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生卷死的网约车市场,中小平台如何分得一杯羹?
出品|华博商业评论
网约车市场有多卷?2023年,多地发文称网约车市场趋于饱和。重庆市交通局数据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出勤网约车仅占总数一半,运力远超需求,珠海、济南、遂宁等城市亦相继拉响行业风险预警。然而与此同时,截至2024年5月31日,全国共有351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
在此背景下,滴滴、曹操出行、T3出行等巨头凭借品牌优势与市场份额,稳居行业前列,滴滴更是以75.5%的市场份额和1924亿元的年营收领跑,并首次实现年度盈利。
然而,在巨头环伺之下和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情况下,杭州现有的78家出行平台企业,如何分的一杯羹?
01
人人平等的市场准入门票
杭州中小网约车平台之所以能够与大平台分庭抗礼,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杭州政府的有力支持。
2016年网约车新政出台,地方细则多设严苛门槛。北京、上海甚至要求网约车办证人必须是当地户籍。而杭州是当年全国第一个赋予网约车合法化实施路径的省会城市,也是省会城市中网约车车证准入门槛较低的——5年以内车龄、轴距2600mm以上就能办证,新能源车型只要续航里程达到250公里。
杭州还率先打破了网约车与出租车之间的壁垒,实现了驾驶员从业资格的互认与自由流动,促进了新旧业态的融合发展。2023年的数据显示,全年杭州网约车订单总量超过4亿车次,服务6亿人次,网约打车消费总额达到100亿元,四十多家在杭州运营的企业年度纳税额超过2.3亿元。
在杭州创立携华出行的庄智强表示,“企业不怕难,怕得是不公平”。企业更希望能在一个充分竞争,又足够开放的市场环境下良性发展,“杭州恰恰具备这样的土壤”。
同时,杭州在政策上对人展现出包容的态度。网约车司机的入职门槛不高,只要有驾照并通过相应考试,无犯罪背景,就有上岗从业的机会,且政策不对学历、户籍做要求。而且人、车独立办证,司机不会与某一个平台绑定。
有业内专家认为,这本质上是在鼓励充分竞争,避免出现寡头垄断的局面。因为对于各个平台来说,除了用户,运力是最为稀缺的资源,它是参与市场竞争的入场券。这样的政策设计,相当于给中小平台平等地发放了入场门票。
02
背靠聚合平台好乘凉?
此外,聚合模式的诞生,无疑为杭州的中小网约车平台开启了又一扇通往市场的大门。背靠聚合平台的中小网约车企,借助地图或者生活平台,自身的流量和订单实现了大幅增长。
6月27日,交通运输部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发布的2024年5月份网约车行业运行基本情况显示,2024年5月,网约车行业总订单量达到9.44亿单,其中聚合平台贡献了2.42亿单,占比突破25%,环比增长4.2%。这一数据背后,是聚合模式对中小平台显著的带动作用。
以杭州腾飞出行为例,其创始人杨小华及团队在自建系统引流遭遇挫折后,于2019年底明智地选择了与聚合平台高德打车合作,这一战略转型迅速扭转了局面。腾飞出行接入高德后,日订单量激增至万余单,业绩的爆发式增长让业界瞩目。携华出行同样受益匪浅,目前其高达90%的订单量均源自高德平台。
然而,不少媒体曾报道过聚合平台存在的不透明现象。部分聚合平台在未获得用户授权的情况下,私自将乘客的订单转售给其他平台,通过这种所谓的“订单流转”谋取高额利润。并且在此过程中采取层层抽成的手段,致使乘客实际支付的车费增多,司机的收入不断减少。
2021年3月起至2024年6月,杭州市政府与多家领先的聚合平台携手,共同构建了高效的政企协同治理框架,旨在深度优化网约车行业的整体环境,同时清晰界定政府监管与企业自律的边界。
政府方面,通过精准划定行业“红线”,为市场设定了清晰的行为准则与底线要求,确保了行业发展的有序性和规范性。而聚合平台,如高德等,则充分利用其技术优势、用户洞察及市场影响力,设计并实施了创新的“红绿灯”评价机制。这一机制以多维度、全方位的视角,对合作伙伴的服务质量、合规程度及市场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实现了奖优罚劣、激励与约束并重的良好效果。
对于中小网约车平台而言,如携华、腾飞、风韵等,虽然面临一定的转型压力与挑战,但它们普遍认识到这一政企协同治理机制对行业长远发展的积极作用。这些平台纷纷表示,将积极拥抱变革,加强内部管理,提升服务质量,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监管要求。
原文标题 : 卷生卷死的网约车市场,中小平台如何分得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