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需募投补流还债,却清仓式分红近2亿,和特能源IPO(下篇)
在上篇中,侦碳家分析了和特能源在报告期内毛利率出现断崖式下降及其原因,以及毛利对单一客户国能热电的严重依赖。在本文中,侦碳家将继续探讨和特能源的估值偏高、债务负担偏重、上市前大额现金分红再募投补流,以及实控人通过现金分红偿还巨额个人债务等问题。
01估值偏高至净资产4.5倍,募投补流还债同时,却清仓式分红近2亿元
和特能源实际经营的是传统的热电联产业务,主要产品包括蒸汽以及电力,和热门的新能源赛道完全扯不上关系。由于对未来成长性的预期较低,主营热电联产业务的上市公司在A股市场,一般并不受投资者青睐,很多估值甚至都低于净资产,俗称“破净”。
但和特能源的估值却似乎完全未受上述影响。本次IPO,和特能源拟募投资金高达6亿元,主要用于福清市元洪投资区集中供热管道建设项目。为此和特能源拟发行3790.60万股,在总股份10656.20万股中,占比约35.57%,这相当于和特能源对应的估值为16.87亿元。而和特能源在报告期末的全部净资产仅为3.75亿元,估值已经高达其净资产的4.5倍,明显偏高。不知道毛利率正断崖式下降,且近七成毛利来自于单一客户的和特能源,未来如何取得业绩增量来支撑这份高估值,还是上市后随即股价见顶的再现?
除了估值偏高,侦碳家还注意到,和特能源本次募投对应项目的总投资为6.51亿元,其中居然有6亿元资金要通过募投解决,基本上就是靠投资者来买单了,而且其中还有1.1亿元是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和特能源的资金面紧张可见一斑。
但再紧张的资金面也拦不住和特能源大额现金分红的决心。招股书显示,2022年,和特能源突击大额现金分红1.93亿元,而和特能源在当年以及去年的净利润也分别仅有7,870.55万元以及7,374.89万元,全部加起来哪怕不计提法定或任意公积金,都不够支付这笔现金分红,还要动用2020年的盈余公积,由此可见和特能源本次突击大额现金分红的坚决。而且并非所有的账面净利润都能用于现金分红,侦碳家甚至感觉和特能源可能已经将2020年至2022年大部分净利润都拿来分红了。
可能是为了筹措资金实现上述大额现金分红,侦碳家还注意到和特能源在2022年初的货币资金,已经从去年同期的8,400多万元下降到不足四千万元,如此低的货币资金可能会让运营捉襟见肘,这就难怪和特能源急于在募投资金中再加上一项1.1亿元用于补流及偿还银行贷款了。只是这种有钱分红,却没钱运营和还债的做法,可能会让部分投资者感到无语,甚至被认为是圈钱。
对于IPO企业上市前突击大额分红,特别是清仓式分红的现象,监管机构不仅重视和关注,而且正趋于越来越严格的监管,发现这种情况对IPO企业上市也会构成一定障碍。有鉴于此,和特能源仍然冒着上市受阻的风险,急于在上市前突击大额分红,甚至不惜将数年的净利润瓜分殆尽,其原因何在?侦碳家发现,和特能源的实控人在报告期内依然负有较大数额的个人债务,为了实控人能够尽快清偿个人债务,可能是和特能源急于分红的最主要原因。
02为清偿实控人上亿的个人债务,清仓式大额现金分红1.93亿元
招股书显示,经过历次股权增发和转让带来的稀释后,和特能源的实控人严勇依然持有和特能源83.54%的股权,所以显而易见,和特能源在报告期内突击大额分红的主要受益人是谁了。粗略计算,严勇可获得的分红金额应该超过2.4亿元,而实控人严勇急于通过分红拿到现金的重要原因是,其个人债务的本金合计就已经高达7,400多万元了,因此急于清偿债务。
招股书显示,严勇曾在2022年之前的数年间,多次以自身可从和特能源项目中获得的收益为保证,向其亲友及和特能源的部分员工借款。其中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严勇上述借款的本金分别为5511.55万元、7377.12万元和7409.62万元,而借款人也涉及55人。随着个人债务不断突破新高以及清偿期限的到来,严勇最终通过和特能源的大额现金分红一劳永逸地解决了上述个人债务,在收到和特能源现金分红后,严勇在2022年7月向上述55名借款人偿还了本息共1.09亿元。
客观来说,实控人严勇背负上述个人债务,出发点也是为了解决和特能源的融资问题。此外侦碳家还发现,和特能源的负债结构存在类似头重脚轻的问题,流动负债在全部债务中的占比过高,已经快要逼近90%。
03流动负债占据债务总额近九成,短期偿债压力恐拉满
和特能源的资产负债率并不高,报告期内,和特能源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1.65%、32.44%、40.16%、36.03%,还有所下降。但问题在于,和特能源流动负债占负债总额的比例太高了,同期流动负债占负债总额的比例分别为69.68%、69.71%、88.19%、86.90%,正逼近90%大关,既明显超过一般企业,也超过了热电企业通常的不高于50%-70%的水平。
和特能源的流动负债占比过高,说明其债务集中在未来一年内需要需要偿还,这对其偿债能力构成巨大压力,增加了财务风险,对未来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乃至估值提升都绝非佳音。
而且报告期内,和特能源流动负债中的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及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合计金额分别为7012.81万元、6788.57万元、1.15亿元、1.05亿元,占其同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的比例分别为83.33%、201.74%、212.84%和115.55%。如果和特能源的客户未来出现付款问题,可能会造成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并可能波及银行借款等债务的偿还,进而导致出现偿债风险。
侦碳家还发现,和特能源在2023年第一季度的多项周转率出现断崖式下跌,比如应收账款周转率就从上期末的4.86下降到1.07,存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也分别从8.10下降到2.21,以及0.80下降到0.19。周转率清一色出现如此悬殊的降幅,是否与资金面紧张、短期偿债压力大等因素有关?
此外,招股书中披露的“信息披露差异的具体情况”,也引起了侦碳家的注意,因为和特能源挂牌期间披露的年度报告与招股说明书的财务数据差异竟然多达十多处,这在IPO企业中同样不多见。
04重要财务数据差异需调整,数量多达十余项
侦碳家发现,和特能源的财务数据差异涉及到研发费用、营业成本、蒸汽成本、电力成本以及毛利率等多项关键指标。比如2020年和2021年分别调整研发费用880.23万元和1,033.27万元至营业成本,和特能源解释为因适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而做出的调整。再比如2021年的蒸汽成本和电力成本之间,也调整了600多万元,和特能源解释为“结合实际的生产经营情况调整了成本分摊方式,并精细了成本分摊的计算过程”,这就与企业会计准则无关了。
但如此多的财务数据差异调整,都集中到IPO招股书提交时一次性调整,还是比较少见,是存粹巧合?还是另有其他原因?
05IPO申报前高管突然离职,放弃千万股权激励原因成谜
正常情况下,对于享受股权激励的高管来说,公司股票上市往往意味着财务自由的开始,一般不会在公司有望上市的前夜选择离职,从而白白放弃股权激励可能带来的收益。但和特能源的却发生了高管在申报前突然离职,并放弃千万股权激励的奇怪现象,和特能源为此还计提大额补偿金。
上述事件的当事人名叫杨雪辉,在和特能源历任或兼任副总经理、董事、以及董秘等要职,手头持有和特能源的股权激励市值据称已经高达1,700多万元。然而杨雪辉却在和特能源申报上市前不久,突然向和特能源请辞,并为此放弃了上市1,700多万市值的股权激励。由于杨雪辉的离职,和特能源还为其计提高达346.15万元的离职补偿金,是其正常年限的十倍多。侦碳家感觉,无论是杨雪辉离职的时机,还是为此放弃的利益,以及和特能源计提的高额离职补偿金,都异于通常情形,是否因为知道某些风险而为了不担责?这其中的内情,可能需要和特能源进一步披露。
此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是反映企业未来成长潜力的重要指标,但和特能源在报告期内的ROE同样在断崖式下降,分别为41.02%、21.02%、22.07%和5.19%,下降速度非常快。和特能源明显偏高的估值,未来能否得到投资者认可,看来还需要其在业绩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原文标题 : 尚需募投补流还债,却清仓式分红近2亿,和特能源IPO(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