能行业的春天来了?

《通知》给出了三条改革的保障措施,包括加强组织落实、强化政策协同和做好跟踪评估。

此外,坚决纠正不当干预电力市场行为,不得向新能源不合理分摊费用,不得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上网等的前置条件。

这意味着中国在国家层面首次叫停了强制配储政策,将对储能行业产生巨大影响。

过去几年,新能源行业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强制配储政策,即要求新能源发电项目必须配套一定比例的储能设施。这种政策在促进储能产业发展的同时,也给新能源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一方面,储能设施的高成本增加了项目投资;另一方面,储能技术的不成熟和市场化的不足,也让许多企业面临“有电不敢存”“存了电费亏”的困境。

将配储与新能源解绑,转而强调储能项目的市场化发展,这实际上给储能行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对于储能企业而言,取消强制配储意味着竞争将更加公平,市场将更加注重技术和服务的差异化。储能行业的“内卷”时代或许即将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技术创新与质量提升的新赛道。正如某储能企业战略总监所言:“未来的电价定价一定更加灵活,电源供给侧的变化也将直接影响储能行业的发展方向。在这一背景下,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电价市场化改革无疑是新能源行业的重大利好。通过让市场决定电价,新能源企业将更加注重成本控制和技术创新,行业整体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将得到提升。同时,取消强制配储政策也为储能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的储能市场将更加注重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性,避免了资源浪费和低水平竞争。

然而,改革的背后也隐藏着挑战。市场化电价机制的落地需要完善的市场体系和监管机制作为支撑,任何政策的调整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调整。对于新能源企业而言,如何在全新的市场环境下脱颖而出,将是接下来需要面临的共同课题。

此次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既是对行业现状的回应,也是对未来发展的一大步。对居民电价无影响的政策设计,体现了政府对民生的关怀;取消强制配储的举措,则为储能行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市场化的春风吹拂,行业各方唯有积极拥抱变化,才能在新的竞争格局中立于不败之地。

       原文标题 : 电价市场化改革来了,新能源的春天来了?

LOT物联网

iot产品 iot技术 iot应用 iot工程

Powered By LOT物联网  闽ICP备2024036174号-1

联系邮箱:support101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