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打响!苹果、华为双双开启降价模式
香港万得通社报道,1月2日,苹果中国官网宣布,将于1月4日至7日开启新年促销活动。此次活动期间,消费者通过符合条件的支付方式购买指定商品,每位顾客每个产品类别限购2件,最高立省800元人民币。
此次促销覆盖iPhone、Mac、iPad、Apple Watch、AirPods、Apple Pencil等几乎苹果产品全品类。据官网显示,用户购买iPhone 16 Pro或iPhone 16 Pro Max可立省500元,用户购买iPhone 16或iPhone 16 Plus可立省400元,购买iPhone 15或iPhone 15 Plus可立省300元,购买iPhone 14或iPhone 14 Plus可立省200元。此外,用户购买15英寸MacBook Air(M3)可立省800元,购买13英寸MacBook Air(M3)可立省700元,13英寸MacBook Air(M2)可立省600元。
不过苹果方面称,Apple Store零售店内可参与本次优惠活动的商品数量有限:iPhone类商品数量为29300件,iPad类商品数量为3500件,Mac笔记本电脑类商品数量为530件,Apple Watch类商品数量为8350件,AirPods类商品数量为2590件,Apple Pencil类商品数量为940件。售完即止。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针对官网降价能否退差价问题,苹果官方客服表示,如果是在活动前的14天内购买的产品,是可以进行退货再购买的,这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退差价。
iPhone 16系列接连降价,中国市场面临调整
这次促销并不是苹果官方首次对其新品iPhone 16系列降价。在今年天猫“双11”活动开始后,苹果官方旗舰店对iPhone 16系列进行了500元的促销优惠。据中国证券报报道,这是苹果新机开售仅1个月后,官方渠道首次降价。
据Wind数据显示,苹果智能手机2024年一季度全球出货量为5010万台,同比下滑幅度达9.6%。在随后的二、三季度,苹果全球出货量实现同比上升,其中三季度苹果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达5600万台,同比增长3.5%,位居全球第二。
不过,苹果在中国正在面临市场份额下降的挑战。据IDC研究机构数据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苹果一度跌出中国前五大智能手机供应商之列,尽管在第三季度有所恢复,市场份额达到15.6%,排名第二,但第三季度iPhone在中国的出货量仍同比下滑0.3%。
国产手机加入大促行列,华为高端机型直降
苹果的降价无疑为手机市场注入活力,国产手机亦纷纷加入大促行列,推出一系列优惠活动。
华为官方此前已开启了一波手机降价促销活动,涵盖华为Pura 70全系、Mate X5、Nova系列等多款手机。其中,华为Pura 70 Ultra最高优惠2000元,Mate X5优惠2500元。活动时间为2024年12月20日—2025年2月16日,时间贯穿整个春节前后。
在优惠活动后,华为 Pura 70 Ultra 售价7499元起,Pura 70 Pro 售价6699元起,Pura 70 Pro售价5399元起;Pura 70售价4699元起。Mate X5折叠屏手机直降2500元,原价12999元的12GB 256GB版本,优惠后售价10499元。
OPPO手机则将目光投向大学生群体,推出“报销回家路费”、“以旧换新补贴、“游戏充值卡”等活动。
生成式AI 或改变智能手机市场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受到AI大模型的快速发展,各大手机厂商正逐步向生成式AI手机进化。自23H2起,vivo、OPPO、荣耀、华为、小米等各大手机厂商纷纷发布了AI大模型。据长城证券研究表示,2024年1月,三星发布Galaxy S24系列;2024年9月,苹果推出iPhone16搭载Apple Intelligence;2024年10月,荣耀推出全新的荣耀Magic7系列;2024年11月,华为发布Mate70系列,小米发布REDMI K80系列。AI手机加速渗透有望带动新一轮成长周期。
随着未来苹果或在中国上线Apple Intelligence服务,AI手机领域的竞争或进一步加剧。
据调研机构Canalys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为12.2亿台,同比上升6%。在经过近年的疲软后,手机行业逐步呈现出增长态势。
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调查显示,生成式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智能手机市场的格局。消费者对具备AI功能手机的兴趣日益高涨,特别是在美国市场,这一趋势尤为明显,预示着Gen AI手机的普及浪潮即将到来。展望未来,59%的受访者计划在2025年9月前购买Gen AI手机,显示出消费者对这一新兴技术的强烈兴趣和购买意愿。
不过,IDC研究主管Nabila Popal表示,虽然GenAI仍是许多供应商的热门话题和首要任务,但它尚未对需求产生重大影响,并推动早期升级。需要更多的投资来提高消费者的意识,并引入“必备”功能,促使消费者涌入商店,创造每个人都在等待的超级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