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图谱|大摩深度透视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探寻全球高价值投资机会(附名单)
近日,摩根士丹利研究团队发布了名为《The Humanoid 100: Mapping the Humanoid Robot Value Chain》的报告。该报告重点介绍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价值分布,并列出了“Humanoid 100”——100家与人形机器人相关的上市公司。
本报告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市场图景,强调了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重要性,该市场正处于爆发前夜,投资者可以把握这一千载难逢的技术变革机会。
人形机器人发展背景与研究目的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从数字世界向物理世界发展,推动人形机器人领域快速发展,引发投资者关注。摩根士丹利推出 “人形机器人 100 强” 名单,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人形机器人价值链相关公司的参考,助力其把握投资机会。
图片来自:Morgan Stanley研报
人形机器人投资分析
投资案例:GenAI 推动机器人学习方式变革,缩短研发周期。人形机器人因能适应人类环境、执行复杂任务,市场潜力巨大。美国劳动力市场规模庞大,全球劳动力市场价值约 30 万亿美元,为其提供广阔市场空间。
市场规模预测:美国到 2040 年人形机器人累计装机量预计达 800 万台,2050 年达 6300 万台;中国市场预计 2030 年规模达 120 亿元、2040 年达 6 万亿元 ,市场前景广阔。
竞争格局:除特斯拉外,众多初创公司和成熟企业纷纷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如 Figure AI 和 Agility Robotics 等初创公司获得高额融资,汽车、消费电子等行业的大型公司也积极参与。
人形机器人100 强名单解析
名单构成:涵盖全球 100 家上市公司,分为 “大脑”(半导体 / 软件)、“身体”(工业组件)和 “集成商”(开发完整人形机器人)三类,其中 52% 的公司已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
图片来自:Morgan Stanley研报
地区分布:亚洲在人形机器人领域表现突出,73% 涉足该领域的公司和 77% 的集成商来自亚洲,其中中国占比显著,反映出中国在该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强大竞争力。
产业链拆解
大脑:包括基础模型、数据科学与分析、仿真与视觉软件、视觉与计算半导体、内存、半导体设计和半导体制造等领域,涉及公司如英伟达、微软、台积电等。
图片来自:Morgan Stanley研报
身体:提供实现人形机器人运动、传感等功能的组件,如执行器部件、传感器、电池等,涵盖 NSK、宁德时代等公司。
图片来自:Morgan Stanley研报
图片来自:Morgan Stanley研报
集成商:负责整合构建完整人形机器人,包括汽车、消费电子、电商互联网等行业企业,如特斯拉、比亚迪、苹果、亚马逊、小米集团-W等。
图片来自:Morgan Stanley研报
行业发展现状
技术进展:相关技术不断进步,但仍面临高精度执行器、先进传感器、适配 AI 模型等技术挑战,同时需克服社会、政策和安全等方面的障碍。
成本分析:人形机器人成本差异大,特斯拉 Optimus Gen2 当前硬件成本约 5 - 6 万美元 / 台,未来有望通过规模效应等降至 2 万美元左右。
市场动态:从专利申请、公司和新闻提及次数等方面来看,行业发展迅速,中国在相关活动中表现活跃。
风险与估值
摩根士丹利对特斯拉等公司进行估值并分析风险,同时指出人形机器人行业存在技术、竞争、社会接受度等风险,投资者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做出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