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交出冰点年报
当中国有钱人转投问界,留给奔驰的只能是——
跌跌跌跌。
在刚刚披露的最新年度财报中,豪华一哥销量跌,价格跌,利润跌…连股价都在跌。
特别是当做未来救命的转型方向,中国市场肉搏的纯电车型销量,奔驰直接暴跌了23%。
电动技术不行,智能化能力也不突出,奔驰现如今,确实也只剩下品牌价值了。
奔驰早已放话,正在用尽全力打出一张全栈自研的智能化王牌,目标今年就要量产上车。
然而随着ddl逼近,这份救命作业看起来,现在也无法准时完成了。
为什么这些百年积淀的品牌,不差钱不差人,却在转型周期里如此步履维艰?
更早之前,奔驰已经在中国区动刀,换掉了12年大中华区主管。然而情况,没有更好。
甚至,最新产品规划还打算重新专注燃油车,重蹈覆辙。
奔驰利润降至四年来冰点
先看财报传递了哪些核心信息。
营收层面,奔驰集团的全年营业收入为1455.94亿欧元(约1.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5%。
粗略计算,2024年的单车平均价格为7.3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为55.3万元,比去年同期的7.5万欧元下降2.7%。
总收入中,中国市场贡献了15.9%,来自中国的收入为231.4亿欧元(约1753.92亿元),同比下滑8.5%。
利润方面,奔驰更是跌至四年来的最低水平。
全年毛利285.76亿欧元(约2166亿元),同比下跌19.5%;集团毛利率降到19.6%,也是四年来第一次全年毛利率跌破20%。
2024年的除税后净利润为104.09亿欧元(约789亿元),同比大跌了28.4%。
其实,在上一次披露季度财报时,奔驰的利润就有大幅下降,第三季度的除税后净利润为17.2亿欧元(约130亿元),直接腰斩。
由此,奔驰也在短短两个月内,两度下调全年预期,把汽车业务的调整后利润率从11%下调到了7.5%-8.5%。
此后还有消息透露,奔驰2022年设定的中期盈利目标,也要做出向下调整。
按照中期目标的设想,在市场形势良好的情况下,调整后利润率将达到14%,即便是困难时期,最低也不低于8%。
但从之前的业绩情况推测,现实或许会打破设想中的下限。
财务状况低迷,一部分原因来自汽车单价下滑,更多还是销量减少所致。
2024年,奔驰汽车总销量为198.34万辆,同比下滑3%。
这种整体下滑,可以分为两个维度解读。
其一,从各大细分市场来看,主要源于中国和欧洲市场失守。
2024年,奔驰汽车在中国的销量为68.36万辆,同比下降7%。
在欧洲的销量为64.18万辆,同比下跌3%;其中,德国本土的销量跌幅最大,卖出了21.35万辆,同比下跌9%。
而北美市场仍保持了8%的同比增速,主要是由美国的交付量提振,其全年销量达到32.45万辆,同比增长了9%。
其二,则是来自奔驰,同时也是所有传统豪强,都不得不直面的困境——电动化转型受阻。
就这方面进展来看,奔驰纯电车型全年交付量为18.51万辆,同比大跌23%,纯电销量占总销量的比例为9.3%,同比直降1.8个百分点。
“躺赚”的日子早已不复存在,特别是电动汽车潮流异军突起,新能源渗透率节节攀升,已成大势的现在。
曾经,燃油车的盛世,让奔驰一派德系豪强吃尽红利,“德系车”一度成为高端、品质的代名词。
然而,时代转关之际,德系车的优势悄然湮灭,甚至原本引以为傲的百年根基,此时也在转型中成为沉重的桎梏。
站在燃油市场缩水、电动市场难以融入的路口,这是一个必须攻克的难关,也是奔驰成功破局的关键。
奔驰,开启了“自救”。
奔驰的自救
从近期行动轨迹来看,奔驰的两个自救动作主要有两个。
其一剑指管理层,去年12月,奔驰刚完成了一次人事大换血。
8人的队伍,一次换掉了3人,并且都是在公司深耕多年的“老奔驰人”。
其中还包括奔驰大中华区CEO,胡伯特·唐仕凯(Hubertus Troska)。
他在奔驰工作36年,其中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中国度过。
正是他的加入,让奔驰在中国的销量翻了3倍。
然而,汽车市场正在被“年轻”的力量——电动汽车洗牌,奔驰也需要“年轻”的力量,为转型添一把火。
接替唐仕凯的,是之前的产品战略和转向负责人,刚刚41岁的奥利弗·托恩(Oliver Thoene)。
据奔驰透露,在公司内部,奥利弗也是车辆开发路线的重要人物,奔驰2030年的未来产品组合,就是由他领衔制定。
随着财报披露,最新的产品发布规划也一并揭晓,然而重心却重新落回到燃油车上:
预计到2027年底前,奔驰将发19款油车和17款电动汽车。
另外一项自救动作,其实更早之前就开始铺垫,并且已经初见成果——向智能化进军。
奔驰一度是全球第一个获得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系统国际认证的车企。
现在,智驾已在中国遍地开花,奔驰也正在追平差距,要做传统豪强里的领头羊。
自然,智驾的尖端技术集中在中国,奔驰的研发力量也建立在中国。目前,奔驰在中国的研发团队超过2000人,在北京、上海设立了两大研发中心。
2023年,奔驰中国研发团队主导,开发了高速NOA系统,不到12个月就量产上车。
2024年,奔驰全新一代的自动驾驶系统——无图L2 全场景高阶智驾,完全端到端大模型——也在上海街道亮相。
在城市场景下,基本的城市NOA功能,包括主辅路切换、进出环岛、U型调头、识别红绿灯、避让行人和自行车、无保护转弯、旁车博弈等等,这套系统都可以实现。
同时,奔驰还宣布,已成为首个同时获准在北京开展L4级城市和高快速路自动驾驶测试牌照的国际车企。
在老家德国,S级、EQS纯电轿车等车型,已有可选配的L3级自动驾驶系统。
并且不久前,奔驰刚刚获得德国联邦机动车运输管理局批准,可以在特定条件下,以最高95公里/小时的速度使用其L3级自动驾驶模式。
而这套全城市高阶智驾系统,将会在新一代纯电MMA平台上使用,此外平台还将搭载800V电气架构,以及全新MB.OS整车操作系统。
MB.OS全新架构,也是奔驰智能化的另一步关键落子。
MB.OS采用的是域控制架构,由4个功能域,以及1个通信模块组成。这四块功能域分别是:
智能座舱、 自动驾驶、车身控制、行车与充电。
值得一提的是,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将分别采用高通8295芯片,以及英伟达Orin系列智驾芯片,除此之外,MB.OS有超80%都是奔驰自主开发的。
基于这个全新MMA平台,预计首款车型纯电CLA将在今年量产。
只是这款智能化的集大成者,能否帮奔驰掀起波涛,现在还要先落下一个问号。
因为按照原本计划,CLA的亮相时间只剩不足3个月,但实际的进展,似乎要把这个节点往后拖一拖了。
One More Thing
光明就在眼前,只差临门一脚,奔驰卡壳了。
今年年初,有多家媒体爆料,由于MB.OS架构的进度落后,CLA的量产时间也随之从5月推迟到了9月。
并且为了加快MB.OS进程,之前作为辅助的中国研发团队,现在要接手更多的研发项目,目前两个团队的研发人员已超过600人,并且还在扩招。
中国仍然作为德系车的最大单一市场,“In China, for China”的口号被屡次喊响。
现在,也许还要在后面加上一个“With China”。
也难怪在奔驰CFO哈拉尔德·威廉(Harald Wilhelm)的演讲文稿里,会把中国叫做OUR HOME AWAY FROM HOME——“家外有家”。
看得出来对中国市场的渴求,但这种说法,也凸显文化上的差异。毕竟在中国,这种“家中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另立外室”的表达,都不是啥好事。
转型周期里要更快,奔驰可能真正把心安在中国,用中国技术,全面拥抱中国产业链——
德国基因,中国智造,世界品牌。
另外,隔壁的奥迪,已经把“灵魂”交给华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