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业界新闻

高通骁龙座舱、骁龙Ride至尊版平台发布:CPU提升3倍、NPU提升12倍

人阅读 2024-10-23 03:46:19高通

10月23日消息,夏威夷茂宜岛举办的高通骁龙峰会2024上,高通正式发布了高通汽车产品路线图中的最新产品:骁龙座舱至尊版平台(Snapdragon Cockpit Elite)、骁龙Ride至尊版平台(Snapdragon Ride Elite)。

高通2022年推出了骁龙数字底盘,为汽车制造商提供相应的技术,包括骁龙汽车智联平台、骁龙座舱平台、骁龙Ride平台,以及骁龙车对云服务。

高通介绍,全新平台拥有灵活的架构,可为汽车制造商提供多样化的选择,通过骁龙座舱至尊版平台打造数字座舱,通过骁龙Ride至尊版平台实现智能驾驶功能,或者可以在单一芯片组上同时支持这两种功能。

两个平台拥有相同的IP模块和基础架构,支持客户基于通用软件构建平台,可以从座舱平台扩展到ADAS平台。

以下分两个部分,分别介绍骁龙座舱至尊版平台和骁龙Ride至尊版平台,二者在技术上有重叠的部分,都在前者中介绍。

一、骁龙座舱至尊版平台

高通表示,这两款平台运行的核心,都是基于高通专为汽车定制的高通自研Oryon CPU架构,可支持多个虚拟环境和多样化的跨域应用

与前代基于骁龙8295的第四代骁龙座舱平台相比,全新平台的CPU性能提升至3倍。

它能够同时运行多个应用,且不会有任何性能损失或延迟,从而确保导航、娱乐和通信系统都可以顺畅协同运行。

对于消费者而言,现今的晓龙8295座舱芯片已经是车机流畅、丝滑的“代名词”,而全新的至尊版平台,CPU性能再次大幅提升,势必会将车机体验提升到新的高度。

同时,Oryon CPU具有专为汽车应用打造的内核,可使车辆的智驾体验,在性能、能耗和便利性上实现智能优化。

当前,车企们对AI智慧座舱的体验尤为重视,而数字座舱的NPU,早已成为车企们最为重视的方向。

骁龙座舱至尊版平台中集成了最新的NPU,属于专用AI处理器,其性能相比骁龙8125提升至最高12倍。

这个多模态AI处理器可处理高达几十亿参数的大语言模型,通过利用其中的基础模型,搭配检索增强生成技术(RAG),可实现车辆维修助手等用例。

例如,模型会根据车辆维修手册进行训练,AI助手则会检索并解读屏幕上显示的未知警报。

车载AI助手不仅能够帮助用户解答问题,还可以根据用户的偏好不断学习和适,随着学习能力的提升,后续会给车主提供更加智能的建议和控车操作。

在车机显示和游戏画面上,骁龙座舱至尊版平台和骁龙Ride至尊版平台都配备面向汽车应用设计的Adreno GPU。

Adreno GPU能够满足用户对高分辨率、高帧率游戏、动态驾驶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提供流畅生动的视觉效果。

Adreno GPU的先进特性包括支持实时光追、沉浸式3D体验,在游戏和信息显示中带来逼真的视觉效果和高度沉浸感。

此外,骁龙座舱至尊版平台在显示处理单元(DPU)上也有了巨大提升,能够支持至多16个4K像素显示屏,满足当前车企对车载屏幕数量扩充的需求。

二、骁龙Ride至尊版平台

骁龙Ride至尊版平台更侧重于支持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的车辆,尤其适合目前采用端到端智驾技术的车企。

智能驾驶系统在面对复杂的道路场景时,智驾芯片的算力水平越高,对于复杂路况的处理能力也越强。

高通先进的NPU是支持多模态的强大AI处理器,专为智能驾驶进行了增强,能将多个摄像头和多模态传感器与SoC相连接。

例如,该系统能够支持超过40个传感器,包括车外多个1600万像素的摄像头,以及面向乘客的360度全景红外摄像头。

车辆的智驾硬件检测到路况信息后,将这些来自传感器的高分辨率数据进行集中处理,能够让系统利用神经网络实现跨多个传感器的低级别融合,从而对物体和轨迹进行稳定性检测、分类和预测。

同时,先进的多模态传感器数据流,提升了不同条件之下的图像效果,确保车辆在光线较暗或者太阳直射的情况下也能保持可见性。

高动态范围的曝光设置,使车辆能够更清晰地识别物体、标识和车道标记。

此外,骁龙Ride至尊版平台配备了专用的处理器,能够处理雷达和激光雷达的点云数据或更低级别的数据,并实现与同一SoC上其他传感器的低级别融合。

在能耗方面,新平台的设计将智能电源管理硬件和软件相结合,平衡了内核利用率和应用程序运行时。

它可以大幅降低车辆“哨兵模式”、“远程检测车辆”等功能的能耗。

对于用户和车企来说,高通本次发布的骁龙座舱平台,提供了一套完整、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可以轻松打造具备超高性能、丰富体验的数字座舱,和更先进的智能驾驶。

随着汽车行业向智能化深度转变,对AI智能座舱和高阶智驾的需求与日俱增,骁龙座舱至尊版平台和骁龙Ride至尊版平台的出现,正好契合这一行业趋势。

【本文结束】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LOT物联网

iot产品 iot技术 iot应用 iot工程

Powered By LOT物联网  闽ICP备2024036174号-1

联系邮箱:support101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