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科技圈代表换届!马化腾/马云/李彦宏任期届满,何小鹏/王坚等带来哪些热词?
又到一年“两会”时!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近日相继在北京召开,作为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件,“两会”自然而然成文本月各行各业关注的重中之重。科技创新一直以来是“两会”期间重要的讨论话题,也是政府工作报告中必谈的组成篇章。
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上,国务院总理对过去进行总结,对未来立下目标。报告提到,在过去5年,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卫星导航等方面创新成果涌现,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1%提高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在今年,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包括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加快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政府工作报告无疑为未来国内科技行业发展提供指引,同样“两会”期间,科技圈同样也会频频发声,各位大佬们也会把过去一段时间对于圈里圈外的观察和对未来的展望浓缩为两会提案,为国家科技行业发展建言献策。本文将从政府报告中关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方面进行梳理,同时,也将观察到的科技圈“两会”代表的变化分享给各位。
数字经济:从促进成长到大力发展
今年政府报告中关于“科技”的一个重要亮点,毋庸置疑应该是数字经济了。作为数实融合推动经济进一步稳定增长的关键,“数字经济”一词自2017年开始,就作为“常客”不断出现在历年的政府报告当中,而今年关于数字经济的部分仍然十分值得关注。报告中明确,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
如果细心的话,一定会发现此次报告中阐述数字经济的部分有两个不同:第一个是用词很不一样,原文使用了“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而“大力发展”一词也是今年首次在政府报告中被使用在数字经济发展的表述上。这可以从过往提到“数字经济”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清晰看到:
2017年,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2019年,壮大数字经济;2020年、2021年,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2022年,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完善数字经济治理;2023年,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第二个则是后面的衔接句中提到,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这细微的表述变化,实际反映了在过去5年中,我国高层从提出数字经济的发展以来,数字经济的发展已经明显出现了新的重要变化。简单做个比喻,如果把过去5年作为发展的沉淀阶段,那么接下来无疑将会进入全面动员的阶段。而在新的一年的政府工作中,这恰恰也意味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将从此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业态不断丰富、质量不断得到提升后的新的历史性决策。在对过去5年的成果总结中,报告就提到,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0.6%、7.9%,数字经济不断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7%以上。这也是促成数字经济从“促进成长”到“大力发展”决策的关键。
与此同时,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也意味着在鼓励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我国对数字经济发展中产生的风险已经有了更具体的防范意识,而这通常也是一项新生的事物野蛮生长过后进入稳定发展阶段的必经之路,反映了事物成熟度的提升。而常态化监管无疑将会促使企业数字化转型更加顺利,推动数字经济更好的发展。
事实上,去年的政府报告就提及到“完善数字经济治理”,这实际上也已经显示了高层的前瞻性,同时这也是政府工作延续性的体现。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不久之前,中共中央国务院还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其中提到,到 2025 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到 2035 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新《规划》的出台与政府报告间相互呼应,今年也必将是“数字经济”发展取得质的变化的关键一年。
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关键
关于人工智能的表述,主要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过去5年的成果当中,虽然在今年的工作重点中并没有十分突出的字眼来阐述,但同样值得关注,因为细读会发现,人工智能深藏其中。政府报告提出,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作为代表“智能化”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想必没有任何一种技术能够与人工智能(AI)做比较了。尤其是在去年年末至今年年初,由OpenAI发布的生成式对话机器人ChatGPT更是将AI的火烧到了千行百业中,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有相关数据显示,ChatGPT从发布到完成对全球1亿用户的触达时间,仅仅用了2个月。而相比之下,人们现在几乎机不离身的手机用了16年,火爆全球的Tik Tok也用了9个月。
比起这一现象更疯狂的是,随着ChatGPT的爆火,AI赛道也水涨船高,源源不断的资本开始接触AI领域,大量企业“一夜之间”都成为类ChatGPT产品潜在的提供商,越来越多的知名投资人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甚至一些已经远离“江湖”的知名创业人也宣布“出山”,押注到类ChatGPT的研发和打造中国OpenAI的队伍当中。
而就在3月5日上午的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后的首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中,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也对ChatGPT相关的问题做出了回应。他表示,ChatGPT的技术是一个大模型,计算力强,计算方法好。同样一种原理,在于做得好不好。比如发动机,大家能做出发动机,质量是有不同的。
同时他也表示,AI不仅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国科技作出贡献,也希望从事AI研究、转化的大学、科研院所、企业自身能够有更好的进步和发展,为推动AI发展以及为国际社会作出中国贡献。
而事实上,一些数据也能够直接证明了我国在AI方面的成就。根据工信微报发布的新闻数据,2021年全球人工智能产业投融资金额为714.7亿美元,我国达201.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0.4%。2021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4041亿元人民币。资本的青睐和产业的发展,使得我国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产生了更强大的推动力。
同样在2021年3月13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其中59处用到了“智能”、“智慧”相关的表述,这也证明了“十四五”期间,以AI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中,所能够起到的作用。这在本次政府报告中可以说再一次得到了验证。
两会提案:科技圈新老交替
除了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值得关注之外,在今年,为两会建言献策的科技圈大佬们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比如像腾讯CEO马化腾、京东董事会主席刘强东、阿里巴巴马云、百度CEO李彦宏、联想CEO杨元庆、网易CEO丁磊、搜狗CEO王小川、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人沈南鹏等老面孔,并没有出现在两会上。因为任期届满的原因,这些大佬今年已经不再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不过,科技圈的代表们虽然前浪退出了,但后浪还在继续翻涌。
新一代科技圈的掌门人,如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亿华通董事长张国强、寒武纪董事长陈天石、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曹鹏、知乎创始人兼 CEO 周源等首次当选了全国人大代表或全国政协委员的大佬们,也带来了自己的两会提案,而他们的建议有延续也有变化。
比如往年自动驾驶提案的“代言人”李彦宏今年虽然不在,但自动驾驶在提案中出现的频率却并没有因此而减少,相反还成了热门。何小鹏作为自动驾驶创业领域成长出来的全国人大代表,今年就对自动驾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提出,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和自动驾驶相关立法,加快相关标准、技术规范要求落地;探索建立自动驾驶技术及自动驾驶汽车保险产品体系;加快城市高精度地图审核流程,允许地图增量更新集中审核,鼓励众源方式更新地图等。
除了何小鹏之外,一位“两会”的老面孔——雷军也在宣布下场造车后,带了他关于汽车的提案。他建议,构建完善汽车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大力发展汽车文化,助力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
除了延续之外,还有创新的视角和不同的关注点。比如曹鹏建议,推动传统实体企业向新型实体企业跃升,发挥新型实体企业“链主”作用;提升供应链基础设施水平,鼓励供应链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供应链技术服务企业,推动供应链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建设高效协同的社会化供应链体系。
而同样是老面孔的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也在看到今年爆火的ChatGPT之后,纷纷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刘庆峰建议,要重视认知智能大模型研发,构建以领军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合作的创新体系;推动认知智能大模型在教育、医疗、办公、人机交互和AIGC领域的行业示范应用和落地;支持面向大模型研发和服务的AI国产软硬件技术底座;投资建设公共算力平台;构建国家数据资源平台,合规搭建数据共享使用机制;鼓励产业基金参照OpenAI和微软等股东的投资协议新模式,探索更有利于创业环境等。
周鸿祎建议,建立大型科技企业 重点科研机构的产研协同创新模式,打造中国的“微软 Open AI”组合;针对多条技术路线,设立国家级AI大模型长期开源项目,打造开源众包的开放创新生态。
写在最后
“两会”关系着国家发展,也关系着民生民情,而科技行业作为造福社会、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自然而然也就成为外界关注的重点。两会将持续7天左右,本文作为开胃小菜提供给业界不同的视角来观察两会关于科技创新方面的变化,后续智库将继续跟进两会情况,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智库方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