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国企变私企,从负债500万到估值1935亿,83岁的他该不该骂?
2021年8月18日,双汇发展和万洲国际股价出现断崖式下跌,市值一天蒸发掉165个亿。
起因竟是一篇名为《万洪建:我眼中的父亲和万隆》的文章。
万隆是谁?
万隆被称为“屠宰业的乔布斯”,是万洲国际的创始人,我们常听的双汇集团就是万洲国际的前身,是万隆杀猪卖肉50多年的“战绩”。

万州国际董事局主席 万隆
万隆曾说:“我希望能担任双汇的终身董事长,继续把双汇做大做强!”
他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这么多年来万隆一直紧握双汇的生杀大权。他手握最犀利的刀,与资本较量,与体制博弈,实施了无数个大刀阔斧的改革,常常遭人非议。
文章的作者万洪建就是其中的质疑者之一,他是万家大公子,一直是众人眼中万隆的接班人。
而这次,万洪建用文章列举出万隆七大罪状,摆出与老爷子势不两立的架势。
众人读了这篇小作文,暗地思忖:儿子揭老子的老底,那估计老子确实有问题。
万隆到底做了什么?怎么跟儿子闹得如此腥风血雨?
让我们一起走进万隆的猪肉帝国,在他风风雨雨的“屠夫”生涯中一窥究竟。
军人的底色
万隆出生于1940年,身处乱世,他的童年记忆里只有饥饿,高中没毕业就当了兵,只为能填饱肚子。
他当的是铁道兵,先后在福建、黑龙江、云南等地修铁路,几年时间跑遍了国内大部分地方,虽然辛苦,万隆从不抱怨。
1968年,万隆转业,被分配到漯河肉联厂,这是一家别人挑剩下的亏损国营小厂,每月工资都得靠银行贷款。
万隆一点也不嫌弃,他非常珍惜这份工作,脚踏实地,从办事员一路干到副厂长。
虽然离开了部队,万隆依然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
守时守约、敢闯敢干,是伴随他一生的原则,也因此让他深得民心。
1984年,肉联厂开始改革,万隆成为首届民主选举的厂长,正式掌控自己和肉联厂的命运。

万隆
这一年,万隆刚刚44岁,正是干事业的年龄。
但他接手的肉联厂是一个烂摊子,账面上的总资产是400万元,债务却有500万元,动不动就会因没钱停工。
工人们吃着大锅饭,上班看报、打牌......下班还顺手牵点厂里的东西回家。
光副厂长就有10多个,拿着高工资,还没有啥正事。
万隆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上台后,他开始大刀阔斧地实行改革。
第一刀,他砍向领导班子,换掉了所有的副厂长,即便市长求情,他也没有停手。
第二刀,他开始整治偷肉的工人,一下班,他就出现在大门口,亲自检查,接连开除了15个人,其中包括市领导的侄女,震动了整个漯河。
万隆一下成了众矢之的,各种恐吓威胁随之而至,有人往他家扔黑砖,有人拿着杀猪刀闯进他的办公室。
万隆照单全收,依然我行我素。
他明白自己已经得罪了这么多人,根本没有退路,只有一条道走到黑。
于是,他挥起第三刀,打破了国营工人的铁饭碗,成为漯河首家推行多劳多得的国营工厂。
在肉联厂,以前的领导干部被抹了身份,薪资也不再是一成不变,个人能力成为升职加薪的重要条件,全厂职工的积极性高涨,厂风大变。
没想到,人没问题了,猪却出了问题,生猪短缺,成了万隆最头疼的事情。
作为国有企业,收购生猪价格是国家定的,而养猪户都是私人养殖,谁给钱多就卖给谁。
万隆深思熟虑后,决定铤而走险,将生猪价格放开,随行就市,收猪肉的价格甚至比个体户还要高一两分钱。
这一举措让养猪户一下子挤破了肉联厂的大门,纷纷把猪卖给肉联厂。
这时,有人眼红了,说万隆私抬生猪价格,扰乱市场,一闹竟捅到了省里。
面对省领导的“传唤”,万隆不慌不忙,拿出经营报表,用营业数据堵住了闲言碎语。
当年,肉联厂就扭亏为盈,不仅填平了历史遗留下的500万元亏损,还有8000元的盈利。
万隆带领肉联厂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不过他并未自满停步,而是跑得更快了。
刚过完年,他一方面四处寻求贷款,扩大产业规模,另一方面想方设法开拓市场,竟走出国门,将猪肉卖到了俄罗斯,攒下了1600多万元的家底。
有了钱,万隆不再满足于只卖猪肉,他要寻求更新更长远的产品。
企业家的执着
一天,万隆又坐上了去俄罗斯的火车,没想到这一趟旅程让肉联厂也坐上了高速发展的列车。
在万隆对面的座位上,一个小孩拿着一根小小的火腿肠,吃得津津有味,这让他茅塞顿开,原来肉产品还可以做火腿肠,更好运输存储。
说干就干,万隆不顾众人反对,拿出这几年积攒下的全部家底,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设备,马不停蹄地投入火腿肠的生产。
1992年,肉联厂生产出了第一根火腿肠,中国从此有了“双汇火腿肠”。

双汇火腿肠
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多年积攒的经营经验,让万隆深谙广告的重要性。
于是,他请来当时最火的明星葛优与冯巩做广告,双汇火腿一下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吸引了上千家经销商,迅速占领了国内市场。
这让万隆信心百倍,目标也更加明确。他不断研发新产品,扩大火腿肠生产线,也就有了后来的“双汇王中王”,其90%都是猪肉的口感,也让双汇再创佳绩,成为货真价实的“火腿肠之王”。
1998年,双汇营收突破20亿,成了名副其实的龙头老大,很快挂牌上市。

双汇上市
曾经的老牌火腿春都、郑荣纷纷败下阵来,万隆成了最后的赢家,也让所有人目睹了他的运筹帷幄,再也没有人反对他的决定。
1999年,他又开始不安分,不满足只生产火腿肠,将目光瞄上了国外先进的“冷鲜肉”技术。
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猪肉的品质有了更高的需求,特别是肉类细菌繁殖非常快,几乎成了买肉界的难题。
而冷鲜肉从生产到销售,完全是冷链处理,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不过成本也大幅提升了。
权衡再三,他还是拿出2000多万元,上马了冷鲜肉生产线,可招来的全是冷嘲热讽:
“就是杀个猪,又不是金猪,不赔钱才怪!”
万隆对此不屑一顾,他用事实打了这些人的脸,冷鲜肉一上市,就深受众人欢迎。
双汇冷鲜肉的品牌连锁店开遍全国各大城市,屠宰加工厂更是遍地开花,仅郑州周边,每300公里就有一个屠宰场。
当年,双汇净赚几百万。
几年后,双汇的屠宰量剧增,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
可人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企业也是一样。
2011年,“3.15瘦肉精”事件一度将双汇推进了黑暗的深渊,损失121亿元,品牌严重受损。

万隆公开道歉
就在众人以为双汇将会一蹶不振,退出市场时,万隆又站了出来。
2011年3月31日,71岁高龄的他召开万人职工大会,公开向消费者道歉。
同时,他决定将检验成本提高到3亿元,亲自抓检验,并和检验人员一起宣誓:宁可检死,不能查死!
为了控制生猪肉品质,他花重金建设了生猪养殖基地,提高了生猪自养的比例,从源头抓起,把好每一道质量关。
凭着这股子狠劲,他用高质量赢回了失去的阵地与口碑。

万隆与检验人员宣誓:宁可检死,不能查死
2013年,双汇创出历史最高,营收超过400亿元,再次站在了行业的塔尖。
双汇的崛起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抓住了每个机遇,它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刀刀见血的刮骨疗伤,走好了关键的每一步。
资金的运作
一个企业想要获得长足发展,品质保障是基础,资本运作是关键。
在资本运作上,万隆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没有墨守成规,而是设法引来外部资本加持,在他看来“这些大的资本不进来,双汇早没了。”
早年的肉联厂,连年亏损,为了守住基业,必须寻求新出路,改革创新。可想法很好,处处都需要有资金支持。而连年落后的销售额,让银行都不待见他们。
派出的业务员连一分钱都贷不到,逼得万隆不得不亲自出马。为了求得贷款,寒冬腊月他在银行行长家门口干等了10多个小时,总算见到行长。
银行行长看到冻得口齿都不伶俐的他,一心只念着厂里的生计,为之动容,批了30万贷款,助肉联厂走出了窘境。
凭借对资本的敏感性,万隆陆续引进十多家投资者,再加上国有股的转卖,让双汇改头换面,彻底改变了体制。

万隆
不过,即便依靠资本发展,万隆却坚持不被资本所控制,这也是他的底线。
1994年,香港华懋集团给双汇投入1.27亿资金,他是第一家给双汇注资的企业。这笔资金助双汇扩大了规模,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刚开始,华懋董事长龚心如曾以此要挟,想控制双汇,甚至想用3亿元更换双汇的商标。
万隆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并提出警告:“若想控股,就请撤走股份! ”
龚心如马上不吱声了,她第一年就拿到3000万的分红,如此高的回报,除了双汇,谁能给她?
双汇的赚钱能力成为万隆最大的底牌,从此无人再敢对双汇的自主权肆意妄想。
首次试水成功,万隆更加大胆,又接连引入17家外资注资,还将国有产权出让给高盛和鼎晖两家公司。
当然,万隆是有条件的。
注资的公司都不是大股东,买国有产权的,都不允许将股份卖给双汇的同行。
无一例外,这18家公司不仅全部答应,还受宠若惊。
这一番操作下来,双汇进入了快车道,在2010年,销售额突破500亿,成为亚洲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
有了钱,万隆更坐不住了,他的目标不仅仅是亚洲市场,他要进军全球市场。
这时,史密斯菲尔德公司吸引了他,作为美国最大的猪肉公司,其生产基地遍布欧美亚。
尽管双汇国际的资金远不够并购这么大的公司,儿子万洪建也极力劝阻,但万隆依然义无反顾地下手了。
2013年9月,他举债71亿美元,硬是拿下了史密斯菲尔德公司,随后更名为名震世界的万洲国际,成了世界猪肉行业的老大。

万隆收购史密斯菲尔德
已经成为行业标杆的万隆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还是继续向前奔跑。
2016年,他又收购了美国另外两家公司,逐步将传统的屠宰业打造成现代化的工业,跻身世界500强企业,成为国内唯一上榜的食品企业。

万洲国际化版图
2020年,万洲国际再创辉煌,营收接近2000亿。
人常说:“能力是一个人的底气。”
对于企业而言,更是如此,正是有了赚钱的能力,万隆才敢向注资企业提要求,要求融资者花钱只管收利润,坚决不允许对运作指手画脚。
在资金的助力下,万隆不断跨国收购与整合,一步一步扩大着自己的商业版图,让中国的这个食品类品牌走向世界。
他个人也被誉为世界十三位“食神”之一。
简单的事干到极致就是成功
如今,万隆已83岁,享受着国务院的特殊津贴,他不仅是全国劳动模范,更是漯河市的特等功臣。
他告诉所有人:“我不是什么企业家,只是一个杀猪的,一辈子只干一件事,就是杀猪。”
他用一生,将杀猪干到了极致。

万隆
有人说,万隆不是在工作,而是在跟时间赛跑,跟命运抗争。
他将一个资不抵债的肉联厂,打造成全球最大的肉类帝国,仅用了30年。
即使年事已高,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可他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点开办公室的信息化系统,查看每个工厂、每条流水线,甚至每头猪的情况。
他从来不曾有过退休的打算,而是醉心于猪肉帝国版图的不断扩张,雄心勃勃地想要带领双汇走得更远。
也许很多人不理解他的所作所为,觉得他是痴迷权势,不愿给子侄放权,甚至连儿子也不理解他的一些做法。
可是作为从小拼到老的万隆而言,他只是操惯了心,受惯了累,不服老,不服岁月,不愿成为一个闲人。
总是像一个真正的战士,一直向前冲锋陷阵!
所谓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这不仅是老一代创业者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年轻一代该有的生命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