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 > 云计算

产业元宇宙概念

人阅读 2024-07-08 12:48:21云计算

无论你喜欢或讨厌,元宇宙的爆火都是不争的事实。

物联网IoT领域一位企业家对元宇宙的评价很具有代表性。他说:“元宇宙这个概念,开始我挺排斥的,但是经过认真学习,我现在挺喜欢这个概念。至于我们公司是不是也会加入元宇宙业务呢?谁也不知道。”在对元宇宙的热烈讨论中,越来越多的物联网人放弃了观望,开始主动学习和挖掘元宇宙的潜力。

元宇宙让我们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生的状态,让我们每个人同时具备两个身份,现实身份和数字身份,活跃在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我们可以按照人的不同身份在现实和虚拟的介入深入不同,把元宇宙分为四个象限:

  • 数字原生:人以数字身份参与,并在虚拟世界构建的事物,以纯粹虚构的形式出现,与现实世界没有对应关系;

  • 现实复现:人以数字身份参与,在虚拟世界中复刻现实中的事物,这些事物有可能当前存在或者过去存在;

  • 数字孪生:人以现实身份参与,通过在虚拟世界中对现实事物的映射,从而反映相对应的实体装备的全生命周期过程;

  • 超越现实:人以现实身份参与,通过虚拟世界中对现实世界的计算与分析,提升、改进和丰富现实世界。

在这里需要强调一个区分,消费元宇宙与产业元宇宙有所不同。

消费与产业是元宇宙的一体两面

你还记得第一章中我提到的新发现吗?使用莱卡的激光雷达无人机BLK2FLY就可以创造出相当逼真的3D数字孪生。如果我觉得操控无人机太繁琐,只用手机当然也是可以的。2020年Matterport公司推出了一款手机应用,把智能手机变成了3D捕捉和建模设备。我只需要利用手机做为中心转轴,并依循指示角度拍摄2D画面,就可以建构3D立体模型。使用这款APP,我还可以测量距离、自建标签、备注详细介绍或细节。这款应用程序非常适合创建房间或者建筑物的内景,让我的朋友们可以体验到远在天边近在咫尺的共处一室3D之旅

Matterport的下一步计划是整合暖通空调、电力、交通、天气等实时数据到数字孪生中,创造更为鲜活的3D空间。在建筑领域,PTC公司的工业AR应用也在朝着同样的目标前进着。

提到Unity很多人不会陌生,他们提供跨平台的2D和3D游戏引擎,知名的游戏包括《王者荣耀》《炉石传说》《神庙逃亡》等。不过却很少有人知道香港国际机场是用Unity设计的,作为一个游戏引擎,Unity不仅可以渲染一个尚未成真的环境,还可以对火灾、洪水、停电、跑道堵塞以及紧急情况下的人流进行真实的压力测试。在2022年初,韩国汽车制造企业现代汽车也宣布与Unity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共同构建元宇宙数字虚拟工厂,并构建全新元宇宙发展路线图和平台。利用生产创新,现代汽车希望未来可以转型成为一家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提供商。双方将共同设计元宇宙工厂Meta-Factory,如果一切顺利,现代汽车将成为全球第一家将元宇宙工厂概念引入汽车制造行业的车企。

这些事实让我意识到,消费与产业是元宇宙的一体两面,两者愈发密不可分。从消费领域看,元宇宙是下一代的互联网;从产业领域看,元宇宙是下一代的产业变革。

不过这里要澄清消费元宇宙与产业元宇宙在价值主张方面的差别。2021年10月,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宣布Facebook将正式更名为Meta,大举下注元宇宙。扎克伯格所提出的元宇宙是消费元宇宙,是让人类完全沉浸于虚拟空间中,但虚拟空间本身也有一个特点,就是能够以极小的成本和极快的速度,无底线、无限制的满足人类的欲望。无论男女、无论老少,如果不加引导,全都能够在虚拟空间里享受到物理空间无法实现的快感。所以说,扎克伯格定义的消费元宇宙,是让人们沉浸在虚拟世界,干脆不要出来。

而我们所倡导的产业元宇宙,是让虚拟世界帮助我们,让我们更好的生活在现实世界。线上和线下并存、虚拟和现实融合是元宇宙的存在模式。虽然虚拟与现实起初存在明确的边界,但随着元宇宙的发展,这个边界会愈发模糊,最终变成相互依存的一体两面。

元宇宙的定义仍在不断演变的过程中,从元宇宙第一股Roblox,到扎克伯格的Meta,到英伟达Omniverse,再到微软、高通纷纷提出自己对元宇宙的解读..……元宇宙正在逐步从消费端,进入产业端。产业元宇宙不是简单的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也不是2D或3D,甚至不一定是图形化的。产业元宇宙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是一种对物理空间、位置距离和现实物体的不可阻挡的数字化和虚拟化。产业元宇宙创造了一个始终在线的、不断被刷新的实时世界,拥有无限量的人、物、事,参与其中,人们不仅可以自由生活,还可以自由创造。产业元宇宙,就像实现人工智能一样,是一个终极愿景。

什么是产业元宇宙?

通过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到产业元宇宙侧重于坐标轴的左侧,通过虚拟世界改造和提升人们在现实世界的体验和生活。自从我开始写作这本新书,很多企业跟我讲他们正在布局产业元宇宙,他们的案例将在本书的第10章进行介绍。虽然消费元宇宙的宣传满天飞,但并不是所有贴了元宇宙标签的应用都有意义。从这些企业的做法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思考,产业元宇宙既需要有很强的目的性,能够为行业创造价值,又需要能够借助网络效应和虚拟世界的指数级增长,创造新的经济模式。

在这里,我们可以给产业元宇宙做个定义:

产业元宇宙(Industrial Metaverse)是以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孪生为代表的新型信息通信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生态,促进实体产业的高效发展,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新制造和服务体系。

元宇宙的特征,也是产业元宇宙的必备特征:

第一,持久性:产业元宇宙是持久的,她永远不会重启、暂停或者结束,她只会无限的运转下去,永不停止。

第二,实时性:产业元宇宙是随时同步,保持实时的,她让每个人都可以实时参与体验。

第三,经济体:产业元宇宙是一个充分运作的经济体,个人和企业都能够创造、拥有和投资数字资产,在产业元宇宙中工作或者投资,人们会获得预期的收入和价值。

第四,互联互通性:产业元宇宙具备前所未有的互联互通特性,包括信息互通、数据互通和价值互通。产业元宇宙中不存在烟囱式割裂的信息系统,不存在数据孤岛,孤立的系统就像封闭的国家一样,逐步落后和丧失地位,最终无法在产业元宇宙中存在。

第五,共创共建:产业元宇宙的内容和应用程序是由参与者共同创建的,并且参与者分享最终收益。

第六,目的性:产业元宇宙以促进实体产业的高效发展为目的,致力于构建覆盖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新制造和服务体系。

当然,产业元宇宙提出的美好愿景需要通过整合创新的方式,融入到应用和场景中去。在第一章中,我们谈到在新一轮的产业变革中,机器的生产效率不再是制约生产力提升的瓶颈,人的知识、经验、创新力和服务能力成为瓶颈。产业元宇宙可以作为一个宏大愿景,解决知识和服务的产生、利用和规模化复制的瓶颈,实现工业企业价值创造的新突破。

产业元宇宙的基础是CPS。在虚拟的数字空间,各种技术不断积累动态数据,重构生产过程。数字孪生在物理世界与数字环境之间建构起关系,对生产过程进行回溯和预测。产业元宇宙的实现重点在于仿真和自主控制。通过参数的调整、计划的变更,难以在物理世界实验的选项,可在产业元宇宙进行。CPS已经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很多产品都跨越实体和虚拟两个世界,比如智能手机是实体,上面安装的APP是虚体,机床、飞机、汽车……都正在将实体与虚拟的价值相结合。

如果对产业元宇宙进一步解构,其中的实体空间是构成真实世界的各类要素和活动个体,包括环境、设备、系统、集群、社区和人员活动等。虚拟空间是这些要素和个体的同步和建模,以实时数据驱动的镜像空间,动态反映实体状态,通过个体空间、群体空间、环境空间与推演空间的建立,模拟各种关系,根据记录、评估、推演与预测,形成决策,构成完整的知识应用与知识发现体系:

  1. 个体空间:

在实体空间获取对象机理数据,根据机理关联对象,通过使用数据建立定量化的分析模型,以较小的成本解决多样性和个体差异性的问题。

  1. 群体空间:

在实体空间获取集群运行数据,从大量对象在不同环境下使用的数据中挖掘普适性规律,在原有控制、信息、管理等传统系统的基础上,实现预测性和协同性的决策机制。

  1. 环境空间:

在实体空间获取内外环境数据,根据不同环境下的使用数据,建立环境与个体/群体效能之间的量化关系,解决任务多样性和环境复杂性。

  1. 活动空间:

在实体空间获取任务活动数据,针对对象在环境中的活动状态, 提取群体对象中的活动特征并进行关联,面向多层级、多维度的任务目标,实现个体/群体在环境中活动的协同优化。

  1. 推演空间:

结合个体空间、群体空间、环境空间与活动空间之间的关系模型,面向多模型空间协作目标,根据内外部需求,以对不同决策造成结果的预测与评估为基础,形成多模型协同知识推演规则,实现有效的认知与决策执行支持。

虚拟空间的成长需要依靠实体空间活动所产生的大量数据,在CPS的自成长体系下,虚拟空间的价值和能力将不断得到提升。因此,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是相互指导和映射的关系。

产业元宇宙应用的主战场在2B领域,她正在描绘一幅宏伟的蓝图,以CPS为基础,串联IoT、VR、AR、云计算大数据、AI、5G、区块链等技术,通过对我们所需要认知和作用的交互对象,进行全结构、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虚拟重构,实现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互动、优化。今天我们远没有看到产业元宇宙蓝图的全貌,但是未来已来。

 

元宇宙如何从2C到2B?

看到这里,相信你我已有共识,产业元宇宙的基础就是CPS信息物理系统,不是新概念,只不过那时还不叫元宇宙。因此产业领域的元宇宙其实已经诞生很久,并且一直在演进。当下,元宇宙应用的主战场,正在逐渐从2C转移到2B。元宇宙的发展对于软件开发、远程工作、工业设计、制造流程、智慧城市等场景,更容易产生变革性的影响。2C和2B需求最大的差异性在于B端用户可以说出自己想要什么,而C端消费者说不出来。哪怕说出来,也可能不是真实需求——这是华为公司在复盘智能手机的研发过程时,做出的总结。比如在智能手机刚刚兴起那会儿,调查问卷显示消费者不是特别看重拍照功能,所以当时很多人都认为,摄像头有500万像素就足够了。结果不到一年,手机就进入了800万像素时代,而且如今拍照功能甚至还成了许多手机的核心卖点。

对于2C,元宇宙还是一个比较遥远的愿景理念,对于2B,产业元宇宙更接近于一整套的技术概念,而不是一个新产品或者新产业。

如果将元宇宙视为一个新产品或者新产业,情况非常复杂。作为2C端消费元宇宙的典型案例,15年前诞生的“第二人生”的经历颇具代表性。最初她一度被视为互联网的未来,并在2007年达到了活跃用户数过100万的高峰,但随后发展停滞,20-30%的初次用户此后从未回来过,一度沦为被废弃的“遗迹”。“第二人生”的创始人罗斯代尔复盘了他在实践2C元宇宙中的六个教训:

  • 人们没有必须留在虚拟世界的理由。

  • 元宇宙中的创作者没有足够的经济回报,很少有创作者可以真正以此谋生。

  • 技术挑战仍然是元宇宙普及的巨大障碍,元宇宙的学习成本很高、用户的交互界面复杂、VR头显携带并不方便、大型的多人在线平台对算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 虚拟世界对某些人群来说依然难以接受,需要一个漫长的观念转变的过程。

  • 身份识别很难,规则制定也一样不好做,“第二人生”中出现了很多违反道德的现象。

  • 元宇宙不一定要无处不在,实际上也不该如此。

罗斯代尔认为,虚拟世界存在的目的是给予人们启示、启发人们的创造精神,在必要的时候给人们一个精神家园,而不是要完全替代真实世界的一切。未来人类终将实现元宇宙的美好愿景,但是实现之路会非常漫长,今天所面临的困难也是不容忽视的。

2C对于技术的要求更多维,往往要求的是过剩的技术,就是那些今天已经成熟到非常廉价的技术。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虚拟现实,它们的早期阶段都是先在2B场景中应用,然后再到2C领域普及。

如果将元宇宙看待为一套技术概念,那么就有可能与2B的某些场景和需求相匹配。因为很多行业的痛点不是因为新技术的诞生而产生,而是已经存在多年。新技术的涌现,可以为原有的痛点和需求带来更好的解决方案。

2C端产品通常面临激烈的竞争,用户选择多,购买带有很强的感性因素,对产品体验的要求高,用户愿意为全新创造的内容和体验付费。但是2B端用户则相对理性慎重,关注的核心在于价值创造,更提倡理念和技术上的创新。

在2B领域,大家面对的是场景和对象,是确切的物理系统,这个系统中的组织关系和任务也是明确的。比起2C的创造性而言,产业元宇宙更强调可视化、准确性和调优性,比起构建新的场景和体验而言,产业元宇宙更关注确切场景。

在2B元宇宙中,用户更愿意为解决问题所创造的价值买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这些技术不是目的,解决产业痛点问题才是目的。数据不能标准化是痛点,质量需要提升是痛点,资源浪费是痛点……产业元宇宙需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获取价值。

我们一般认为消费端对于新技术的接受是最快的,但是之前的经验表明,事实恰恰相反,产业端的部分垂直领域(如军工等),对于新技术的接受程度更高,渗透速度也更快。元宇宙先作为一套技术组合在产业中应用,再逐步演进为新产业,乃至下一代互联网,或许是一条可行的发展道路。不能对技术的短期发展过于乐观,也不能对长期过于悲观。很多企业都在积极思考产业元宇宙的影响,不仅限于特定的垂直行业,而是将其放在在更广泛的经济生态中进行规划。

产业元宇宙的组织变革

技术的塑造能力往往都不是表面的,经过之前的几次工业革命,企业的内核和组织的内涵已经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在产业元宇宙时代,企业组织将会发生重大变革。尤其是这一轮全球疫情,让我们有充分时间反思自己的公司和工作,人们的观念发生着潜移默化的转变。

变化一,我们可能很难想到,人们愿意投入更多时间在工作上。根据哈佛大学商学院和纽约大学组成的团队的调研,由于居家办公的时候,员工摆脱了通勤的麻烦,对工作时间也有了更自主的控制,大家平均每天反而会多工作48.5分钟,一些人甚至多工作3个小时。

变化二,虽然人们愿意多花时间投入工作,但是对工作的内容和价值感却越来越挑剔。大家意识到,我们不应该为了工作而活着,我们应该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工作,因此很多人把兴趣变成了工作。据招聘软件公司iCIMS统计,2021年前9个月,美国就业市场中的空缺职位增加了86%,但求职申请数量只增加了8%。那么离开了原有工作岗位的人们在做什么呢?他们要么把兴趣变成了工作,要么成为了自由职业者,甚至开始创业。球鞋鉴定师、剧本杀策划师、无人机飞控手、电竞陪练师…各种新鲜的职业成为了人们通往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

这些变化让我们不禁反思,公司这种组织形态所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公司”这种人类的共同想象体?其实“公司”的历史并不长,英国议会在1844年至1862年间出台了一系列法规,赋予所有人权利创造属于自己的“虚构生物”,它们被称为“公司”。公司是“法律假设”,其存在完全受限于法律。虽然公司具有虚拟性,但它作为“法人”能够签署合约、开设银行帐户、拥有资产、雇用员工。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于1937年完成了具有开拓性的著作《企业的性质》,他有效的抓住了那一时期制度建设的要点。科斯发现市场本身或者价格机制本身并不是没有成本的,使用价格机制的成本,也就是后来广为所知的交易成本,正是“公司”得以产生的原因。他论证了公司的存在,就是为了降低让独立实体之间的协调活动变得更加困难的交易成本。因为这一理论,他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随后在所有公司的建设过程中,大量采用了规模效应和层级制度,并且持续创造着巨额财富。这样的成功促进了工业化的企业思维模式形成,很多关键假设已经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然而,周围的世界正在发生变化,事实就是这样,过去所做的事情将我们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它不能使我们一直保持在这个高度。社会发展的车轮飞转向前,我们也必须奋力向前。

“传统”公司的组织结构往往基于工业时代,为了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而建设,而在产业元宇宙时代,社会商品的普遍稀缺性正在消失,我们正在走向普遍盈余,局部稀缺的新阶段。如果企业组织不能很好的进行内部调整,将会很难吸引和留住真正有价值的人才加入,更不要说在即将到来的新时代中制胜。

什么才是适合产业元宇宙的组织形态?DAO。所谓DAO,它有两个定义,一种是Distribute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分布式自治组织,另一种是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去中心化的自治组织,两种定义的底层逻辑一致。

产业元宇宙促进了价值的自由流动,进而催生DAO这种新型的分散合作、价值共享的后公司化组织的形态。和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DAO并不通过法律与合同组织在一起,处于不同司法辖区的用户、甚至AI人工智能都能组成DAO。产业元宇宙时代的DAO,就如同十八世纪快速发展的现代公司制,产业的变革催生着新的组织方式,从工业时代到产业元宇宙,组织形式将不断变化演进。

 

对比公司与DAO,两者在决策制定、所有权、组织架构、信息流等方面均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将DAO与公司区分开来,DAO的结构本质上是开放和负责的,这是一种强制功能,可以与创建它的参与者共享价值。DAO是自由开放的,用户可以为多个DAO工作,也可以随时退出。DAO不需要紧密的组织结构,而是去中心化地做出决策。与公司不同的是,DAO 的决策是集体做出的,而不是由CEO或高管层做出的,规则的变更与执行是一步到位的。如果一个DAO与其利益相关者不能建立良好的共生关系,那么其他的DAO将在竞争中胜过他们,或者他们的参与者将离开去寻找其他机会。DAO将作为开放经济体发挥作用,鼓励人们在任何能够提供价值的地方积累价值。

伴随DAO的演进,我们还需要思考“工作”与“职业”的区别,我们到底如何通过职业生涯实现自我价值?大家普遍认为工作是谋生的手段,一个公司给我一份工作,我完成任务,公司付我工资,钱货两清,上一份工作和下一份工作之间可以没有延续性。这种工作态度很适合工业化的大规模生产时代,每个人是公司的一枚螺丝钉。但是产业元宇宙的到来,让我们有机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一次彻底的再评估,什么才是最优的工作态度?“职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视角。与工作不同,职业是一条不断精进的道路,让自己变得更值钱的手段。虽然职业也可以谋生,但我们更看重职业是否与兴趣爱好、自我价值相匹配。因此职业是有延续性的,每一件事都是下一件事的铺路石,每一件事都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由此也衍生出了一个新的趋势:X-to-Earn。在DAO中,人们从事任何职业都可以赚钱,玩游戏赚钱、学习赚钱、创造赚钱、投资赚钱…我们会看到文初提到的各种新型职业的诞生。在最近一次对422名DAO参与者进行的调查显示,85人在DAO中可以获得与工薪相同的酬劳,72人薪酬翻番,更有32人获得了三倍酬劳。

 

随着DAO的更加多元化,世界秩序正在慢慢发生变化,元宇宙的提出让人们在思考如何摆脱现状找到新的归宿,这可能将引发巨大变革。

产业元宇宙的着眼点在于服务规模化

科技的本质之一是实现各个领域的规模化。一项先进技术只有走出实验室,通过研发转化成满足某种需求的产品,被低成本地大规模生产出来,最终推向市场送到消费者手上,才能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才能真正推动社会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讲,科技本身就具备实现规模化使用的属性,只有被规模化使用的科技才能最终造福于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工业革命发生以来,我们已经经历了生产制造的规模化,如今我们来到服务规模化的新纪元。

 

不少科幻小说在畅想未来时,都有一个人人被机器人服务的生动画面,这样的场面其实已经离我们不远。不久的未来,米其林三星大厨的精湛厨艺,可以通过厨师机器人复制到千家万户。私人健身教练可以化身到智能手机、手表和健身镜中,随时陪伴我们的训练。过去只有大富大贵才能享受的高端服务,在技术的加持下可以让每个人都能拥有。服务将是未来商业的主题,产业元宇宙的着眼点在于服务的规模化。

 

猎户星空的咖啡冲调机器人

传统行业中往往形成规模化的是生产制造,而研发与服务,尚未形成规模。探究其主要原因,传统企业的操作现场普遍存在一定的封闭性,企业组织并不是由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共同建设的,工业产品的研发与定义很少融入用户创造的内容,大规模的普遍协作还没有形成。

我们都知道生产制造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也是供应链中最关键的一步。根据不同的制造策略,企业对生产过程持续进行优化,总体上而言分为以下三种:

  • 按库存生产策略(Make-to-Stock,MTS):根据预期的消费者需求生产或制造商品。这种方式还利用预测和实时数据来帮助生产正确数量的产品,并最终减少工厂内的浪费。它的主要缺点是依赖于预测并建立大量的库存。

  • 按订单生产策略(Make-to-Order,MTO):指的是企业根据客户订单的需求量和交货期来进行生产安排,其宗旨在于降低库存,不作任何库存存放,有订单才安排生产,无订单则调整生产。按订单生产的产品包括计算机、汽车、重型设备等。

  • 灵活组装生产策略(Make-to-Assemble,MTA):这是前两种策略的混合模型,允许根据客户需求定制一些组件。生产线根据需求预测储存基本零件,但在客户下订单之前不组装。比如餐饮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事先准备好一些原材料,然后等待客户订单开始加工。

在未来的产业元宇宙里,生产策略则进一步迭代成:按想象生产(Make-to-Imagination)。客户按自己的想象,提出实物或虚拟产品的需求,并可以自主参与从产品设计到生产的任意环节。产业元宇宙里的生产方,可以在产业元宇宙的大众包平台里,则根据自己能力,承接、变现客户的某个想象需求。

无论是哪种生产策略,都是从生产者的角度出发,提高生产和运营的效率,提升产品的质量,降低库存和交期。不过,这些以生产制造为起点的策略,都不是符合产业元宇宙特征的生产策略。在产业元宇宙中,有两类利益相关者,将在工业互联网中发挥重要作用:

  • 设计服务提供者:对工厂的布局或者生产的产品提供设计方案的服务提供者。设计分为两个层面,对工厂自身的设计,以及对制造产品的设计。一方面,为了满足个性化的最终用户需求,工厂需要变得极其具有柔性,各种生产设备如何合理布局,使用适当的通讯和控制装置,产出质量合格,性价比高的商品,工厂自身需要被重新设计和定义。另一方面,最终用户未必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需要具备设计能力的专业人士,提高设计质量的一致性,降低设计的风险。

  • 最终用户:最终用户在购买产品的过程中,通过购买力为不同的定制化产品投票,从而让爆品和爆款从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产业元宇宙中,设计与创意诞生的难度将会极大降低,产品设计的数量将呈指数级增长。就像短视频平台创造了一大批内容创作者一样,普通消费者能够随时轻松渲染和模拟定制产品的3D原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最终用户提供产品创意,可以在产业元宇宙中获得相应的产品销售收益。

人们需要的不是电钻,而是墙上的洞;人们需要的不是墙上的洞,而是挂在墙上的画;人们需要的不是挂在墙上的画,而是美的体验。消费元宇宙应该让人们感受到美的体验。

工厂需要的不是电钻,而是地面的洞;工厂需要的不是地面的洞,而是固定在地上的工业机器人;工厂需要的不是固定在地面的工业机器人,而是自动化柔性定制能力。产业元宇宙让工厂拥有自动化柔性定制能力。

 

产业元宇宙着眼于服务规模化,落脚于服务定制化。机器的生产效率不再制约生产力的提升,人的知识、经验、创新力、设计能力和服务能力成为瓶颈。工业系统越是复杂,人的学习曲线就越缓慢,而当人的学习曲线落后于技术的进步时,人就会成为制约技术进步和应用的瓶颈。产业元宇宙实现人们知识的传承,让个性化、高端服务的规模化成为可能。生产制造商在产业元宇宙中也将转型,从最终产品的生产者,转变为制造即服务的提供者,比如出行服务提供者、管家服务提供者。

什么不是产业元宇宙?

当然我们还需要知道什么不是产业元宇宙,只有知道了什么不是,才能更好的把握真正的产业元宇宙。产业元宇宙并不是下一代互联网在产业端的简单平移,而是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在第4章中,我们将看到构成产业元宇宙的要素包括:完善的科技支撑(5G、VR、AR、MR)、强大的区块链技术搭载的技术网络和以区块链为载体的数字货币经济系统。元宇宙需要包括网络算力、人工智能、游戏技术、显像技术(AR、VR、MR)以及区块链技术(通过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结算平台保障经济系统的稳定透明)共同支撑。

那么一个真正的产业元宇宙,应该具备哪些必须要素呢?这里我们可以参考两个观点,一个观点来自Roblox公司的共同创始人,他总结了元宇宙的8大要素,另一个观点来自虚拟现实建模语言VRML的共同创建者托尼·帕里西,他提炼了元宇宙的7大规则。

元宇宙的8大要素:

  • 身份:你有一个虚拟身份,可以是摇滚明星,也可以是乞丐。

  • 朋友:你可以和真人交朋友,并且在元宇宙里社交。

  • 沉浸感:你觉得处于其他地方,并且失去了对现实的感知。

  • 低延迟:当你想进入元宇宙的时候,马上就能够进入。

  • 多元化:这里必须有大量差异化的内容,支持人们长期的兴趣。

  • 随地:你能够从任何地方登陆,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上班。

  • 经济系统:这里同样有各种职业,也可以获得这个世界的金钱。

  • 文明:人们聚到一起,创造出独特的数字文明。

 

元宇宙的七大规则:

  • 规则#1:只有一个元宇宙。

  • 规则#2:元宇宙适合所有人。

  • 规则#3:没有人控制元宇宙。

  • 规则#4:元宇宙是开放的。

  • 规则#5:元宇宙独立于硬件。

  • 规则#6:元宇宙是一个网络。

  • 规则#7:元宇宙是互联网。

综合这些要素和规则,我们可以看到元宇宙的内核。

首先,只有一个元宇宙,因此烟囱式、孤岛式的彼此割裂的系统不是元宇宙。

其次,元宇宙中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交汇融合,纯粹的虚拟空间不是元宇宙。

第三,元宇宙需要具备“身份系统”和“经济系统”这两个要素,如果一个系统不能给用户提供独立的数字身份,或者不能形成价值的自由流动,现实和虚拟世界之间没有价值的交互,那么这个系统就不是元宇宙。

如何判断一个系统是否是产业元宇宙?产业元宇宙除了具备以上条件,还需要能够解决产业的痛点,以很强的目的性解决产业中那些不可见的隐性问题。

因此产业元宇宙不是原有商业模式的重复,产业元宇宙的崛起是由于技术与商业创新形成了良性循环。只有技术创新和商业创新相结合时,产业元宇宙的全部潜力才能实现。没有商业模式的创新,就不会有产业元宇宙的繁荣。产业元宇宙通过自组织的经济体创造了一个良性循环,或称飞轮。我们的商业创新越多,参与者社区就越大,这就刺激了更多的技术创新,从而进一步增加其中的经济激励

 


LOT物联网

iot产品 iot技术 iot应用 iot工程

Powered By LOT物联网  闽ICP备2024036174号-1

联系邮箱:support101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