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艺术的复兴:NFT 是否真正实现了「破圈」?
相关话题:##
在过去的一年里,NFT(非同质化通证)以其惊人的力量席卷了艺术市场。关于NFT作品的收藏价值,我们如何看待它?本文作者将从NFT的高转化率、旧秩序与新问题以及多种玩法三个方面与大家深入探讨,以剖析加密艺术的复兴现象以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NFT具有高度的变现转化率,艺术家和创作者可以通过售卖NFT作品获得更直接、高效的收入。其次,NFT的崛起重新定义了艺术市场的秩序,使得更多新兴艺术家获得了展示和推广自己作品的机会,打破了传统市场的限制和门槛。
加密艺术的复兴:NFT 是否真正实现了「破圈」?
暗箱操作和内幕交易
1、加密艺术世界也无法真正实现交易透明,反而更易滋生暗箱操作和内幕交易。
2、这场科技与艺术的「破圈行动」,掀起了一场数字艺术家的集体狂欢,不断刷新交易纪录的天价,更是制造了一轮轮财富冒险游戏,使 NFT 艺术成为红极一时的商业概念

3、凭借独特性、可溯源、不可分割和篡改、去中心化等特性,NFT(非同质化代币)天然地适合与数字艺术紧密绑定,从而衍生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加密艺术。
4、行话说,「币圈一年,人间十年」。快速的行业变化下,热潮在逐渐退却,经过一番洗礼的加密艺术世界,又生发出了新玩法
5、但这次,无论是不太熟悉加密世界的艺术家,还是币圈玩家,都逐渐克制住了对 NFT 的狂热与追捧
继续在互联网自由传播
1、新技术试图在艺术大陆开疆拓土,观望、困惑、抵触、拥抱,原住民们迥然不同的态度也映照了这场所谓的「破圈行动」是否成立,还需更多时日验证。
2、《纽约客》对二者关系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对艺术品而言,NFT 的功能类似于博物馆为艺术品标注来源,给艺术品打上专有印章,之后还可以继续在互联网自由传播。

3、NFT 作为一种数字资产,摆脱了实体限制,可以与任何内容进行绑定,将内容「货币化」
4、上链后形成一串哈希值。买家购买的 NFT 艺术品,并非一幅可批量生产或任意下载的图片,而是这串哈希值编码——图片的权属凭证。
货币属性和身份社交属性
1、在传统认知中,让人们甘心掏腰包购买一件看不见、摸不着、难于展示的「艺术品编码」
2、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但一桩桩天价拍卖和伊隆·马斯克、库里、徐静蕾等各界明星入局在客观上表明:改变已经发生。
3、NFT 艺术品具备交易价值的底层逻辑,购买行为背后的推动力在于其货币属性和身份社交属性

4、买下一个 NFT 艺术品后,可以公开证明它属于你,可以交易,还可以找到同类社群
5、当然,也可以炫耀——普通人能免费下载一幅数字画作,或将加密朋克设为自己的头像,但他们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新生的社区力量
1、由于加密艺术的金融属性强于艺术属性,NFT 艺术正在建立一种归属于数字世界的「收藏观」,热衷于数字藏品的藏家或许会慢慢凝聚成一股新生的社区力量。
2、回归艺术视角,观察一些典型的加密作品后不难发现,它们在视觉风格上存在共性:赛博朋克、像素风、符号化等等
3、加密艺术市场开辟了一块有别于传统艺术审美的文化聚集地,新的文化体系会孕育出来新的视觉符号

4、客观来说,已经发生的 NFT 艺术事件正在构建一套属于加密世界的艺术审美体系,但这套审美趣味尚未完全被传统的当代艺术圈所接受
5、有人觉得这种风格代表着前卫与通向未来,也有人斥之为「视觉符号垃圾」。现在判定 NFT 创造了一种新的审美模式还为时过早,更多地是一种新兴文化或审美流派在数字世界中的映射
更多艺术家仍处在观望阶段
1、在 TABULA RASA 画廊创始人、艺术有读播客主播刘亦嫄看来,加密艺术和「币圈审美」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现实世界
2、但影响不会太大,也不会太「出圈」,传统的艺术欣赏标准经过了数百年的历史传承和认证
3、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相比之下,加密艺术只是一种新生事物,在美学层面还有待推敲。

4、未来或许会衍生出一种全新的艺术品类或视觉符号桥梁,游走于艺术圈和币圈的融合地带,被彼此接受和认可
5、审美之外,艺术圈对 NFT 项目在行动上亦未达成共识。尽管有徐冰、蔡国强等传统当代艺术大佬下场拥抱 NFT,但更多艺术家仍处在观望阶段
陈旧秩序和固有困扰
1、在很长一段时间,NFT 不会对传统的艺术市场造成很大的冲击万户创世文化传媒创始人于文德对极客公园说
2、这是两个平行宇宙,各花入各眼,一种是新钱,一种是老钱
3、但我们无法回避这种创新,未来或许会建立有关 NFT 收藏的新的价值观和社群

4、NFT 化身艺术大陆的哥伦布,能否创造一个理想的艺术新世界
5、NFT 被烙下分布式存储、去中心化、公开透明、独一无二等属性,让人们看到了希望
6、加密艺术乐观者寄希望于上述那些经由技术话语包装后的晦涩概念,期待打破传统艺术市场的陈旧秩序和固有困扰,例如版权问题、炒作投机、内幕交易
新问题在不断涌现
1、理论上看,NFT 对身份证明、资产确权、交易透明等艺术市场的期待场景具有正面作用,仿佛能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2、另外,在 NFT 中使用智能合约,可以将后续交易的利润按照某个比例分配到艺术家的钱包,保证艺术家持续享有作品收益。
3、但这只是看似美好的理想状态,NFT 不但无法成为现实艺术世界的「救世主」,反而引发了更多的不确定性,新问题在不断涌现
4、加密艺术的诞生过程中,创作只是第一步,铸造上链(mint)才是从「艺术」跨越到「加密艺术」的关键通道
NFT 化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阶段
1、但对艺术家而言,创作作品和将作品 NFT 化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阶段
2、艺术家在完成创作行为后,可能会面临自己本人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
3、作品被其他人制成 NFT 代币后上链出售,成为后续加密艺术的获益者
4、交易透明在加密艺术世界也无法真正实现,反而更易滋生暗箱操作和内幕交易
5、加密世界中,屏幕背后的人可以用不同的名字注册多个虚拟货币的钱包,技术只能查验到电子钱包的名称认证和交易量
6、如果一个人同时拥有多个钱包,很容易实现「左手倒右手」的倒卖,哄抬炒高市场价格,人为制造虚假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