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委罕见发文,虚拟电厂迎来爆发期?
作者 | 杨锐
编辑 | 杨锐
排版校对 | 甘惠淇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25〕357号)。
意见明确,到2027年,虚拟电厂建设运行管理机制成熟规范,参与电力市场的机制健全完善,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虚拟电厂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各类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达到5000万千瓦以上。
2024年以来,四川成都、山东青岛、重庆等多个城市级虚拟电厂上线,这些项目聚合的可调节资源在15万千瓦到40万千瓦不等,各自相当于一座中小型电站的装机规模。
“当然是利好,但机遇与挑战并存。”一位业内资深人向「预见能源」表示,目前,国内虚拟电厂主要通过参与电力需求响应和辅助服务获取收益,但当前每年开展的政策补贴型需求响应频次和补贴金额有限,虚拟电厂运营难以单纯通过业务盈利。
目前,山西、山东、广东等地正加速推进虚拟电厂参与电力现货市场,冀北、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地也有多个大型虚拟电厂试点项目在运营。但据了解,我国虚拟电厂仍处于初级阶段,运行主要通过政府部门或调度机构发出要约,虚拟电厂组织响应,以调节电力市场供需。
据华泰证券预测,2025年,中国虚拟电厂市场规模将达102亿元;到2030年,这一规模有望达到千亿元。
“省级主管部门的责任进一步得到了加强。”一家能源互联网企业负责人如此说道。
根据上述发布的文件,两部委明确提出,省级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虚拟电厂发展方案,在发展规模、业务类型、运营模式、技术要求等方面作出安排,针对省级、地市级电力调节需要,培育不同特点的虚拟电厂主体,完善虚拟电厂发展体系,围绕聚合分散电力资源、增强灵活调节能力、减小供电缺口、促进新能源消纳等场景加快推进虚拟电厂规模化发展。鼓励能源企业、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其他各类企业积极投资虚拟电厂,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参与虚拟电厂投资开发与运营管理,共同推动技术及模式创新。持续丰富虚拟电厂商业模式。
此外,意见还要求,省级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要推动虚拟电厂立足核心功能,公平参与各类电力市场或需求响应,获取相应收益。鼓励虚拟电厂开展业务创新,提供节能服务、能源数据分析、能源解决方案设计、碳交易相关服务等综合能源服务,拓宽收益渠道。省级主管部门、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结合职责,要明确并组织发布虚拟电厂参与各类电力市场的规则细则。在虚拟电厂参与电力市场初期,可结合实际适当放宽准入要求,并根据运行情况逐步优化。
目前,我国多地正在大力发展虚拟电厂。
其中,广东省深圳市的虚拟电厂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梯队。2021年12月,深圳虚拟电厂管理平台上线,是国内首个网地一体虚拟电厂管理平台。2022年8月,深圳挂牌成立国内首家虚拟电厂管理中心,设在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在2024国际数字能源展上,深圳发布虚拟电厂调控管理云平台3.0。当前,深圳接入可调负荷资源总容量已达到310万千瓦,相当于三座大型火电机组。
省级层面上,山西则是全国最早推进虚拟电厂建设的省份之一。
2022年6月,国网山西电力联合山西省能源局共同研究制定并下发《虚拟电厂建设与运营管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是全国首份省级虚拟电厂建设运营实施方案。
今年年初的公开报道显示,山西虚拟电厂规模已进入百万千瓦级行列。其中,山西风行测控公司是现货市场模式下的虚拟电厂代表,目前已聚合了年用电量15亿千瓦时、容量24万千瓦的用户,用户月均收益为0.01元/千瓦时。
山西电力现货市场自2018年12月起试运行,并在2023年底转入正式运行。风行测控虚拟电厂在2023年8月进入电力现货市场,将价格信号传导给用户并实现常态化运行。据了解,当前山西有14家虚拟电厂接入管理服务平台,其中4家进入电力现货市场。
国家能源局印发《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建立适应新型储能、虚拟电厂广泛参与的市场机制。
“我们明显感受到去年以来有更多的地方在密集推进虚拟电厂建设。”一位西北某虚拟电厂负责人称。实际上,今年以来,各地虚拟电厂建设政策频频落地。
3月14日,陕西电力交易中心转发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征求《创新支持陕西省虚拟电厂参与电力市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陕西省服务虚拟电厂建设运营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其中明确,2025年,推动全省虚拟电厂接入虚拟电厂运营管理平台并参与需求响应、电能量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总体可调节能力达到30万千瓦。2026年,持续深化虚拟电厂管理和市场交易机制建设,形成不低于100万千瓦的虚拟电厂调控资源。
此前的2025年2月14日,四川省下发《虚拟电厂建设与运营管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稿明确,要结合四川能源资源禀赋和供需实际,加快建立和完善虚拟电厂发展长效机制,推动虚拟电厂规范化、规模化、市场化、智能化发展。
征求意见稿提出。2025年,四川将推进全省虚拟电厂接入虚拟电厂运营管理平台,并参与需求侧市场化响应、电能量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总体可调节能力达到100万千瓦;2026年,持续深化虚拟电厂管理与市场交易机制,培育全省虚拟电厂规范化、市场化发展,总体可调节能力力争达到200万千瓦,达到四川电网最大用电负荷的3%左右。
四川发布政策后不久,今年2月下旬,《广州市面向2035年电力供应保障规划》印发,将推广虚拟电厂模式列为重点任务之一。参考深圳、重庆等地经验做法,由广州市电力管理部门组织电网企业2025年内挂牌上线“广州市虚拟电厂”。广州市还计划到2035年,建成超大规模城市电网虚拟电厂应用样板,培育一批虚拟电厂新型产业。
云南省虚拟电厂管理中心于近日揭牌成立。据国家能源局云南监管办公室介绍,该管理中心推动电动汽车充电桩等分散的负荷资源形成规模化、常态化调节,实现与电网灵活、精准、智能化互动响应。
再把目光转向上海,《杨浦区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方案(2025—2030年)(草案)》正在征求公众意见。其中提出,完善用电需求响应机制,开展虚拟电厂建设,引导工业用电大户、工商业可中断用户、电动汽车充电网络用户等积极参与负荷需求侧响应,推进建筑楼宇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及V2G技术发展示范。
“多地加速布局虚拟电厂建设,反映了地方政府对能源转型和电力系统优化的迫切需求。”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在接受中国城市报采访时分析认为,这种区域性实践是国家政策落地的具体体现,显示出虚拟电厂正从概念走向规模化应用。
“挑战在于,一些没有深耕的人会一拥而上,挤到这个赛道里来,有可能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前述西北某虚拟电厂负责人表示。
据预见能源观察,2024年以来,虚拟电厂在资本市场的热度被持续拉高,相关概念股逆市大涨,多家上市公司也纷纷入场,抢占虚拟电厂市场。
近日,协鑫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为了充分发挥算力在能源服务中的作用,公司已成立专项业务组与研发组,聚焦虚拟电厂、能源交易等垂直场景模型的训练和开发,助推公司整体战略转型升级。
晶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则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相关公告显示,在提升经营质量方面,2025年该公司将围绕新能源AI智算、虚拟电厂、微电网等新兴业务寻找投资并购机会。
此外,国能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网信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也明确表示涉足该领域。
据华泰证券预测,2025年,中国虚拟电厂市场规模将达102亿元,到2030年,这一规模有望达到千亿元。
一名科技行业投资人则表示,一级市场中的虚拟电厂投资也在升温,今年不少工业软件项目以虚拟电厂作为业务亮点和应用场景,重获投资“输血”。
事实上,业内人士表示,虚拟电厂涉及个系统和行业负荷的聚合和协调优化,需要整合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电力技术等多种技术,门槛其实很高。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中国的虚拟电厂普遍还处于市场化初期,“现阶段的一些虚拟电厂,基本可以理解为经过一些数字化升级的管理系统。”
“虚拟电厂需具备包括在技术平台上的通讯、监测、价格预测等能力,还需提高技术平台的适应性,以适应不同省份的规则,并不是谁都可以做的。”一位央企系的虚拟电厂高管表示,同时,虚拟电厂还应具备强大的交易能力,如何对交易的理解更深入,更好地衔接市场和用户,“难度都不小”。
原文标题 : 深度|两部委罕见发文,虚拟电厂迎来爆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