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底中国超市之王
文|孙静??
两场「抄底」大润发的活动几乎在同步进行。
一个是发生在门店的「均一价」狂欢。被1元的青蛙王子湿巾、康师傅冰红茶、卫龙辣条,2.9元的白醋、佳洁士牙膏以及4.9的元乐事薯片、旺旺雪饼等超值商品重新唤回的消费者,带着到线下捡便宜的雄心,把购物车填得满满当当。
另一个发生在港交所。自从10月15日发出正面盈利预警以来,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几乎每天都忙着更新交易披露公告。二级市场投资人正通过中金、摩根大通等机构,源源不断地抄底昔日「中国超市之王」。
抄「底」的前提,自然是相信大润发的增长空间被低估了。一如准备从阿里手中接盘的新资方,大抵都相信还有估值做大的可能性。
事实上,自从年初传出阿里想捆绑销售大润发、作价仅100亿,到4月抛出2024财年巨亏16亿元的消息,大润发一直沉默地扮演着一个失去顾客欢心的黄昏行业的落寞巨头,一个等待被甩卖的庞大负累。
但在《降噪NoNoise》看来,剥离大厂战略从属品的角色未必是坏事,就像一些东亚已婚女性挣脱家庭桎梏后逆天改命、找回自我。具体到大润发,穿着新零售的外衣注定被低估;回到传统零售商的角色,反而有了放手一搏的机会。
在新的买家浮出水面以前,搞清「低估」是如何发生的,看清真实的业务变化以及背后大的行业进程,或许才能判断传统零售的信仰会在哪里出现。
01
中国超市之王
离开抛物线顶点
在中国商超的万神殿,最新的朝圣对象变成山姆、Costco、胖东来和奥乐齐。
它们是同行蜂拥探店的目的地,是各地商业地产争抢引入的标的,也是商超业态经营纪录的保持者。
如果倒退10年,这些荣光都是属于大润发的——凭借单店销售额达沃尔玛的两倍、家乐福的1.6倍,大润发不仅成为同行竞相学习的对象,也是地方招商引资中最受欢迎的零售商。
在当年,引入大润发如同给周边商业地产变现加了个「保底协议」。有业内人士测算,一家大润发新店可为一个商业体带来日均6000-12000的人流量。
那是一个大卖场的黄金年代。无锡长江北路大润发(原欧尚超市)店员沫沫(注:化名)记得,高峰时期门店一天销售额可达200多万元。店内总是人山人海,等待结账的顾客在64台收银机前排起长队,150多名收银员要轮班上岗。
▲昔日大润发是商业地产的流量担当
即便放到今天,单店日销200万元仍是一个不俗战绩。可供比对的是北京永辉喜隆多店——在胖东来流量效应加持下,这家永辉自主调改门店首日销售额170万元,比之前翻了6倍。
凭借深入人心的平价商品和深耕三四线城市的错位竞争策略,2010年大润发销售额超过家乐福,成为国内零售的新王者。这是大润发超市从台湾进入大陆的第12年。2011年,大润发又与法国欧尚超市合并为高鑫零售在香港上市,成为中国最大零售商。
到2017年阿里入股时,大润发年销售额来到1000亿元、净利27.93亿元、门店461家的新高度。
几乎在阿里入股高鑫零售的同一时间,永辉传来腾讯投资入股的消息。在互联网视角下,这种联姻是互联网巨头势力范围的外扩,是线上对线下的渗透和改造。阿里更是自觉扛起新零售叙事的大旗。
但如果站在线下商超的视角,2018年正是一个特殊的转折点。这一年,电商对大卖场的冲击骤然加剧、零售业态多元化且竞争凶悍——
传统大卖场的低频高毛利品类如百货、服装、家电等,已经被电商冲击得七零八乱;与此同时,盒马鲜生所代表的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和各路生鲜电商,在消费升级的时代叙事中一路高歌,估值与流量齐飞。
大卖场的苦日子悄然而至。2018年,大润发同店销售增长从上一年的-0.26%进一步下滑到-1.72%;永辉则从上一年2.2%的增速掉到1.6%;外资巨头沃尔玛中国的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速-0.2%。
「不是大型超市这个业态不行了,而是企业丧失了传统零售企业原有优势,而劣势更加凸显。」在经历了连续6个月的销售下滑后,区域连锁超市比优特董事长孟繁中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在时代的岔路口,大润发不是没有做出应变,甚至以现在的目光来看,写入2018年财报的战略定位务实而前瞻——「高鑫零售应该专注生鲜食品品类,希望成为生鲜食品零售专家。」
生鲜食品可以说是互联网至今仍未攻克的一座实体堡垒。但拉长时间维度来看,大润发对于线上化的进取心显然要高于对「生鲜食品零售专家」这一目标的专注度。
永辉之外,反倒是盒马、胖东来、山姆等各自在生鲜、预制菜、熟食、烘焙等大食品领域做出特色。区域超市比优特也把生鲜占比扩大到近50%,并因此走出行业低谷,后来还并购了东北区域的家乐福门店。
02
被低估是大润发的「命」
数字化本身没错,只是这一进程究竟是传统商超转型的救命稻草,还是零售基础设施进化的一个分支?究竟是标还是本?不同选择引向不同走势。
作为阿里新零售的「样板间」,大润发当时对于线上化改造是满怀期待的。盒马的悬挂链和部分供应链都开放给了「大哥」,协助后者做店仓一体化改造。在此基础上,大润发一面推广大润发优鲜App,一面承接天猫、淘鲜达、饿了么等端口的流量,并为天猫超市以及后来的淘菜菜(社区团购)提供供应链服务。
▲大润发优鲜app主页面
2020财年,大润发达到市值和销售额的双千亿高峰,走向最高光时刻。其中,线上营收超过200亿元,销售占比达到24%。
在被问及与阿里的融合效果时,大润发灵魂人物黄明端引用了时任阿里CEO张勇(花名:逍遥子)的一句点评,「大润发因阿里而不同,阿里因大润发而不同」。
▲阿里与高鑫零售达成新零售战略合作
图源:阿里巴巴官网
为了这个「不同」,阿里前后支付了500亿港元的代价。
事后来看,新零售的光晕有多耀眼,大润发日后的被「砸盘」就有多无奈。
平心而论,当时迷恋「线上化」、迷恋新零售的传统商超不止大润发一家。消费者购物习惯的转移,裹挟着传统商超集体追逐互联网。但一名前大润发员工还是不客气地点评,「黄明端本人有点被互联网PUA了。」
永辉也在新零售的过程中付出了太多的精力和试错成本。超级物种、永辉mini店等一些新业态探索渐次登场。在一个弯腰捡钢镚的行业,创新的代价也被放大无数倍。超级物种烧钱烧到被剥离出表,永辉还是不可遏制地走向了辞职董秘所说的「下山」。
▲胖东来调改后的永辉门店? ??摄|降噪
这其中当然有疫情的重挫,有社区团购及新兴细分零售业态的冲击,但如果纵向来看,前几年线下商超变革的一条主线还是围绕业态、场景进行创新,思路是想方设法触达更多的消费者,以及让消费者更便捷下单。
2017年-2021年的线上化属于前者,2018年-2022年间的大干快上社区小店、持续至今的大卖场场景调整属于后者。
说到底,还是在「规模」上做文章。
一番求索下来,永辉从2021年到今年三季度的3年9个月内,累计净亏损超81亿元。顶着阿里新零售长子重任的大润发,境况也没好到哪去,下坡路也是越走越溜:2022财年营收降至881.34亿元、净亏7.39亿元;2023财年下滑到836.62亿元,裁员1.4万人后保住了净利润回正;2024财年低至725.67亿元,净亏16亿元。
扭头一看,业内活得最滋润的胖东来、山姆、Costco,稳扎稳打的奥乐齐,走的都是零售业的另一条路——商品力。
▲顾客在胖东来熟食区排队? ??摄|降噪
「感觉这几年走规模的都崩了,因为规模上去的同时,产品没跟上。」这是零售专家王国平的一个观感。
如果方向偏了,再努力也是徒然。在亏损、关店和甩卖新闻面前,大润发似乎成了烫手山芋,最早传出的交易估值只有100亿元。某种意义上,被低估也是大润发的命——阿里新零售信仰的破碎,放大了外界对大润发「颓势」的观感。
但如果参考大润发34%门店为自有物业这一条,光是四五十亿元的商业地产价值就令这一传闻显得单薄;更别提躺在资产负债表上的218亿资产净值,以及沉淀了27年的难以货币化的零售运营功底。
估计大润发内部很难不「窝火」。
不过从积极的一方面来看,阿里的放手正好给了大润发「做自己」的机会,而不必优先服从于集团战略;回到对零售商的评估框架后,大润发若能尽快回到零售本质,依然有机会逆风翻盘。
这一点,万神殿的同行、实力雄厚但远离聚光灯的区域零售商们,都已经给出了证明公式。
即便在大卖场业态被看空的今天,沃尔大卖场的线下流量依然呈现「正增长」。这也是沃尔玛中国2024年Q3业绩报中着重强调的一个亮点。?
03
没有淘汰的行业
只有淘汰的企业
只能说,没有淘汰的行业,只有淘汰的企业。大润发的命运,最终取决于自我变革能力。
「大润发自我改革的能力还在,而且比外界预想的要多。」零售行业观察者万德乾认为,在当前行业形势下,大润发不需要拿出创新的变革手段,只要拣回老一套方法,重新回到十年前,就有机会。
这个「老一套」,在大润发管理层的口中,是回归零售本质。
在今年5月21日的股东信中,高鑫零售董事长黄明端意味深长地写到:2024财年,高鑫零售走了一些弯路……接下来要回到零售本质。
就在两个月前,大润发刚刚完成换帅。阿里系高管林小海辞任高鑫零售CEO,在高鑫零售体系内历练多年的沈辉开始执掌大润发。有知情人透露,大润发多层级阿里系主管也已陆续撤离,管理层正重新回到传统零售班底。
▲如今的无锡长江北路大润发? ??摄|降噪
黄明端所说的「弯路」是什么?从今年以来的一系列调整动作来看,主要问题似乎出在商品和价格竞争力上。
昔日大润发能从一个台湾纺织企业创办的商超后来者,一路碾压家乐福和沃尔玛两大外资巨头,走向「中国超市之王」的巅峰,凭借的正是商品和价格这两个零售业的经营根本。
基于此,黄明端曾提炼出四个「决定」:品质决定顾客来不来;价格决定顾客买不买,服务决定顾客想不想,效率决定自己在不在。
大润发的平价心智曾经深入人心。家乐福早年在上海市场做调查,结果发现自己的「价格形象」排名低于大润发。家乐福不死心,又抽查了多个品类对比,发现大润发供应的同类商品更为「低端」,但价格优势确实明显。
《降噪NoNoise》此前也写过,大润发曾把市价3000多元的电动车,做到卖场零售价999元。
为了保持价格的竞争力,大润发早年有人肉「比价」的传统:每家门店配备六七人的查价小组,每天抽出1000种顾客常购品类,跟门店5公里内的同行实时「比价」。产品一变价,计算机系统就会自动更新该产品的毛利率,而毛利率又与采购人员的绩效挂钩,压力层层传导到上游。
但这两年,许多消费者在社交媒体抱怨,大润发的商品价格变贵了。有消费者发现,一瓶剑南春,大润发比其他渠道至少贵出70元。同样一袋538克的沙琪玛,大润发24.8元,线上领券后只要15.7元。
这对大润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万德乾认为,林小海执掌大润发期间,把顾客体验排在第一,但在商品品质和价格层面下的功夫是不够的,属于「绕了弯子」。
以大润发重构2.0版的标杆——无锡长江北路大润发店为例,2022年9月重张后,该店突出购物体验和场景化,包括修改动线、设计特色商品展示区,还打造了陈列了1800瓶红酒的弧形酒架和微醺小栈。在商品结构上,SKU数减少20%,从3万多降低到2.5万左右,高客单价商品有所增多;为了满足小众需求,引入20%的差异化商品,如高年份稀缺进口威士忌、超轻碳素自行车、博物馆文创等。
而在沈辉接任CEO后,大润发开始重塑价格形象,打造「大润发必买」「加量不加价」及自有品牌「大拇指超省」系列,新推出1100多款低价心智商品,且这些低价商品多是商超的堡垒商品,而非补充型商品。
▲大润发低价促销? ??图源:大润发官微
有上海网友晒出自己购买的护手霜、润唇膏、SOD蜜,三件加起来10多元,「消费观被大润发纠正了……四舍五入不要钱」;还有多地网友晒出大润发的「均一价」活动,连呼真香。
高鑫零售2025财年半年报数据显示,今年4月1日至9月30日,低价策略带动大润发同店销售同比增长0.3%,且客流量恢复增长。
这或许是一个比扭亏为盈更加积极的信号。在零售行业,同店销售额一直是极重要的财务衡量指标,它关乎趋势和未来决策。
价格之外,大润发今年在业态探索上目标更加清晰:M会员店和大润发Super(中型超市)并列为大卖场外的第二增长曲线。定位小型社区生鲜超市的小润发事实上已被放弃。
▲小润发? ??图源:大润发官微
小润发是林小海执掌大润发后的首个「作品」,最多时开店超100家,但小型社区生鲜店难以盈利是行业共同难题,永辉mini、沃尔玛「惠选」等也都被放弃,只有从盒马鲜生临期店改为硬折扣模式的盒马奥莱,拼杀出一条新的路径。
大润发Super属于社区中型超市,面积1500-3000平方米,除了精选商品,门店功能中还引入社区食堂。这种店型是近两年国内商超正在探索的主流业态,比大卖场离社区顾客更近,但内核还是差异化商品和价格力。
▲大润发Super首店珠海店图源:小红书@yy是我呀
至于M会员店,很重要的一个机会点在于速度。山姆、Costco的基本盘在一二线城市,尽管山姆近几年也在加快「下沉」,但会员店模式对门店要求极高,项目推进时间以年为单位。以深圳前海山姆旗舰店为例,仅从项目开建到开业,前后耗时至少18个月。而M会员店的一个优势正是近水楼台——大润发自身在三四线城市拥有大量自有物业,改造后可以直接投入运营。
▲大润发M会员店? ??图源:大润发官微
另一个机会点则在于地域消费分层趋势。从高低线城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对比来看,低线城市有旺盛的消费升级需求,这对会员店业态的扩张是一个利好。但前提是差异化商品以及有竞争力的价格。
从行业规律来看,大润发过往的供应链能力很难直接复用到会员店业态,M会员店在三四线城市能不能走得通,有没有可能成为第二增长曲线,接下来还要看经营团队的商品开发能力、供应链能力和运营效率。?
04
One more thing
大润发还有一张被低估的底牌——人。确切说,是69岁的黄明端。
一句张冠李戴的「赢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曾让黄明端出圈,但也带给他无尽委屈。作为零售行业的连锁超市「陆战王」,黄明端怎么会甘心承认自己和一手缔造的大润发,输给了时代呢?
▲图源:黄明端微博
关于时代变化,他回应最多的其实是「克服」。
1997年,台湾润泰集团主营的纺织业务陷入困境,黄明端受命到大陆市场开拓零售商超业务,这是大润发故事的开端。面对家乐福、沃尔玛等外资巨头先一步抢占一二线城市的局面,籍籍无名的大润发决定先进入三四线城市,克服基因的「先天不足」,避开直面竞争。面对2012年以来的电商冲击,黄明端又赌上个人声名去做飞牛网,尽管这次「克服」时代的努力说不上成功,却为高鑫零售日后的线上化转型决策提供了依据。
在阿里系高管接管大润发后,黄明端逐渐从大润发淡出,甚至有意保持距离。但有接近黄明端的前阿里人士告诉我们,黄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关注点一直没有离开业务。
在互联网买菜大战中,阿里社区团购业务整合到淘菜菜,供应链由大润发提供。黄明端每周都去给买菜团队上课,「感觉像教练角色」,因为买菜业务不是流量逻辑,而是零售精细运营逻辑。
上述知情人观察,黄明端对很多事情抠得特别细,讲求精细化运营,尤其对于数据很敏感,「一直算账,会把拆成本会拆得特别细,一项改动能省多少钱,都会摆出来。要是汇报中别人弄错了数字,他会情绪很激动。相较之下,互联网人很难做到那么细。」
2021年7月到2023年4月任职苏宁易购董事会主席期间,黄明端亲自带苏宁易购高层到上海大润发门店参观,专门学习精细化运营。
「看得出他对大润发非常骄傲,当亲儿子」。前述人士提到一个细节:曾有下属开玩笑说,大润发被阿里收购,您应该早就财富自由了,还这么拼?结果黄明端说,自己(的股份)一分没卖。
无论是帮台湾润泰集团开疆拓土、41岁操盘大润发,还是2021年7月到2023年4月受逍遥子所托,去担任苏宁易购董事会主席,黄明端均表现出讲义气、有担当的一面。前述知情人透露,「当时苏宁易购失去实控人,阿里急需找到一个能协调各方力量的角色坐镇,但内部并无合适人选。这其实是一个很难的局,甚至可能会透支名誉。老逍亲自请黄明端帮这个忙。他去了,不仅镇住了各方力量,也让大家看到业务上的希望。」
如今,黄明端用半生心血缔造的大润发再次走到命运的十字路口。没有了阿里的羁绊,回归零售本质又成为当前零售变革的主流,昔日的零售传奇如若能再次躬身入局、辅助管理团队找到大润发「克服」时代的新方向,这对大润发、对零售行业或许都是一个好消息。
参考资料:
[1] 《大润发放弃小润发》,界面[2] 《大润发接要约收购意向 谁会为阿里接盘?》,财新[3] 《黄明端&林小海最新谈话:大润发在不停改造,大卖场有四个诀窍》,未来消费? ? ? App[4] 《大润发董事长黄明端对话实录:谁说我“输给时代”?与阿里相见恨晚!》,2018 联商网大会[5] 《2021中国好门店参评巡礼:大润发无锡长江北路店》,联商网
原文标题 : 抄底中国超市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