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业界新闻

华为100多天前立下的flag 原生鸿蒙完成了多少

人阅读 2025-02-22 00:46:33华为

去年 10 月 22 号,原生鸿蒙( HarmonyOS NEXT )正式上线的时候,托尼就跟大家聊过使用感受。当时就有不少差友在底下评论,想体验原生鸿蒙,可又担心兼容和适配的问题。

其实有这种担心很正常,毕竟一个新生的操作系统,在前期就是会面临各种生态问题。就比如说,托尼最早在《 王者荣耀 》鸿蒙体验服里单排,英雄和皮肤就还没同步过来,而且最大的问题,其实是等半天都匹配不到人。。。

 不过,经过华为和开发者们的努力完善,仅仅过去了一百多天,不夸张地说,现在的原生鸿蒙,真有点 “ 由量变走向质变 ” 的感觉了。

你敢信,在这短短百余天的时间里,接入原生鸿蒙的应用和元服务( 类似于 “ 小程序 ” )数量,就从 1.5 万涨到了 2 万。

这是啥概念呢?

 也就是说,不光微信、抖音、支付宝、小红书、微博、京东、淘宝等,这些用户量大、影响力大的头部应用完成了适配,而且有更多的日常应用也都接入了原生鸿蒙。

即使是一些原生鸿蒙应用市场暂时没有的应用,往往在用户提交心愿单之后,没几天就会上架。真就是一天一个样。

不光是接入的应用数量能覆盖日常的使用场景,跟原生鸿蒙深度适配之后,也还能整出些新花样来。

就拿微信来说,深度适配原生鸿蒙的微信,遵循原生鸿蒙的安全访问相机规则之后,拍照拍视频可以直接调用系统自带相机,拥有变焦这些进阶的功能。

 同样能直接调用“拍照一致性”能力的还有小红书原生鸿蒙版,基于这个能力,你在小红书上可以直接调用系统相机,拍出更高清的图片和视频。

不仅如此,原生鸿蒙的新特性,也给小红书的交互创新提供了条件,比如你想要给朋友分享自己的主页或者笔记,可以直接两台手机头对头“碰一碰”,不用再像以前那样需要复制链接到第三方应用打开。

实际上,原生鸿蒙在这过去的百来天里不只是应用数量提高了,在提升数量的同时,其实应用们也在结合原生鸿蒙的新特性去做适配,给大伙带来一些不同以往的体验感。

前面这些还属于是开发者们在应用内做文章,而原生鸿蒙的系统控件能力,则能让应用们的交互延伸到系统上的各个地方。

就拿原生鸿蒙的“实况窗”功能来说,它可以让高德地图、饿了么等应用以卡片的形式,待在锁屏、状态栏和通知栏等地方,给你展示实时的信息更新——比如说你在地图软件上规划好路线后,不需要打开APP,也能在锁屏状态,或者状态栏中看到导航提示。

很多人会把它和iOS的灵动岛功能作为对比,但托尼体验下来的感觉是,这俩东西的思路完全不一样。相比iOS的灵动岛,原生鸿蒙的“实况窗”并不会占用你屏幕上的固定区域,因为它是可以隐藏起来的,并且能出现在锁屏、通知栏、状态栏等位置,交互方式上会更加灵活。

除此之外,原生鸿蒙的系统功能也让托尼觉得用起来特别方便——锁屏界面就能长按唤出一个小小的二级菜单,从这可以快速打开手电筒、秒表、扫码等功能。并且扫码能调用系统的统一扫码入口,买东西时扫一下跳转支付页面,街边扫一下借共享移动电源,都省了很多步骤。

要不怎么说是自己人做的系统呢?日常使用时的痛点都考虑到了——很多时候看个通知,扫个码,解锁完还要找到对应的 APP ,再到对应功能。要操作这么多步,托尼甚至中途会忘了为什么解锁手机。。。

 不过,解决好了生活社交娱乐等应用,其实只是原生鸿蒙作为一个新生操作系统所迈出的第一步。

华为想要让更多用户将其作为主力系统使用,还得解决好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就是跟大家的日常工作息息相关的政企软件适配。

我们稍微打听了一下,面向政企市场,原生鸿蒙制定了不同的应用分发策略,比如 “粤省事”、“浙里办” 这些大家会日常高频用到省级政务应用,目前也都是已经上架了原生鸿蒙的应用市场。而像是一些不在公开平台提供下载的企业内部应用, 现在也都正在积极适配原生鸿蒙。

 当然,做好软件适配只是一方面,原生鸿蒙可以在过去这百天里,收获好评的另一大原因,则是跟系统的频繁更新有关系。

在托尼看来,无论是什么手机系统,在初期出现各种 bug 都是很正常的,但关键还是在于 bug 修复得快不快, 能否在影响到用户体验之前给修复好。

而根据我问到的情况,从去年的6月份到现在,原生鸿蒙经历了20多次的大版本更新。作为对比,目前iOS 18这边的大版本更新次数是8次,要知道iOS 18这边第一个beta版本也是去年6月份发布的。

在操作系统这块,我愿称原生鸿蒙为“肝帝”,主打一个疯狂更新。。。

同时,如果大家有关注@HarmonyOS 的官微的话,那么你就会发现原生鸿蒙真的是每天都有新东西。

咱就是说,即便原生鸿蒙早期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个更新速度,咱们确实挑不出啥毛病,就跟下面这位网友说的那样,原生鸿蒙确实是在一步步完善。

 还记得之前有同事跟托尼讲过,原来华为的多设备协同,得保证打开蓝牙和 Wi-Fi 。用着虽说也方便,但每次都是遇到资料传不过去才发现没打开。

而到了原生鸿蒙上,华为直接整了一手 “ 多设备协同增强服务 ” 。即使在 WiFi 和蓝牙都关闭的情况下,还是能跨设备协同,包括在手机上复制内容粘贴到平板上,或者把手机画面投到平板上。这下可真就是畅连了。

而且放到以前,如果有人告诉我,国产操作系统的动画效果和丝滑程度能媲美 iOS ,我指定不信。

 但是升级到原生鸿蒙之后,各种滑动反馈不光准确,还不掉帧。除此之外,无论是下拉控制中心,还是锁屏界面的按钮,模糊的动画效果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这就让系统保持了很好的一致性。

前面托尼讲了这么多,不难发现,原生鸿蒙正是通过与生态伙伴的共同努力以及用户的反馈,正在经历从应用数量的量变,到体验升级的质变过程。

可能有些人看到这里会问,为什么从用户到开发者,会对这个新生的系统有这么高的热情?

那看过往期文章的差友应该都知道,这不仅是大家出于对国产自研系统的情感支持,更关键的还是原生鸿蒙所能实现的功能特性太过于吸引人。

 不同于过去的安卓和 iOS ,原生鸿蒙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再加上覆盖全场景的硬件生态。相当于系统和硬件设备都是自己的,所以不管流畅性、多设备协同,还是 AI 体验这块,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在。

拿流畅性来说,不管是我自己的体验,还是一些差友的反馈,大家伙都觉得在原生鸿蒙上打开应用会更快,并且滑动浏览信息流的时候更流畅。

这其实并不是我们的错觉,而是原生鸿蒙内存占用少,有启动速度的优势。之前托尼刷到了极客湾采访原生鸿蒙开发者的视频,他们在聊天的时候提到,不少在安卓上需要 2S 打开的 APP ,在原生鸿蒙上可以缩短到 1S 以内。

截图来自:极客湾 ▼

 一个 APP 就是 1S ,我多用几个 APP ,时间这不就省出来了么。( bushi

而且托尼查了资料后发现,这原生鸿蒙的渲染机制也是有点东西的,只渲染当前屏幕可见区域内的内容。

比如微信水友群那么多 999  的消息,原生鸿蒙始终会只渲染当前可见的十几条,而不是一次性渲染全部数据,这样内存消耗也会小,用户用起来自然也就更流畅了。

另外,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年前 DeepSeek 最热的那会,原生鸿蒙版小艺就接入了 DeepSeek-R1,是所有手机品牌里第一波吃上红利的。并且小艺还能配合第三方应用,跨 APP 一键拖拽图片给小艺,智能识别

 可能你以为上面这么多新功能新特性,对于原生鸿蒙的开发者来说,适配起来会非常难且繁琐。

但我们在之前文章里就跟大家提到过了,其实原生鸿蒙早就把这些考虑到了,就比如说,它把 AI 框架做进了系统底层,原生鸿蒙提供端侧的算法能力支持,并且给开发者们搞出了 AI 抠图控件、 AI 语音朗读控件啥的。

这样一来,开发者需要什么 AI 能力,可以直接把相关的控件塞进 APP 里面。

而且在原生鸿蒙上的开发效率会比安卓和 iOS 更高,这是因为原生鸿蒙在底层架构上动了大刀子。直白点说,就是把软件的底层,跟功能,还有界面分开,各论各的。不同设备上的应用就只是界面不一样,里子实际上还是一套东西。

以前开发者要为平板、手机和手表等不同设备开发应用,要针对不同屏幕、硬件搞适配,但在原生鸿蒙的生态中,一套代码工程一次开发上架,就能多端按需部署。一套代码就能适配多种屏幕尺寸与交互方式。

对于开发者来说,这可是实打实的工作量下降。这么说吧,美团这种体量,都只花了 6 周时间就干上架了,更别提其他轻量化 App 了。同时原生鸿蒙庞大的用户规模和设备的接入总量,也会让开发者从中受益。

并且啊,托尼我前两天还刷到,原生鸿蒙的应用开发工具也接入DeepSeek了,在更新更强的AI大模型辅助下,我相信接下来原生鸿蒙应用的开发过程是会变得越来越方便的。

 无论是用户还是开发者,都能收获体验提升的正向循环,这种满足感可能是在其他系统上没法感受到的。

可能之前有部分用户是出于情怀或者尝鲜的心态,才升级到了原生鸿蒙。但最近一段时间,根据托尼观察到的情况,发现他们是发自真心的认可原生鸿蒙。

而这个过程的转变,从正式上线到现在不过百来天。这对于新起步的新系统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

 背后离不开华为跟生态伙伴的努力,以及用户的支持,是在三方的合力下,原生鸿蒙才能有越来越好的发展势头。

之前托尼最早在申请原生鸿蒙微信的内测资格时,注册过手机号,基本每隔几天,就会收到新版本的提示,背后其实就是无数的开发者在默默为鸿蒙添砖加瓦。

按照这个势头,相信再过不久我们就能体验到更好更强大的原生鸿蒙。

而且话说回来,根据托尼长久以来对原生鸿蒙的观察理解,他们真正想做的,其实不是单纯做其他系统的替代方案,而是要开发一个汲取前人经验,汇聚国人智慧的全新自研国产操作系统,给大家带来点不一样的东西。

根据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的说法: “ 据我们分析, 10 万个应用是鸿蒙生态满足消费者需要的成熟标志,这就是鸿蒙生态未来半年到一年时间的关键目标,也就是鸿蒙应用上架的冲刺阶段。 ” 

 目前来看,原生鸿蒙已过百日大关,原生应用突破2万 、系统迭代快速,可以说是走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重要关头。相信未来在多方的协力下,原生鸿蒙系统的价值会得到进一步展现,到时候势必会有更好的体验和更新的特性带给大家。

LOT物联网

iot产品 iot技术 iot应用 iot工程

Powered By LOT物联网  闽ICP备2024036174号-1

联系邮箱:support101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