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逆天,大厂都变“迷弟”
文 | 财经故事荟,作者 | 董虹,编辑 | 万天南
大厂“团宠”DeepSeek的风,刮得紧,刮得猛。
2月15日,国民APP微信正式内测“AI搜索”新功能,在其中接入了DeepSeek-R1的“深度思考”服务。
部分测试用户,点击微信顶部的放大镜图标,就能看到“AI搜索”的字眼,即可免费进入DeepSeek-R1满血版;若未显示该入口,说明此次灰测暂未覆盖到该用户账号,可耐心等待后续开放。
以微信10亿级的日活,有望带领大众集体跨入到AI时代。
而在2月13日,腾AI助手“元宝”迎来重大更新,宣布将同时支持混元和DeepSeek两款大模型,允许用户在二者间任意切换。在一众自研大模型厂商中,腾也由此成为首家将DeepSeek接入自家主力产品的公司。
此外,于2月21日,腾旗下企业微信、战术竞技手游《和平精英》也宣布接入 DeepSeek。
窥斑见豹,过去习惯了 “独院高墙”的大厂,在AI大模型时代,走上了互联互通、兼容并蓄的开放之路。
一、DeepSeek的大厂朋友圈,爆了!
DeepSeek正在成为大厂的团宠,伸出橄榄枝的不止腾。
2月16日,百度发布消息,证实旗下百度搜索和文心智能体平台将全面接入DeepSeek,用户在站内就能随时提问、调用DeepSeek。
据《财经故事荟》不完全统计,目前,百度、腾、字节、阿里、华为、京东等主流大厂,已全部在自身体系内融合DeepSeek,并且涟漪早已扩散到汽车、能源、金融、云、通等众多业态。
一直以来,大厂边界森严,习惯了高筑墙,淘宝、百度、淘宝、微信、字节跳动等,也一度互相屏蔽。
最近两年,大厂陆续发布了自己的AI大模型,同样也没有接入对手的AI大模型。
如今,大厂们为何愿意打破壁垒,一起团宠DeepSeek?
其一,DeepSeek以开源的方式为所有人提供了便宜好用的“铲子”,方便各行各业的巨头为自己打造更趁手的新工具,为有可能的先人一步挖到“金矿”埋下伏笔。
潜台词:好东西谁人不爱?赶紧“上车”,没准能先砸到金蛋。
百度内部人士告诉《财经故事荟》,“好用的大模型百度就会敞开大门,DeepSeek的表现确实不错”。
其二,搭上“顺风车”,吃下更多溢出的流量和机会。
DeepSeek上线仅20天,其日活便冲破2000万,超过豆包日活1695万,达到ChatGPT的40%。
1月27日至今,DeepSeek 的应用始终在中国苹果 App Store 免费总榜的下载量第一。其增长曲线(1亿用户只用7天)快过 ChatGPT,也快过TikTok、拼多多。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但爆火后的DeepSeek仍旧佛系,并没有采取措施缓解用户使用过程中因繁忙、拥挤而频频亮起的“红灯”,这导致C端汹涌的流量和需求机会外泄,能被有承载能力的企业吸收,以超级平台(APP) 先进模型,从而形成1 1>2的协同效应。
拥抱DeepSeek最坚决果断的腾便是例证——一些原本对AI相对疏离的新客,可能正是在微信接触DeepSeek,打开了AI大模型的大门。
此外,中信证券把DeepSeek比喻为中国科技领域的“上甘岭”——美国AI袪魅,中国 AI立碑,甚至给中国公司带来了资产重估的机会。
2月16日,腾股价高开逾6%,盘中涨幅超过7%,一度摸高至512港元/股,创三年多新高,并持续多日走高。
在资本市场看来,“社交 AI”的王炸组合将开辟腾“精准服务付费”新赛道,叠加其在电商、支付、新闻等多个领域的禀赋,单用户ARPU值天花板将大幅抬升,打开公司整体的想象空间。
中信证券还断言,中国AI加速迭代,国产大模型和智能云公司有望显著受益。互联网超级平台既是AI的重要落地场景,也是智能云和大模型服务的供给方,有望带来价值重估。
其三,强强联合,丰富用户体验。
潜台词:以更强劲的产品俘获那些挑剔的用户。
《财经故事荟》连续试用微信里DeepSeek的深度思考功能,确实丝滑不少,几乎没有遭遇卡顿情况,也很便捷,不用跳出去额外再打开一个APP了。
其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潜台词:连隔壁王老五都和DeepSeek“蹦迪”了,我可不能让人轻看了。
巨头之所以称为巨头,不单单是家大业大、财大气粗,格局也要大。
对待DeepSeek,大厂都展现了开放、包容的姿态。
百度方面告诉《财经故事荟》,“取其精华,好用就广纳贤士”;
腾内部人士则向《财经故事荟》确认,“基本可以理解为,腾还是很开放的,其他大厂或者创业公司的AI大模型,如果表现优秀,都有可能接入腾生态”。
阿里强调,“阿里一直都采取开源策略。”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蔡崇信蔡崇信最近公开表态,“DeepSeek教会我们开源的价值,如果今天你人生唯一的目标是开发一个闭源AI系统,一个最聪明的博士生,诺贝尔奖得主,我个人认为这种努力的价值正在接近零。”
二、“亲儿子”是正餐,“干儿子”是零食?
虽然大厂都以实际行动接入了DeepSeek,但比之自己的“亲儿子”——自研大模型,“干儿子”DeepSeek终归是别家的娃,更像是留给用户的“零食”,而非“正餐”。
腾可以说是接入DeepSeek最全的玩家,包括腾元宝、微信、ima、腾文档、QQ浏览器、QQ音乐、企业微信等数十款产品,都已揽DeepSeek入怀。
以最重磅的微信为例,前文中《财经故事荟》连续向微信搜索里的DeepSeek提了几个问题,感觉确实丝滑不少,几乎没有遭遇卡顿情况,但深入的体验效果非常有限。
许是整合过程较为匆忙,就像是把DeepSeek拼凑到微信搜索体系中,各项基础功能并不完善。
比如,没有历史记录留存,难以回溯之前的查询,甚至用户退出聊天界面后,当前的对话记忆内容也会被直接销毁;上下文之间缺乏有效联动,每次交互都像是孤立存在;文件上传按钮不见踪影,限制了使用场景;个人数据未接入,无法提供个性化体验;关系链未融入,社交层面的优势不能完全发挥;和微信其他功能更是缺乏协同,宛如一座孤岛。
百度搜索号称接入DeepSeek满血版,但搜索入口与功能体验未见明显变化,微信搜索存在的问题它同样存在,且对比微信搜索,在百度搜索只能使用DeepSeek的联网搜索功能,缺少用户使用频次最高、也是最能体现其技术优势的深度思考按钮。
值得注意的是,在百度搜索使用AI,在不选择特定模型——满血版DeepSeek的情况下,默认基于百度的技术和算法来进行回答和交互。
图源:百度搜索APP
换句话说,在百度搜索中,用户使用AI产品的顺序上,DeepSeek靠后。
此外,百度自身拥有多种实用功能,如地图、文库、百科等,但接入 DeepSeek 后,和这些功能之间几乎没有联动。
以地图为例,用户在搜索地点相关信息时,不能直接通过 DeepSeek 获取与该地点在百度地图上的导航、周边信息等相关联的内容;在搜索知识类内容时,也无法快速链接到百度文库中的相关文档资料。
该种功能间的割裂,使得用户无法获得一站式的服务体验。
字节跳动接入 DeepSeek的主要是飞书和扣子(智能体创作平台),体验后,也存在局限性。
具体来看,部分用户反映在创建飞书智能助理时会冒出“无法使用,已达到使用上限” 的提示,这表明用户并不能无限制指使DeepSeek“搬砖”。
其次,飞书将 DeepSeek 融入文档协作中,但操作路径很隐蔽,对于一些新手“小白”来说,可能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去寻找和探索。比如,笔者就找了很久,最后在表格右上角处一个小小的+处找到了入口。
扣子则功能扩展受限,目前仅能使用平台支持的 DeepSeek 功能模块,无法像一些开发者自主集成的方式那样自由扩展功能,对于有复杂功能需求的用户来说,可能无法满足其个性化需求。
总之,虽然大厂都接入了DeepSeek,但与其自身业务的融合协同还不够深入、丝滑。
三、压力给到了大厂
科技竞逐的魅力就在于,一山总比一山高,强中更有强中手。
DeepSeek的 “开挂式”表现,大厂们嘴上赞美,身体靠拢,但压力多半小不了。
就连AI界的标杆OpenAI谈到DeepSeek时,都有点认怂,在2月初上新o3-mini模型时,其创始人奥特曼罕见承认错误,“站在了历史错误的一边(闭源)”,反思过后的调整紧随而至:OpenAI即将发布的GPT-5,届时将向所有用户免费开放,并在开源上做出新的计划。
曾经占据开源模型主导地位的Meta,在过去几个月要求技术团队连夜“肝”起来,复刻DeepSeek路径。
OpenAI如此,更遑论原本就存在代际差的国内玩家。短暂的慌乱和研判之后,大厂先后端出了新表态和新动作。
这不,年初,当字节豆包大模型某团队正于海外休假时,DeepSeek掀起的巨浪引发了张一鸣的高度关注,该团队随即班师回国。
在最新的字节全员会上,梁汝波称,“与一些快速崛起的创业公司相比,字节在面对此次AI新机遇时缺乏敏感度,这致使字节在高端AI竞争中处于落后位置。”
言下之意,字节错过了某些关键技术节点。
百度则是方向大拐弯,从闭源走向开源。百度董事长李彦宏透露,文心大模型4.5将开源,4.5将是百度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大模型。他表示,开源4.5系列的决策源自于对技术领先地位的信心,开源将进一步促进文心大模型的广泛应用,并在更多场景中扩大其影响力,“但我想强调的是,无论开源闭源,基础模型只有在大规模解决现实问题时,才具备真实价值”。
此外,百度将加速推动文心大模型的性能升级与成本降低,文心一言自4月1日起全面免费。
阿里则继续强化其开源路线,旗下通义千问大模型,如今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开源模型族群,衍生模型数量超过9万个,位居全球第一,超过Meta开发的LLAMA开源大模型。就连DeepSeek也是基于通义千问基础模型训练而成。
在这场AI“赛马”活动中,腾的动作力度最大,不仅“全家桶”式接入DeepSeek,更成为首家将DeepSeek接入自家模型的公司。
对于有可能引发“左右手互博”的矛盾,或者腾是否会放松对自家模型的研发,据《字母榜》报道,腾已明确不会放弃自研策略,“未来在大模型自研上,腾仍会坚持到底。”
《财经故事荟》谨慎认为,业务场景覆盖广泛的巨头如腾等,都需要具备更完善更强大的多模态能力,而这恰恰是DeepSeek的短板。
腾不会减少对自研基座模型的投入力度,反而更可能以此为鞭策,加大对AI的资源倾斜,以更高的效率拿出更多指标领先的“硬通货”。
近期,腾混元已经开始小范围公测其长思考模型Hunyuan T1,进一步表明巨头在“自力更生”的决心。
总之,大厂团宠DeepSeek的新生态里,其实没有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