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界柏林墙倒塌:DeepSeek算法注入,"百度一下"重生
虽然现在攻击百度已经成了政治正确,但实际上这也只是时代巨变下的一种故事性表达,满足的更多还是大众的八卦需求,和企业的具体情况还是有很大的偏差。但大家都喜欢骂,我觉得我也可以骂一下,做了这么久的大模型最后反而被deepseek反杀,而且还在是否接入deepseek上犹豫不决,确实在战略和舆论上都大大失分。好在亡羊补牢,快速宣布了免费、开源、接入deepseek,甚至改回了20年前的slogan“有问题,百度一下”。
赢麻了的deepseek推动百度重塑搜索
deepseek的横空出世确实引发了行业的剧烈震动,国内大厂做的大模型大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我个人认为这种级别的技术突破是存在随机性的,但这种突破的意义并不在说是不是比大厂做的大模型更好,而是在于把所有大模型的水平都拉齐到了同一起跑线上 。
以前我们可能还要去争论到底文心、豆包、通义甚至kimi谁强谁弱,现在讨论的问题则简单变成了谁接入了deepseek,当大家都接入deepseek之后,用谁不用谁这种无效的讨论就变少了,如何去应用大模型的讨论就成为了主流,尤其是这种全民级的渗透可以说帮助整个AI产业都大幅前进了一步。
之前李彦宏认为“大家没必要去自己研发大模型,都接入文心一言去做应用就好了”的观点起码还是对了一半,只不过变成了都接入deepseek就好了----这个已经成为了行业共识,那么剩下的一半就是如何用AI去更好的做应用了。
事实上,百度在这个部分的优势比大模型的优势更为明显,deepseek的成功对于百度来说我倒觉得是福非祸。而百度快速的选择免费开源接入也说明了这一点,真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百度在AI应用方面的布局还是非常领先的,而实际上百度率先突破的阵地是在百度文库和百度网盘上。自从百度文库结合AI开始转型做智能PPT等内容生产,AI的 MAU已超9000万,在智能PPT市场份额已超八成,付费用户超4000万全球第二,中国第一。
百度文库被重构为“一站式AI内容获取和创作平台”,不仅仅把场景拓展到了学习办公、家庭教育、兼职赚钱,还推出了智能PPT、智能文档、行业研究报告、AI全网搜索等上百项AI功能。而天然的素材存储和处理平台百度网盘,也不再只是存储产品,通过AI能力的下放,百度网盘简单系列产品提供了多种生产路工具,比如课堂录音、会议内容、财报电话会秒变笔记、直出AI纪要等等。
这些AI应用端的成功却是很多人没有看到的,大家只是盯着大模型讨论确实是有些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了,陷入了美国AI领域主导的话语体系。
而伴随着百度接入deepseek开启更包容的大模型策略后,百度APP的AI升级也变得更加惊艳。体验百度APP搜索可以看到,搜索结果已经有了很的变化,包括AI总结、智能排版等等,前者让内容更加精准,后者让结果更加丰富。AI总结不仅能够步到位看到答案,有些问题百度还能判断用户需要的富媒体信息,提供包括视频、文章、百科甚至是AI提炼的要点和时间线内容。
这种搜索甚至可以实现结果都个性化,根据用户习惯来提供不同的搜索结果,这已经是一种智能体的表现了。只不过这个智能体在应用频次上更高,给用户的反馈和体验也更好。所以在事实上,百度的AI优势并没有被削弱,反而因为deepseek的诞生,应用端的体验被加强了。这一点是其他厂商无法具备的优势。
变与不变,关键是企业穿越周期的能力
在我看来,一个企业很难在每一个时代都领先,真正有价值的还是在每个时代都不掉队,只要还在牌桌上,就还有翻盘的机会。2005年百度提出了第一个知名的slogan“有问题,百度一下”,这个slogan可以说是科技行业最成功的slogan之一,成功的把百度变成了一个动词,而百度一下也成了很多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口头禅,由此也开启了百度十年的辉煌。
而随着信息流模式的诞生,百度也积极求变,2016年在内容改版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slogan,改成了“有事搜搜,没事看看”。通过两年的努力也成了信息流赛道的第一。到了2021年,百度开始从内容搜索赛道深入到生活服务平台,在增加了更多多元化的服务插件之后,也把slogan变成了“百度一下,生活更好”。
这里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百度一下”这个关键词再度回归,说明百度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发现用户对于百度的诉求和百度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在于搜索,这个“百度一下”的动作是必不可少的。而到了今天,百度slogan再次回归到了20年前的“有问题,百度一下”,虽然看似还是一样的内容,却已经不是一样的内涵。
禅宗史书《五灯会元》里面有句话经常被用来形容人生的境,第一层,见山是山。第二层,见山不是山,第三层,见山还是山。虽然山还是山,但境界已经大不相同。虽然还是那个百度一下,但内涵和外延也同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人都说时尚是个圈,二十年一轮回,没想到科技也是一个圈,二十年也是一个轮回。
其实这个现象也并非只在百度身上呈现,京东也同样回归了自己早期的“多快好省”,淘宝则也重启了之前的“万能的淘宝”,这些老牌slogan的回归本质上是信息过载时代,用户决策愈发依赖品牌认知惯性,相比较于打造全新的品牌认知,重回过去反而更有利于降低用户的选择成本。
不过电商竞争的基调还是基于竞争对手的便宜对老牌领军者的冲击。百度的求变则更多还是AI带来的价值重塑,尤其是这个改变是在百度大模型宣布免费、开源、接入deepseek之后,这种意味就更加明显。和很多人认为的掉队不同,凭借这个多年的认知和丰富的内容产品矩阵,结合了deepseek之后,百度在AI领域的优势实际上是我变秃了,也变强了。
AI驱动下的搜索新范式
百度之所以被诟病,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传统搜索商业模式积重难返,推广和搜索结果之间出现了对抗,大幅降低了用户的体验。但这种内部的桎梏是很难从内部打破的,而AI的驱动则让这种颠覆有了外部的力量。
从基础的层面来看,AI首先解决了一个搜索结果整合整理的功能,把全网碎片化的信息点整理成了一个结果,甚至还可以实现有逻辑的阐述。这一点是颠覆了传统搜索本身的用户体验,而智能总结的功能让信息的获取效率提升了数倍之多。
而从决策的层面来说,AI通过信息整理已经可以给出规划和场景化的解决方案了,这则是让搜索的价值更进一步,从单纯的信息展示开始帮助人们思考和决策了。以前我们看搜索引擎的好坏,看的是抓取的网页是不是更新、更多、更有质量,而现在这些问题都不存在了,用户也不用再一页一页去翻着找了,这自然是一个巨大的颠覆性改变。
其次则是结合场景和应用,搜索开始和创造层面实现了链接,比如文心大模型支持下的百度文库可以实现智能PPT生成等功能,实现了从信息获取到内容生产的闭环。这种「搜索即服务」的进化,使得百度得以突破传统搜索广告的商业模式局限,这也是百度被诟病最深的地方。
而现在,百度文库的年收入已经超过20亿,实际上已经率先解决了AI应用的付费问题。其实目前大模型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高昂的推理费用,每一家免费接入deepseek的企业的代价就是每个月可能要多付数亿甚至数十亿的成本,但怎么收费却成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如果就使用来收费,显然用户会流向免费提供服务的平台,但不收费,这个费用从哪里来,即便是巨头又能撑多久,值得不值得,就都是问题。而目前看,收费智能建设在大模型上方的应用层层面,从整个行业来看也只有百度文库做的最好,全球范围内也仅次于微软。这个优势不应该被忽略,甚至更值得大家去参考。
所以,对于整个行业而言,都应该摆脱大模型之前的闭源个性化竞争逻辑,快速去在共用deepseek为底层的前提上去建立自己的商业应用模型。从这个角度来看,百度甚至是遥遥领先的,不应该为一些情绪化叙事而忽略这个核心的事实。而百度slogan的回归看上去更多是AI驱动下的范式焕新,搜索依旧是人的本质需求,而新一轮的搜索竞争抛开技术不谈,百度依旧占据用户习惯和应用入口的双重优势
原文标题 : 搜索界柏林墙倒塌:DeepSeek算法注入,"百度一下"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