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了!DeepSeek热潮下,英伟达H20芯片在华订单激增
今日,据路透社报道,有消息人士称,受DEEPSEEK部署热潮带动,英伟达H20芯片在华订单大增。
H20订单井喷,中国科技巨头集体加码
2025年2月以来,中国AI芯片市场迎来了一轮爆发式增长。据财联社、路透社等多家媒体报道,英伟达专为中国市场定制的H20人工智能芯片订单量近期“大幅增加”,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科技企业成为主要采购方。六名知情人士透露,这一现象的直接推手是国产AI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的低成本模型部署热潮。自DeepSeek模型于1月进入全球公众视野后,其“以1%成本实现GPT-4九成功力”的突破性表现,迅速激发了市场对算力基础设施的需求,而H20芯片因其针对中国市场的合规性设计和优化性能,成为企业部署AI模型的首选硬件。
DeepSeek模型如何改写AI芯片需求逻辑?
DeepSeek的成功不仅是一次技术突破,更是一场产业生态的重构。其低成本、高效率的模型训练能力,使得中国企业无需依赖天价的顶级算力集群即可实现大规模AI应用。例如,DeepSeek的推理效率较传统方案提升近40%,而其训练成本仅为行业平均水平的5%。这种“算力平民化”趋势,促使企业对H20这类性能适中但性价比突出的芯片需求激增。
值得注意的是,H20虽在绝对算力上逊于英伟达旗舰产品H100,但其针对中国市场的定制化设计(如符合美国出口管制要求)和优化的能耗比,使其在AI推理场景中表现突出。业内人士分析,这种需求结构变化反映了中国AI产业从“堆砌算力”向“精细化运营”的转型。
H20芯片成中美科技博弈新焦点
正当H20订单飙升之际,美国政界的围堵态势再度升级。特朗普政府被曝正密谋对H20实施更严苛的出口管制,意图切断中国获取先进AI算力的渠道。这一动向与DeepSeek引发的技术焦虑密切相关——美国政界担忧,即使性能受限的特供芯片仍可能支撑中国AI产业的弯道超车。
事实上,H20的诞生本就是地缘政治博弈的产物。2022年美国对华芯片禁令后,英伟达通过降低H20的互联带宽和浮点运算性能,使其勉强符合出口标准。但如今,华盛顿的进一步施压可能迫使英伟达在“中国市场收入”与“全球合规风险”间做出艰难抉择。据分析师预测,若H20被禁,英伟达在华季度营收或将损失超15亿美元。
双重压力下的交付困局
需求端的爆发式增长,恰逢英伟达全球供应链的紧绷时刻。一方面,消费级显卡RTX 5090的全球缺货潮已蔓延至企业级市场,台积电5nm产能的分配矛盾加剧;另一方面,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导致芯片物流周期延长。有供应链人士透露,H20的交货周期已从6周延长至12周,部分中国企业开始寻求囤货。这种供需失衡可能催生“灰色市场”,进一步扰乱行业 秩序。
本土替代与国际竞合的角力
短期来看,H20的热销仍将持续。DeepSeek的示范效应正吸引更多企业开发轻量化AI模型,而中国政府对智算中心建设的政策扶持(如“东数西算”工程)将进一步放大芯片需求。但长期而言,两条路径正在重塑市场格局:
1.本土替代加速:华为昇腾、寒武纪等国产芯片企业借势崛起,其产品在特定场景的性能已接近H20水平;
2. 国际竞争升级:AMD的MI300系列和英特尔的Gaudi 3正加紧抢占AI训练市场,试图打破英伟达的垄断地位。
这场由DeepSeek点燃的芯片热潮,最终可能演变为全球AI产业权力结构的转折点。当技术突破与地缘政治相互交织,算力已不仅是商业竞争的筹码,更是国家战略的支点。英伟达的破局之路,或将定义下一个十年的科技产业版图。
(注:本文综合自财联社、路透社、36氪等媒体报道,数据截至2025年2月25日)