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业界新闻

100亿美元损失的克星,LPWA能否引领一次性追踪器百倍增长?

人阅读 2024-10-23 10:37:03

作者:彭昭(智次方创始人、云和资本联合创始合伙人)

这是我的第347篇专栏文章。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2024年,每个公司都在努力把握现有的存量,同时在市场中发掘新的增量。

未来10年,一次性追踪器有望成为增长最快的AIoT应用类别之一。这或许是疫情之后全球性反思带给我们的红利之一~~从损失中获益。

对于制造商而言,在运输过程中监控和跟踪高价值且易被盗的货物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识别货物在运输途中是否遭到损坏、篡改、丢失或盗窃,避免货物损失或产品拒收,更关乎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商业声誉。一旦货物被拒收,企业不仅需要向客户支付赔偿,其商誉也将受到负面影响。

低成本的一次性追踪器的使用,恰好可以帮助企业克服这些挑战。通过部署这些设备,企业可以减少对物流商实时监控货物运输的依赖。尤其在疫情之后,这种需求变得更加明确和迫切。

这些低成本、轻便、小巧、电池供电的一次性追踪器将迎来快速增长,在监控和追踪高价值货物运输中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Transforma Insights的预测,一次性追踪器的数量将从2023年的140万台,飙升至2033年的6570万台,收入更将以62%的复合年增长率高速成长。

在这一市场趋势中,低功耗广域网(LPWA)技术可能将成为最大的推动者和受益者。尽管LPWA更经济、更节能、覆盖范围更广,但其网络可用性却相对分散。

一些复杂的跟踪和追踪解决方案,需要更加丰富的网络连接选项,包括蓝牙(BLE)、Wi-Fi、超宽带(UWB)、卫星和蜂窝网络等。这些通信技术的融合,可以有效应对LPWA面临的碎片化问题。

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将近距离观察一次性追踪器市场,并深入分析LPWA在其中的机遇与挑战。

一次性追踪器的秘密:100亿美元损失的应对之策

为什么需要一次性追踪器?

在全球经济中,每年因货物在运输途中丢失而造成的损失高达100亿美元。这不仅给企业声誉带来损害,还可能导致客户流失,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对于制造商而言,货物能否按时到达目的地一直是个未知数。尤其对于跨地区运输易腐货物的企业来说,实时监控货物的状况和质量变得越来越重要。一旦未能保证货物质量,企业可能面临货物被拒收或因不合规而被政府罚款等重大财务后果。

过去,企业通过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运输高价值物品时,往往面临信息不对称的困境。这些供应商提供的货物位置和运输状况信息往往十分有限。然而,随着一次性追踪器的出现和普及,这一局面正在发生变化。这种追踪器可以更精准地跟踪和监控货物,使企业能够更好地掌控运输过程,了解货物状况。

由Charlie Pesti、Shipping & Freight Resource、Supply Chain Radar、Tive等供应链与物流领域的市场机构和企业共同开展的调查显示,从2023年到2024年,业界对实时可视化的认知发生了显著转变,从竞争优势转变为基本的运营必需品。

调查数据显示,在2023年和2024年,近80%的行业专业人士都认识到实时可视化的重要性,2024年已有53%的受访者正在利用物联网(IoT)跟踪器/设备进行实时货运跟踪,较2023年的25%有大幅提升。这一趋势凸显了业界对实时可视化在满足客户对透明度和运营效率需求方面不可或缺性的日益共识。

在这些追踪场景中,一次性设备的使用更加广泛。

那么,什么是一次性追踪器呢?

一次性追踪器通常是一种薄如纸的标签,可以附着或粘贴在包裹或容器上。它们可以提供包裹的位置信息、内外部温度以及运动数据等。与传统的追踪器不同,这些一次性设备通常不可充电,而是使用小型电池供电。为了延长电池寿命,它们往往只传输少量关键数据。

一次性追踪器的优势在于便携性和经济性。与需要回收和重复使用的传统追踪器相比,一次性设备无需额外的回收和维护成本,使用更加灵活方便。这使得企业可以大规模部署,实现对每个包裹或货物的精细化追踪,显著提升供应链的透明度。

随着AIoT技术的持续发展和成本的逐年下降,一次性追踪器有望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从标签到洞察:LPWA技术或将引领一次性追踪器市场增长

在LPWA技术的推动下,一次性追踪器的增长势头强劲。

根据Transforma Insights的分析,一次性设备应用中,连接总数将从2023年的140万台飙升至2033年的6570万台,复合年增长率高达47%。

这一增长可归因于多种因素,但主要得益于这些追踪器成本低、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使其成为单向货运追踪的经济高效解决方案。

此外,由于在目的地即可处置追踪器,省去了逆向物流的麻烦。随着廉价追踪器的普及,制造商现在可以寻求更多种类的低成本解决方案,通过这些设备实现对货物的全方位监控和追踪。

LPWA低功耗广域技术(例如NB-IoT和LoRaWAN)的发展,是轻量级、低功耗追踪器日益普及的主要推动力。尽管这些技术收发的数据量相对较少,但凭借其超低功耗的特性,仅需一块电池即可支持多年的持续运行。

同时,LPWA技术通常具有出色的覆盖范围,信号可以穿透金属容器和建筑物等障碍。

得益于LPWA技术的进步,追踪器的形态范围不断扩展。如今,追踪器已经可以做到薄如纸,以标签的形式附着或粘贴在包裹或容器上。这些追踪标签不仅能提供包裹的位置信息,还能实时监测内外部温度和运动数据等关键指标。

回顾2023年,当时只有25%的受访者正在使用物联网跟踪器/设备进行实时货运跟踪。而到了2024年,这一比例大幅提升至53%,标志着可视化解决方案在行业内的采用和集成正在加速。

与此同时,另有25%的2024年受访者表示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采用物联网跟踪器/设备,进一步证明了该行业正在积极拥抱变革性数字技术,以提高供应链可视化水平。

从2023年到2024年,供应链可视化领域发生了重大演变,物联网跟踪器/设备的采用率显著提高,反映出行业正在克服以往的种种挑战,朝着更加透明、智能的方向迈进。

对AIoT技术的接纳度,调研显示市场普遍给予很高的评价。

尽管对实时货运可视化的需求迫在眉睫,但仍有近一半的受访组织尚未采用这项技术。然而,大家普遍意识到了追踪器的重要性,77%的受访者承认它不可或缺,53%的用户正在使用AIoT技术进行实时追踪。

一次性追踪器的机遇与挑战:从碎片化网络到可持续发展

一次性追踪器提供的实时可视化解决方案,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收益,包括客户服务的改善和运营成本的降低。通过部署这些技术,企业能够提高货运跟踪的准确性,增强对供应链中断的响应能力,并优化库存管理,从而直接受益。

然而,尽管有诸多好处,企业在实现高效可视化的道路上仍面临一些关键挑战。技术集成的复杂性、高昂的实施成本以及数据准确性问题,都是亟待克服的障碍。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企业需要在技术投资和与创新技术提供商的合作方面制定战略,以寻求突破。

阻碍一次性追踪器大规模应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LPWA网络可用性的碎片化,尤其在跨国传输的场景下更为突出。

LPWA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5GmMTC(包括NB-IoT和LTE-M)是蜂窝网络运营商的重点关注对象。在许多国家,这些技术已经实现了全国覆盖,但仍存在不均衡的问题。

另一种选择是采用未经授权频谱的LPWA技术,其中最受欢迎的是LoRaWAN,它们更多地以私有网络的形式存在。

不过,这些私有部署的规模通常较小,仅覆盖建筑物或园区范围,与一次性跟踪器市场的需求并不完全契合。相比5GmMTC技术,LoRaWAN或Sigfox等其他技术的可用性更加未知,许多国家尚无可用网络,或覆盖范围有限。

使用后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是制约一次性追踪器增长的主要挑战之一。这些追踪器通常采用一次性设计,内置锂电池,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电池中所含的镍、钴等有害金属,会导致水、土壤和空气污染。

如果这些追踪器被错误地丢弃,其中的有毒物质可能会导致无法正常回收。为了降低这些风险,一次性追踪器供应商必须优先考虑负责任的处置方式。一些供应商已经开始承担起回收和翻新追踪器的责任,并建议客户将使用后的追踪器返还给他们进行妥善处理。

对于开发人员而言,如何使用IoT设备始终需要权衡成本和效益。几乎没有任何产品可以完全忽略价格因素,这意味着降低成本始终是一个重要动机。价格与采用率之间并非线性关系;将设备投入使用的成本降低一半,可能意味着销量提升一倍以上。

举例而言,在高价位水平,一次性设备可能适用于跟踪药品或贵金属等高价值资产,但这类设备的数量将非常有限。如果将价格降低90%,它就可以应用于数百万价值相对较低的资产。如果价格再降低99%,其应用可能性将变得几乎无限。

此外,追踪设备的类型正变得日益复杂。新型追踪器通常集成多种网络技术,并支持重复使用,大大提升了其吸引力和功能性。这一趋势与依赖分散式LPWA低功耗广域网络的一次性追踪器形成了鲜明对比。尤其当这些可重复使用的追踪设备的成本与一次性追踪器相当时,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一次性追踪器的市场潜力。

写在最后

一次性追踪器在物联网市场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随着全球供应链对实时可视化需求的日益增长,这一产品类型有望成为企业管理货物运输、提升客户体验的有力工具。

LPWA等创新技术的发展,为一次性追踪器的普及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网络覆盖的碎片化、环境可持续性等挑战依然存在。未来,一次性追踪器供应商需要与各方协作,优化解决方案,方能充分释放这一领域的市场潜力。

参考资料:The State of Visibility 2024,来源:tive.comDisposable Devices: LPWA driving the booming single-use trackers market,来源:Transforma Insights


LOT物联网

iot产品 iot技术 iot应用 iot工程

Powered By LOT物联网  闽ICP备2024036174号-1

联系邮箱:support101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