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下关于 bitcoin 的硬分叉往事
随着 2009 年 1 月 bitcoin 的创世区块诞生以来,bitcoin 便一直维持着单个区块上限 1 mb 的规格。而在 bitcoin 网络早期,交易数量较少,区块的实际大小也远小于 1 mb 的上限,但当时已经有人发现了潜在的隐患,即在维持区块间隔为 10 分钟的前提下,bitcoin 的最大 tps 仅为 7(每秒处理 7 笔交易),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这一隐患随着 bitcoin 网络中地址数量的增加而愈加明显,矿工费的增加、交易确认的缓慢迫使开发者和矿工共同找寻可能的扩容方式。
bitcoin core 团队提出了隔离见证、闪电网络等方案,而以吴忌寒为首的部分矿工更支持大区块的扩容方式,开发者与矿工之间的扩容方案之争愈演愈烈,最终在 2016 年形成了香港共识——主要部署隔离见证和闪电网络,同时区块扩大至 2 mb”。
但香港共识和 2017 年的纽约共识却先后破裂,最终导致了 2017 年 8 月 1 日 bitcoin 的硬分叉,产生了区块上限为 8 mb 的太子”——bitcoin cash(bch)。
在 2018 年 5 月,bitcoin cash 进行了系统升级,区块上限被提到 32 mb。 到 2018 年年末,因为对 bitcoin cash 的升级内容不满,以澳本聪” craig wright 为代表的 bitcoin sv 团队宣称要恢复部分中本聪设定的操作码,并于 11 月 15 日进行了硬分叉,诞生的 bitcoin sv 区块上限为 128 mb,随后又在 2019 年 7 月升级为 2 gb。
理论上,说服所有人支持一种新版本的硬分叉的比特币,可以完成一次全新版本的比特币升级,并且废止掉原链。
这在现实上,已经是不可能的任务,跟瞬间抹除掉所有人的记忆,当过去的事情没有发生是一个难度。不要说说服所有人,只是让大部分人支持某一个具体的硬分叉版本,也是极难的,我们知道在赌场里面去赌,庄家的胜率只是比我们多0.5%,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我们会输光所有。
除非比特币原链废止,否则只要它存在着,随着时间推移,它会不断吸取用户的时间信任”,多出来的一点点优势,长期积累叠加,就会形成巨大的制压效果。坚持软分叉原链的人,在比特币生态里面,其实就是坐在庄家这个位置。 很多区块链的项目,因为中心化的惯性思维,随便废止旧链,进行硬分叉的升级,在技术实现上非常灵活,基于错位竞争的需求,无法与比特币正面竞争,只能在功能上寻求突破,并没有把货币信用属性放在第一位来考虑。
在这个层面看,到目前为止,以去中心化的思维构建,具有同生态位的政治、经济、技术思想,真正意义上的比特币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还没出现。 对于比特币而言,基于原链软分叉升级的路线已经得到巩固并确立,不能妄言这种路线是绝对的主体地位,但显然是处在一个优势积累的位置上。说服现在的比特币用户接受一条新的链条,相信这种升级没有风险,已经越来越难。
为什么叫硬分叉,而不是软分叉?因为之前有人主张在同一条区块链上同时兼容两个不同的比特币协议,旧版本还要能够在新版本上继续生长,这就是软分叉。
后来他们发现随着比特币协议版本的不断更新,向前兼容的方法太过于复杂,所以放弃掉了。简单粗暴的比特币硬分叉最终被当成了解决比特币扩容争论的替补方案。最近扩容争论的声音此起彼伏,但还是不见最终结论的出现。反倒是市场从争论的声音里听出了要硬分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