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达龙头,拿到比亚迪大订单
2月11日,禾赛科技宣布,比亚迪十余款车型,将搭载自家激光雷达,并计划于2025年实现量产交付。
根据官方预测,今年其激光雷达的规划年产能将突破200万台,其中小巧型产品ATX将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这家总部位于上海的企业,发展势头强劲。2024年,其单月激光雷达交付量首次突破10万台,第三季度(7-9月)营收大幅增长至5.4亿元。
禾赛科技的创始团队由三位履历出色的硅谷精英组成。目前,公司业务由CEO李一帆、首席科学家孙恺和CTO向少卿共同操盘。李一帆出生于山西孝义,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赴美留学,并结识了两位合作伙伴。三人携手将公司成功上市,并借助智能驾驶的快速发展,赢得了众多大厂的青睐。在蛇年伊始,禾赛科技便收到了比亚迪抛出的合作橄榄枝。
2024年,比亚迪汽车销量达到427万辆,同比增长41%。2025年初,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宣布,将投入1000亿元用于实现整车智能化升级,并表示公司全系车型,包括10万元以下的低价位车型,都将配备高阶智能驾驶功能。
作为供应商,禾赛科技抓住了这一机遇,其激光雷达产品将安装在比亚迪的十余款车型上。公司表示:“禾赛与比亚迪将携手并进,共同推动智能驾驶技术向更广阔市场的普及与渗透,让智能驾驶更加安全。”
在获得万亿市值车企的大订单后,李一帆团队面临的新挑战是如何降低激光雷达的成本。
目前,单颗车载激光雷达的成本高达数千元,因此现阶段实现量产并搭载的车型多集中在20万元以上的中高端市场。
业内人士指出,激光雷达本质上是供应链体系的产物,随着规模化生产的推进,其价格有望逐渐降低。该类产品材料不含贵金属,符合“莱特定律”,即产量每翻一番,价格可下降约15%。此外,如果生产端采用自动化工艺,制造成本也将进一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